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医护一体化协作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耳鼻喉疾病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

李晓惠

济南市儿童医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22

儿童耳鼻喉疾病发生率逐年升高,手术是部分疾病(如腺样体肥大、小儿中耳炎、先天性耳畸形等)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儿童生理发育尚未成熟、认知能力有限,围术期易因环境陌生、疼痛恐惧产生哭闹、抗拒等情绪;同时,患者家属常因对疾病认知不足、担忧手术风险与术后恢复,产生焦虑心理,二者均可能影响手术配合度与术后恢复质量 [1]。围术期护理是保障患者手术安全与恢复效果的关键,常规护理多以术前准备、术后基础护理为主,缺乏医护间的深度协作,且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术后风险预防关注不足。预见性护理作为预防性护理模式,可通过术前评估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医护一体化协作则能整合医生、护士的专业优势,实现诊疗与护理的无缝衔接,二者结合可针对性解决儿科耳鼻喉围术期护理中的痛点 [2]。基于此,我院针对性实施了“医护协作 + 预见性护理”的围术期护理模式,本次研究将重点分析该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 2024 年 1 月—2025 年 1 月收治的 50 例耳鼻喉疾病围术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25 例。联合组中,男性 13 例,女性 12 例,年龄 3 ~ 12 岁,平均年龄( 6.82±2.15 )岁;常规组中,男性14 例,女性11 例,年龄 2~11 岁,平均年龄( 6.75±2.08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ΔP> 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以术前准备和解答患者疑问为主,针对患者的个体化护理需要开展工作。

联合组采用医护一体化协作联合预见性护理,具体如

1.2.1 专属医护协作小组组建与术前协作

组建由手术医生、责任护士、麻醉师构成的专属小组,明确术前职责。手术医生介绍耳鼻喉科手术重要性与流程,解答患者疑问,沟通手术方案及注意事项以缓解焦虑;责任护士入院时登记患者基础信息,评估心理状态与护理需求,分析术后并发症风险;麻醉师分析患者麻醉情况,告知麻醉方法、体位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术前三人共同讨论,总结手术与并发症风险,评估病情及手术前后护理要点。

1.2.2 术后针对性预见性护理实施

术后责任护士依据患者麻醉与手术情况,制定个性化预见性护理方案,合理分配护理工作。对有出血、疼痛、焦虑的患者增加查房频次,观察病情并给予针对性护理,预判并发症与不良事件并提前干预,定期与手术医师沟通,结合恢复情况动态调整护理方案。

1.2.3 术后多维度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术后护理:根据患者的麻醉情况和手术情况进行术后分析,制定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方案,合理分配护理工作内容,调节时间和精力。对于存在术后出血、疼痛以及焦虑的患者,增加查房频次,分析患者的护理问题,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针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或者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开展预见性护理措施,同时与患者的手术医师进行讨论,针对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案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要点主要有:术后的疼痛管理方式,主要以药物管理和辅助减轻疼痛的措施等。在手术完成后及时告知患者少量出血属于正常现象,避免患者出现焦虑心情,教会患者分析出血的原因以及需要及时通知医师的情况,教会患者术后的预防感染要点以及营养管理要点。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的SAS 与健康知识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用 P<0.05 表示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SAS、健康知识评分比较

护理后,两组 SAS 评分均下降、健康知识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 SAS 评分低于常规组、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常规组(均 P<0.05 )。

表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SAS、健康知识评分比较

3 讨论

儿童耳鼻喉手术因解剖精细、操作要求高,且患者配合度差,术后还可能影响呼吸、进食等基础功能,家属易因信息不足产生焦虑;加之儿童免疫力低,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风险高,护理不当会延长恢复周期。常规护理仅侧重基础任务执行,缺乏医护协作与风险主动预防,难以满足患者核心需求。

医护一体化协作联合预见性护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协作机制优化:通过医生、护士、麻醉师的分工与配合,实现“诊疗 - 护理 - 康复”的全程衔接——医生主导手术方案沟通与风险评估,麻醉师解决患者对麻醉的顾虑,护士负责护理执行与动态随访,避免常规护理中“医护信息脱节”的问题,让患者获得更全面的指导; ② 风险防控前置:预见性护理以“术前评估 - 术后预防”为核心,针对不同疾病的并发症风险(如鼻窦炎术后出血、中耳炎术后感染)制定个性化措施,变“被动处理”为“主动防控”,同时通过反复的健康知识宣教,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减少因“知识缺乏”导致的焦虑与护理配合不足 [3]。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联合组 SAS 评分低于常规组、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常规组( P<0.05 ),印证了该护理模式的有效性:一方面,医护共同参与沟通,能更全面地解答患者疑问,缓解对手术的恐惧;另一方面,预见性护理降低了并发症风险,减少患者因“担忧恢复”产生的焦虑,而健康知识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了患者的自我护理信心,形成“认知- 心理- 行为”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协作联合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耳鼻喉疾病围术期患者的焦虑状态,提升患者家属健康知识水平,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布音巴叶 , 布仁克希克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耳鼻喉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J].医学论坛 ,2025,7(6):19-21.

[2] 张倩倩 , 邓秀红 , 许玉莹 .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中耳炎术后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临床护理研究 ,2025,34(7):25-27.

[3] 戴菊, 武艳艳, 姜慧, 等. 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围术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24,30(20):107-109.

李晓惠,籍贯:山东省潍坊市人,出生日期:1995 年1 月29,性别: 女,民族:汉语,研究方向:护理方向,学历: 大学本科, 职称: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