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体育游戏对小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作者

黄松彬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云山实验小学 362000

引言

随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合作能力,作为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的必备品质,是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小学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合作意识与行为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培养合作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体育游戏凭借其生动活泼的形式、内在的团队属性与情境化的互动体验,为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开辟了有效路径。体育游戏不仅能满足儿童好动、好胜的天性,更能在一个模拟的社会环境中,引导他们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协调、互助,共同为实现集体目标而努力。

一、体育游戏的功能定位与价值意蕴

体育游戏对于培养小学生合作能力而言有着其特有的内在逻辑以及功能价值,它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一种有着高度情境化特点的学习过程,体育游戏所营造的场域给学生构建起了一个微型的社会生态,学生身处其中,不只是参与者,是规则的遵循者、团队的贡献者以及目标的共同创造者。这种角色的多元性使得学生要突破个体本位,把个人行为融入集体框架之内。

在设计优良的体育游戏里,游戏目标大多时候难以只靠个人力量去达成,这便形成了“积极互赖”的根基,团队成员为了共同取得胜利,需要开展有效的信息沟通、策略商议以及行动协作,比如在“集体运球”或者“多人跳绳”这类游戏中,个体技能的好坏变得不那么关键,而团队的节奏同步、分工合作以及默契程度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这个过程会自然地引领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力量,在内心深处认可团队协作的价值,体育游戏营造的动态且开放的环境,也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尝试错误的机会以及即时反馈,他们在持续的互动与磨合中,学会了倾听、理解、包容和互助,这些珍贵的社交经验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二、体育游戏培养小学生合作能力的核心策略

(一)目标导向的游戏设计与规则建构

游戏的设计是培养合作能力的逻辑起点。教师需要创设具有内在协作需求的游戏任务,使合作成为游戏的“硬性通关条件”。这意味着游戏目标的设计应当强调集体性与互赖性,而非个体表现的简单加总。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接力性质的游戏,但在环节衔接上设置必须由两名或多名队员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关卡,或者规定在球类游戏中,必须经过至少三名队员的传递才能射门得分。同时,游戏规则的建构应积极引导合作行为。规则可以明确奖励团队的协作表现,如设立“最佳配合奖”,或在评分体系中为团队的有效沟通、合理分工等行为赋予相应分值。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注意力将从单纯的竞技胜负转移到如何优化团队协作的过程上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合作的策略与方法。

(二)教师角色的精准定位与引导介入

在体育游戏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发布指令的人,而是成为了场景的设计者、过程的引导者以及团队的激励者,教师最为首要的任务便是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一原则,以此保证每个小组内部成员在能力以及性格方面形成互补,为合作的产生创造出相应的前提条件。在游戏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敏锐细致地观察各个小组的互动状况,对于那些出现沟通障碍或者协作不顺畅的团队,应当采用提问、暗示等方式来进行启发式的引导,而不是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说,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认为刚才出现的失误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大家又可怎样配合得更加良好呢?”这样的引导可激发团队进行自主反思以及内部协商,推动其合作能力朝着内生性方向发展。游戏结束之后,组织开展有效的复盘讨论是十分关键关键的,引导学生去分享合作过程当中的感受、总结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可使得他们在合作过程中的感性体验提升转变为理性认识,达成知行合一的状态。

(三)融合竞争与合作的评价机制创新

评价是指挥棒,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为了凸显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必须建立一套超越单一胜负维度的多元化评价机制。这种机制应当将竞争作为激发团队活力的外部动力,而将合作视为实现团队目标的内在要求。评价的重点应从“赢了谁”转向“如何赢得”,关注团队在游戏过程中展现出的协作水平。可以引入过程性评价,让学生依据团队合作表现进行自评与互评,如评价队友是否积极为团队出谋划策、是否在同伴失误时给予鼓励等。最终的评价结果可以由“竞技成绩”与“合作表现”两部分构成,甚至可以增设诸如“最佳团队精神奖”“最佳策略奖”等专项奖励,以此明确地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优秀的合作与最终的胜利同样值得尊重与嘉许。这种评价机制的创新,能够有效避免恶性竞争,让学生在追求集体荣誉的过程中真正学会欣赏与践行合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有着很大潜力的教育载体,为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育搭建了生动且有意义的实践平台,借助精心设计游戏的目标和规则,巧妙发挥教师的引导以及激励作用,构建起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可把合作能力的培育自然地融入到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里,这个过程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有益,而且可在学生心里播下团队精神的种子,为其日后成长为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合格公民打下坚实基础。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并运用好体育游戏的这一独特价值,持续探索与创新教学策略,以达成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李凯 . 提高小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 培养小学生体育素养 [J]. 体育时空 ,2024(14):0027-0029

[2] 魏瑶 , 刘成学 , 夏欣 , 姚佳琪 . 小组游戏竞赛法促进小学生体育兴趣和参与的实验研究 [J]. 体育师友 ,2024,47(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