短视频平台助农的困境与破解路径研究
李健
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一、引言
农村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推动了“短视频 + 直播”惠农机制的发展。该模式凭借其低投入与高传播效率,成为链接小规模农业生产者与广阔消费市场的重要桥梁。抖音电商 2024 丰收节数据表明,2023 年 9 月至次年 9 月期间,平台助力农产品销售超过 70 亿单;相关商品在直播间的讲解时长累计达 3825 万小时,彰显了该模式在拓宽农产品销路方面的突出效能。然而,伴随其快速扩张,诸如内容同质化严重、农产品质量标准不一、供应链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惠农的实际成效,更可能削弱消费者对该模式的信任基础。深入剖析当前短视频助农面临的挑战并寻求有效对策,对实现“数商兴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推进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二、短视频平台助农的主要困境
(一)内容创作同质化与信任危机
在助农引流领域,短视频与直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其内容创作环节存在显著不足。众多创作者盲目效仿热点题材,致使平台内容同质化现象突出。大量作品过度依赖“田间劳作”或“农家美食”等固定拍摄模式,缺乏新意,易引发受众审美疲劳 [6]。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创作者为博取流量,不惜虚构场景、捏造故事,消费公众同情心理。典型案例包括主播刻意制造“农产品滞销”场景,或编造“贫困农户”身份吸引关注。当虚假行为被曝光后,将显著削弱公众对助农直播的信任度,最终损害相关农产品的市场销售 [3]。
(二)农产品标准化不足与品控问题
农产品固有属性与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导致其难以契合电商平台的标准化规范。具体而言,同一批次产品在规格、风味等品质维度上存在显著波动,消费者实际收货与直播展示存在偏差,进而引发投诉与退货现象 [6]。另一方面,多数小规模生产者未建立有效溯源机制,无法提供产品质检证明,使得消费者难以核实所谓“绿色”或“有机”宣传的真实性[8]。包装简易同样是突出问题,尤其生鲜品类在物流环节因防护不足易发生损耗,显著提升了消费不满情绪 [1]。
(三)供应链薄弱与流通成本较高
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状态显著限制了助农模式的有效推进。 生鲜农产品在物流环节面临突出挑战,冷链运输体系薄弱,导致运输损耗率常达20% 以上[9]。为弥补损耗,商家被迫抬升产品定价,造成助农商品市场价格偏高的问题。仓储能力的不足同样构成制约,多数乡村地区专业保鲜设施匮乏,农产品保质期被迫缩短,难以支撑直播带货等渠道引发的瞬时订单高峰。此外,冗长的流通链条推高了成本,MCN 机构佣金、平台流量费用等中间环节成本占比过大,最终压缩了农民的实际收益空间 [7],偏离了助农的核心目标。
(四)人才短缺与主体能力不足
短视频助农领域亟需具备视频制作、直播运营及市场分析等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然而,农村地区此类人才储备较为匮乏。广大农户普遍存在数字素养不足的问题,对短视频创作与直播技术掌握有限,导致直播过程中与消费者有效互动能力不足,产品推介效果欠佳。专业团队介入程度不高,多数小农户处于独立运作状态,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限制了直播活动的影响范围,阻碍了短视频助农优势的充分发挥。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欠缺,直播带货中可能涉及虚假宣传、数据造假等不合规操作,存在遭受平台处罚的风险。
三、破解短视频平台助农困境的路径
(一)创新内容创作与重建信任
破解内容同质化困境的核心在于发掘地域文化与乡村特色,形成差异化优势。实践中,将地方民俗风情、特色产业元素融入助农直播,创新直播形式以吸引受众。内容呈现强调真实透明,推广“生产全流程直播”模式,使消费者直观了解农产品从种植到加工的各环节,提升产品可信度。平台需完善审核体系,建立“助农标签”认证机制,严厉处罚虚假宣传行为,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二)推进农产品标准化与品牌化建设
政府主导制定地方特色农产品分级标准,指导小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品质稳定性。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配套建设检测中心,实施严格质量检测,建立完善溯源体系,确保消费者可追溯产品信息。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需融合地域文化元素,打造高辨识度品牌形象;通过统一包装设计与品牌故事传播,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完善供应链与降低流通成本
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政府应强化资金支持力度,着力推动县域冷链集配中心建设,扩大冷链物流服务范围,切实降低农产品运输损耗。同时,推动物流企业探索新型服务形态,例如“共享冷库 + 专线运输”等模式,以提升物流运营效能。推广“农户 + 合作社 + 电商”直连机制,可压缩流通链条,削减中间费用,保障农民增收。优化消费体验方面,建议在城市近郊合理布局农产品前置仓,缩短配送周期。
(四)培育专业人才与强化支撑体系
需强化农村人才培训,开展短视频制作等专项技能培训,提升农户数字技能。吸引大学生、返乡青年参与直播助农活动,引入专业 MCN 机构提供全流程运营服务,增强内容质量与影响力。政府应制定扶持政策,提供资金与物流补贴,设立“助农维权基金”解决售后纠纷,优化政策环境。
四、结论
短视频平台为农产品开辟了重要销售渠道,有力赋能乡村振兴。然而实践层面,其在内容生产、产品供应、人才资源等层面仍面临显著挑战。应对之道在于协同推进内容创新、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供应链完善及专业人才培养。唯有持续优化助农模式,平衡公益与商业属性,方能保障短视频助农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龙习曌.“抖音短视频直播带货”助农的营销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评论 ,2024,13(02):3175-3181.
[2]李俊.“数商兴农”背景下短视频助农的三维探析:价值、困囿与优化[J]. 农业经济 ,2025,(05):136-139.
[3]廖瑜 , 沈莹 . 大数据背景下直播助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J]. 国际公关 ,2025,(10):117-120.
[4]闫欣 , 马芊红 . 短视频经济嵌入乡村振兴的困境、模式与实践 [J]. 农业经济 ,2024,(04):60-62.
[5]袁宇阳 . 短视频平台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J]. 电子政务 ,2023,(10):71-83.
[6]朱鹏羽 . 短视频平台助力农产品营销的困境与提升策略 [J]. 农业经济 ,2023,(07):126-128.
[7]陈卫洪 , 耿芳艳 . 网络营销赋能农村产业发展的机制研究——新媒体平台“直播 + 短视频 + 商城”助农案例及其分析 [J]. 农业经济问题 ,2023,(11):118-131.
[8]胡宇晗, 王黎.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产品直播带货的思考与对策[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2,(04):185-188+208.
[9]刘艺璇 , 刘庆华 . 新媒体平台“直播 + 短视频”助农现状、问题与实践优化研究 [J]. 新闻爱好者 ,2024,(09):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