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活动设计与实践

作者

于鸿文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730070

引言

在当前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高职语文课程不仅注重语言基础,更强调为学生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高效沟通能力。然而,现有口语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活动缺乏情境性和创新性,学生表达积极性和应用能力不足。本文系统梳理高职语文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活动设计原则和实践路径,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为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一、高职语文课堂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现实困境

目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虽已普遍关注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但实际课堂实施中仍面临多重困境。教学内容多停留在教材的简单复述或机械提问,缺乏与职业实际紧密结合,学生难以形成自主、创新及情境化表达能力。课堂口语活动设计较为单一,往往重复度高、模式固定,缺乏对学生专业特点、兴趣取向及未来岗位需求的考虑,致使学生参与积极性低,课堂互动性不强。同时,教师主导过于突出,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空间有限。评价方式以结果为主,忽视表达过程和个体成长,导致部分学生表达信心不足,缺乏持续提升的动力。这些问题共同限制了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传统口语活动的局限性分析

传统高职语文课堂口语活动多以课文讲述、课堂提问、现场朗读等为主要形式,虽有助于语言规范的巩固,但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情境应变力及创新表达方面表现不足。这类活动缺乏真实职业情境模拟,难以训练学生在职场交流、团队合作等核心表达场景中的实际能力。评价标准过于强调语音、语调和语法,忽视表达内容的创造性和交际效果,难以激发学生深度参与与个性表达。此外,教师对活动目标定位不明,设计缺乏系统性和进阶性,学生普遍存在畏惧表达的心理,课堂氛围缺少包容与激励,导致口语能力提升缓慢。整体而言,传统活动在内容创新、情境还原和能力迁移等方面亟需改进。

二、以职业情境为导向的口语活动设计原则

(一)突出职业能力导向,强化应用性

高职语文口语活动设计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将课堂训练与岗位需求紧密衔接。活动内容聚焦实际工作场景,如面试、汇报、沟通与讨论等,通过真实情境模拟与任务驱动,提升学生的信息整合、表达与思辨能力,塑造良好职业形象。教师设计活动时应结合行业岗位特征和专业内容,融入跨学科元素,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多样化、分层次的情境设计,有助于学生全面提升职场表达和综合素养。

(二)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参与与互动

科学的口语活动设计需转变以往教师主导的传统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个性表达。课堂应营造平等、开放、互助的氛围,通过小组合作、情景演练、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表达兴趣,增强自信心。活动应根据学生兴趣、专业方向和个体差异,提供多元选择和挑战空间,鼓励学生在真实任务中主动思考、积极表达。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表达亮点,给予及时、具体、正向的反馈,帮助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表达策略。通过合理分组、明确分工、目标导向等手段,提升学生参与度,促进团队协作与集体智慧的碰撞,实现课堂表达活动的多元互动和良性循环。

三、高职语文口语表达能力活动的多样化实践

(一)情境模拟与任务驱动实践

为提升学生实际表达能力,高职语文课堂应广泛应用情境模拟与任务驱动型口语活动。通过再现真实职场沟通、面试、项目汇报等场景,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临场应变能力。任务驱动下的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方案汇报等,有助于提升团队协作、创新表达和问题解决能力。活动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鼓励学生在持续实践中积累自信,逐步实现表达能力的专业化、职业化提升。

(二)多元表达形式与创新表达训练

在活动设计中,应注重多元表达形式的融合,突破单一讲述与复述,拓展口语表达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即兴演讲、创新辩论、主题故事讲述、情感朗诵、经典片段复现等,均能有效激发学生表达兴趣,提升其思辨、感染和创造能力。创新表达训练强调思路拓展、观点碰撞和内容创新,鼓励学生在表达中融入个人体验、案例分析和多元视角。活动中可引入信息技术,如视频演讲、语音打卡、智能语音识别分析等,提升表达训练的趣味性与互动性。教师可针对专业领域热点话题、社会实际问题等设计跨学科表达任务,促进学生思维与表达的协同发展。通过多元化、创新性的表达活动,学生的表达欲望和综合素养得到同步提升。

四、科学评价与持续提升机制的构

(一)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

高职语文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支撑。传统的以规范性、流畅度为核心的评价方式已难以满足能力培养需求,科学评价应注重过程性与综合性结合。具体可从语言规范、表达逻辑、创新内容、情感投入、交际效果、团队配合等维度进行多元评价。课堂评价方式应包括教师评价、同伴互评、自我反思等,形成主客观相结合的多元评价网络。教师要注重动态成长档案的建设,记录学生在各类口语活动中的表现与进步,为个性化指导和后续提升提供数据依据。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评价、视频点评等辅助方式,提升评价效率和科学性。通过多元、动态、正向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持续改进表达的积极性。

(二)持续提升机制与反馈支持

为保障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持续提升,应建立系统的反馈与成长机制。教师需注重个别化、及时性和正向性的反馈,激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调整。通过阶段性展示、交流平台和丰富的校内外实践活动,激发表达热情和职业认同。重视团队凝聚力与情感体验,营造包容互助氛围。借助智能语音分析、成长档案等信息化手段,实现个性化、动态的能力追踪与指导,助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螺旋上升。

五、结语

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落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学生全面成长与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科学的活动设计、多元化的表达实践、科学合理的评价与持续提升机制,共同构建了高职口语能力培养的系统生态。未来,应继续推动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职场需求的深度融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表达活动形式,促进学生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同步发展。通过全员参与、全程激励、全过程支持,帮助学生成长为具备优良语言素养、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断推动高职语文教学向更高水平迈进。

参考文献

[1] 王雪 , 张丽梅 . 核心素养取向下的高职语文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以《写作能力与口语表达》课程为例 [J]. 汉字文化 ,2021,(11):32-33.

[2] 邓滢 .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研究 [J]. 才智 ,2018,(22):183-184.

[3] 彭超 . 基于生态语文的高职语文口语教学实践研究 [J]. 作家天地 ,2019,(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