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问题的探析
吕婷
新泰市汶南镇初级中学 271200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价值
1.1 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初中学生数学基础、逻辑思维差异显著,鲁教版教材既有基础内容如 “有理数运算”,也有复杂知识如 “二次函数应用”。合作学习通过合理分组,让不同层次学生承担不同角色,基础薄弱学生梳理基础概念,中等水平学生推导思路,能力较强学生拓展问题,使每个学生在 “最近发展区” 学习。这与 “分层教学针对个体差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需求” 理念契合,弥补传统教学 “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 的不足 [1]。
1.2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需在实践中形成,鲁教版教材中 “图形的性质”“数据的分析与推断” 等章节,需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合作验证。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相关任务讨论,不仅能提升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核心素养,还能培养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正如“分层教学(含合作学习中的分层协作)能促进学生投身探究性、互助性学习,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合作学习通过群体互动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教学 [1] ;运算能力等素养的提升需结合实践探究,合作学习正是通过任务协作,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深化素养 [2]。
1.3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鲁教版教材强调 “问题解决”,许多知识点需多角度思考、多方法验证。合作学习以 “兵教兵”“兵帮兵” 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解决基础问题,教师集中指导突破难点。如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教学,小组先合作掌握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教师再讲解公式法推导,节省时间且深化学生理解。这种模式符合 “分层教学确保学生在能力层次上进步,提升课堂效果” 的结论,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1]。
二、鲁教版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实践中的问题
2.1 分组缺乏科学性
当前合作学习多随机分组或按座位分组,未考虑学生数学基础、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如鲁教版七年级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若将基础薄弱学生分一组,讨论易停滞;若将能力强学生分一组,易出现 “一人主导、他人旁观”。这种分组违背 “因材施教原则”,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无法让 “每个学生在适应层次中提升”。
2.2 任务设计不合理
部分教师设计合作任务时,未结合鲁教版教材与核心素养要求,任务单一,缺乏层次性与探究性。如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教学,仅让所有小组完成同一证明任务,基础薄弱学生参与度低,能力强学生缺乏兴趣。这种 “一刀切” 设计与 “核心素养要求理解运算逻辑、重视方法多样性” 不符,难以培养学生抽象能力、推理能力 [2]。
2.3 评价体系不健全
合作学习评价多以 “小组最终成果” 为标准,忽视学生个体参与度、贡献度及思维发展。如 “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分析” 教学,教师仅评价图表准确性,不关注学生在数据收集、图表理解、提出建议等方面的表现。这种评价违背 “分层评价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层次化标准” 的要求,无法引导与激励学生 [3]。
2.4 教师指导不到位
部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过度放手或过度干预。如鲁教版八年级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教学,过度放手导致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陷入僵局;过度干预则剥夺学生自主探究机会。这违背 “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及学生能力设计指导策略” 的原则,降低合作学习价值 [1]。
三、鲁教版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3.1 科学分层分组与设计任务
分组前,通过课前小测、课堂提问、作业分析,将学生分为基础层、进阶层、发展层。如鲁教版 “分式的运算” 课前,以 “分式化简” 小测确定层次,这一做法与 “依据学生实际能力分层” 的观点一致 [3]。采用 “异质分组为主、同质分组为辅”,每个小组包含不同层次学生,确保能力互补;每单元后动态调整分组,符合 “分层需结合学生情况逐步实施” 的循序渐进原则。
任务设计紧扣鲁教版教材与核心素养,体现层次性。以鲁教版八年级 “反比例函数” 教学为例,基础任务让基础层学生画图像、说性质,培养运算能力与几何直观;进阶任务让进阶层学生分析实际案例,推导表达式并解释意义,培养推理能力与应用意识 [2] ;拓展任务让发展层学生探究函数性质比较方法并设计应用题,培养创新意识与抽象能力,契合 “高级目标需引导学生深化思维”的设计思路 [3]。
3.2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与加强教师指导
评价采用 “学生自评 + 小组互评 + 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反思贡献,小组互评关注协作,教师评价聚焦核心素养。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标准,基础层侧重基础知识点掌握,进阶层侧重解题思路与协作能力,发展层侧重拓展与创新能力;通过 “合作学习记录表” 记录学生参与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符合“反馈需及时调整策略” 的要求 [1]。
教师在合作前明确任务与分工,如鲁教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指导小组确定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合作中巡视指导,对讨论停滞的小组以问题引导思路,对意见分歧的小组鼓励理性沟通,对基础薄弱学生给予针对性启发;合作后组织成果展示与总结,引导学生反思不足,结合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点评,如肯定学生 “数据观念的形成”“推理过程的严谨性”。
四、结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优化鲁教版初中数学合作学习,需以 “分层教学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 的理念为指导,兼顾学生个体差异;以 “运算能力需通过实践探究培养” 的思路为参照,强化任务的探究性与实践性;以 “分层教学贯穿教学全环节” 的策略为依托,完善目标、任务、评价的层次化设计。通过科学分层分组、分层任务设计、多元评价体系构建与精准教师指导,让合作学习真正适配鲁教版教材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未来,还可进一步结合相关研究中提及的 “信息技术融合”“跨学科整合”等方向,拓展合作学习的形式与深度,推动合作学习与分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更紧密融合,为初中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实践路径,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知识掌握与素养发展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娟丽 . 核心素养背景下分层教学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J]. 启迪与智慧 ( 上 ) . 25(7):76-78.
[2] 浦雪松 .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J].课堂内外 ( 高中版 ) 25(11):60-61.
[3] 张慧菊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 [J]. 文理导航,2025(07):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