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思政工作在青年员工中的开展策略
李光晔
内蒙古自治区烟草公司赤峰市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 024000
引言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思想坚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员工队伍。青年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力军和未来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素质、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变革,青年员工的成长环境、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开展面向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工作的时代感、吸引力和实效性,引导他们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企业发展大局和国家复兴伟业,是国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1 深刻认识青年员工思政工作面临的现实挑战
1.1 代际特征与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
当代青年员工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物质相对丰富、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其价值观呈现出鲜明的代际特征。他们普遍追求个性表达和自我价值实现,对平等、参与、尊重有更高要求,反感空洞说教和权威压制。职业观上,既看重工作的稳定性和福利保障,也重视个人成长空间、工作体验感和价值认同,职业流动意愿相对增强。价值观更加多元务实,在认同国家发展成就和企业贡献的同时,也关注个人权益保障、工作生活平衡和公平公正的环境。部分青年员工在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物质追求与精神满足之间可能产生迷茫或困惑。这些特征要求思政工作必须摒弃“一刀切”模式,深刻理解并尊重青年主体性,将宏大叙事与个体关切有机结合,在价值引导中体现人文关怀。
1.2 网络环境对思想阵地的冲击与重塑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已成为青年员工获取信息、社交互动、表达意见的主要场域。信息传播的即时性、碎片化、圈层化特征显著,传统思政教育依靠的集中学习、文件传达等方式在信息覆盖面和吸引力上显得不足 [1]。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使得各种思想观点,包括非主流甚至错误思潮得以广泛传播,对青年员工的思想认知形成干扰和冲击。算法推荐等技术可能强化信息茧房效应,窄化视野,固化偏见。
1.3 企业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思想困惑
国企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三项制度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经营机制建立等举措不断深化,在激发企业活力的同时,也带来利益格局调整和竞争压力增大。部分青年员工可能对改革方向、岗位调整、绩效考核、晋升通道等产生疑虑或焦虑,担心个人发展前景 [1]。市场化导向下,经济效益指标考核权重加大,可能使部分青年员工产生“重业务、轻思想”的倾向,认为思政工作是“虚功”,不如业务技能提升来得实在。此外,不同业务板块、不同岗位序列的青年员工面临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压力点各异,其思想动态和关注焦点也存在差异。
2 构建契合青年特点的思政工作创新路径
2.1 推动内容供给的精准化与时代化
思政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内容的吸引力。必须改变内容供给的“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深入研究不同年龄段、不同岗位、不同成长阶段青年员工的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分层分类设计教育内容。强化理论武装的时代阐释,运用青年易于理解的语言和案例,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关于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战略部署与国企使命、青年担当的内在联系。深化国情企情教育,将企业发展史、奋斗史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讲述,增强青年作为“国家队”一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2 创新方法载体的互动性与体验性
方法的创新是提升吸引力的关键。要大力拓展互动式、体验式、情景式的教育方法。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辩论研讨等方式,鼓励青年员工在参与、思辨中深化认识。利用好红色教育基地、企业展厅、重大项目现场等资源,开展沉浸式教育,增强情感认同 [2]。积极拥抱新媒体技术,建设企业专属的、富有活力的网络思政平台(如APP、小程序、社交媒体账号集群),创作推送短而精、接地气、有内涵的图文、短视频、H5、动漫等网络文化产品,善于运用直播、弹幕、互动投票等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
2.3 强化榜样引领与实践淬炼的融合
身边的榜样最具说服力。要深入挖掘和宣传企业内不同岗位涌现出的优秀青年典型,特别是那些在科技创新、技能攻关、市场开拓、服务保障、社会责任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人物,用鲜活的事迹诠释企业精神和价值追求,让青年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2]。积极搭建青年展示才华、建功立业的平台,如青年创新工作室、技能比武大赛、青年突击队、志愿服务项目等,引导青年在重大项目攻关、急难险重任务、基层一线锻炼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将思政教育融入具体的业务实践和管理流程,如在项目启动时进行动员宣贯,在攻坚克难时加强思想鼓动,在取得成果时及时总结表彰,使价值引领与岗位实践同频共振。
3 建立健全青年思政工作的长效保障机制
3.1 完善协同联动的工作责任体系
明确企业党委对青年思政工作的主体责任,将其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和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建立由党委宣传部牵头,人力资源、工会、共青团、各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青年思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判形势,沟通信息,协调资源,解决问题。压实基层党支部的直接责任,将青年思政工作作为支部工作的重要内容,发挥好支部委员、党小组长、党员骨干的作用。推动团组织切实履行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职责,成为党组织开展青年思政工作的得力助手。
3.2 建强专业化复合型的工作队伍
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专兼职结合的思政工作队伍是基础保障。选优配强专职政工干部,注重选拔熟悉青年特点、善于沟通引导、具备一定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对现有政工干部的系统培训,提升其理论素养、网络素养、心理学知识和沟通引导艺术。建立政工干部与业务干部的双向交流机制,增进相互理解。大力培养青年骨干担任兼职思政工作员,如青年党员、团干部、优秀班组长、技术能手等,发挥其贴近青年、了解青年的优势[3]。探索建立导师带徒制度,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过硬的老党员、老劳模、老专家担任青年导师,在传授业务技能的同时进行思想引导和职业导航。关心关爱思政工作队伍,为其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拓展发展通道。
3.3 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估反馈机制
建立科学、动态、可操作的青年思政工作评估体系,是检验成效、改进工作的重要环节。评估指标应兼顾过程与结果、定性与定量,包括青年员工思想动态的积极变化、参与活动的覆盖面与活跃度、网络阵地建设成效、青年典型涌现情况、青年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度等 [3]。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网络思政平台的活跃度、内容传播效果、青年互动反馈等进行量化分析。定期开展青年思想状况专项调研和满意度测评,深入了解青年诉求和对思政工作的评价。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畅通青年员工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的渠道,及时收集、分析、回应青年关切。
4 结论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国有企业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青年员工作为企业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群体,其思想政治觉悟、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是决定企业未来兴衰成败的关键变量。做好新时代国企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绝非一时之功,而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战略工程。它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刻洞察时代变迁与青年特质,勇于突破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在守正创新中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铁军 , 游光辉 . 新时代国有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25(03):58-60.
[2] 王鹏 . 新时期做好国企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J]. 现代商贸工业 ,2017,(19):89-90.
[3] 卫效良 . 国有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J]. 新西部 ( 理论版 ),2012,(11):66+70.
作者简介:李光晔,女,1985 年11 月,满族,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本科,助理政工师,研究方向:党建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