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曹霞
云南民族大学
引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需要有大量能够用英语准确、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的人才。高校学生作为未来参与国际交流的主力军,其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国际竞争力,更关乎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塑造。因此,研究高校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培养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1.1 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目前许多高校英语课程体系中,针对中国文化内容的专门课程较少,且缺乏系统性。英语教学大多侧重于语言知识和西方文化的传授,导致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积累不足,难以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1.2 教学方法较为传统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语法讲解和词汇记忆,忽视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互动形式单一,学生缺乏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表达中国故事相关内容。
1.3 实践平台匮乏
高校为学生提供的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实践平台有限,缺乏与实际国际交流场景的对接。学生难以在真实语境中锻炼和提升自己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1.4 师资队伍存在不足
部分英语教师自身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英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同时,教师队伍中具有丰富跨文化交际经验和中国故事传播经验的人才相对较少。
2 高校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
2.1 优化课程设置
2.1.1 增加中国文化英语课程
为了切实提升学生对于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能力,增强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传播中国文化的自信与实力,有必要开设专门的中国文化英语课程。比如精心打造 “中国文化英语读写” 课程,在这个课程中,教师将系统且全面地传授关于中国历史方面的英语精准表达。从古老的华夏文明起源,到各个朝代的更迭变迁,再到近现代中国的沧桑巨变,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和事件都将以准确、生动的英语表述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掌握如何用英语讲述中国历史故事。设置 “中国文化英语口译” 课程也至关重要。着重培养学生将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等内容准确口译成英语的能力。从春节期间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到端午节的赛龙舟、包粽子,再到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等,各类传统习俗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都将被细致拆解,并教授学生如何用地道的英语进行口译表达 , 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他们在面对各种跨文化交流场景时,都能自如且准确地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2.1.2 融入中国故事元素于现有课程
在基础英语课程、商务英语课程以及其他各类丰富多样的英语课程体系当中,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与中国故事紧密相关的文本、音频、视频等多样化教学资源进行有机融入。这些教学资源涵盖广泛,文本方面可以包括中国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当代发展故事等以英语形式呈现的内容;音频可以是专业播音员朗读的中国故事有声资料,或是带有中国元素的英语对话、演讲音频;视频则可以是制作精良的动画短片、纪录片片段、真实场景对话视频等,全方位展示中国故事的魅力。 通过这种有机融入的方式,学生在专注于学习英语语言知识,例如词汇、语法、句式等基础内容的同时,能够自然且有效地接触到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技巧。这种技巧并非简单的机械传授,而是在丰富的教学资源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学生可以从文本中学习如何精准地用英语词汇和句式去描述中国特色事物、情感和文化内涵;从音频里感受地道的英语发音、语调以及如何通过声音的变化来生动呈现故事;从视频中观察肢体语言、表情以及真实场景下的交流方式,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要领,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播的双重目标。
2.2 创新教学方法
2.2.1 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布置了一项别具意义且饶有趣味的任务,该任务紧密围绕中国故事展开。具体而言,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精心准备一个中国传统节日的英语介绍,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这一任务的布置,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投身于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奇妙之旅中。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里,学生们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主动性。他们会自主地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或是在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或是在网络上搜索丰富的信息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了解所负责的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 收集完资料后,学生们还需要发挥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将这些丰富的素材巧妙地整合起来,用准确、流畅且生动的英语进行表述。这不仅考验了他们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锻炼了他们运用英语进行逻辑表达和文化传递的能力。
2.2.2 情景模拟教学法
创设各种国际交流情景,如国际文化交流会议、商务洽谈等,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扮演不同角色,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提高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2.2.3 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纪录片、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呈现形式。通过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
2.3 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
2.3.1 校内实践平台
成立英语演讲社团、中国文化英语传播协会等学生组织,定期举办英语中国故事演讲比赛、英语戏剧表演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校内锻炼机会。同时,建设校内英语广播电台、英语电视台,鼓励学生参与制作和播出与中国故事相关的节目。
2.3.2 校外实践平台
加强与企业、外事部门、国际组织等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交流机会。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国际展会的志愿服务,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向外国友人讲述中国企业故事、中国发展故事。此外,鼓励学生参与线上国际文化交流项目,通过网络平台与国外友人分享中国故事。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4.1 培训现有教师
定期组织英语教师参加中国文化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培训,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提高教师自身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英语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
2.4.2 引进优秀人才
引进具有丰富跨文化交际经验和中国故事传播经验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同时鼓励教师到国外高校或机构进行访学交流,拓宽国际视野,带回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结语
高校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平台搭建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协同推进。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国家形象的提升贡献力量。未来,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持续完善培养路径,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国际交流环境。
参考文献
[1] 史敏,程海英. 高校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培养研究 [J].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4,20(05):23-25.
[2] 陈圣炜. 关联理论视角下新闻宣传演讲中汉语隐喻的口译研究 [D]兰州大学,2024,16(05):45-47.
作者简介 姓名:曹霞 性别 : 女 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文化,英语教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