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在市政工程中应用的研究
梁淑刚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5
引言
数字化技术的兴起为市政工程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通过引入大数据、物联网、建筑信息模型、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市政工程可实现全过程、全要素的数字化表达与智能管控,从而提升决策科学性、操作精准性与系统协同性。当前,数字化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与推广阶段,亟需系统研究其技术体系与应用路径。本文旨在梳理市政工程中的数字化技术种类,并重点分析其多场景协同应用模式,以期为行业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推动市政工程的高质量发展。
1 市政工程中数字化技术种类
市政工程中应用的数字化技术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AI)以及云计算等。BIM技术通过构建三维数字模型,实现工程设计、施工与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可视化、可模拟的数据支持。GIS 技术则侧重于空间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可视化,为市政工程的规划布局、资源分配与环境评估提供地理信息基础。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与通信设备实时采集工程现场的物理与环境数据,实现设备状态、环境参数与运行指标的动态监控。大数据技术负责处理海量异构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与趋势,辅助工程决策与优化。人工智能技术借助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方法,实现智能预测、自动化控制与异常检测,提升工程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云计算则为上述技术提供高效、弹性的计算与存储资源,支持多终端、多用户的协同操作与数据共享。这些技术相互关联、互为支撑,共同构成市政工程数字化的技术基础,推动工程管理从碎片化向集成化、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2 探析数字化技术在市政工程中具体应用
2.1BIM 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市政工程领域的应用已经深入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在规划设计阶段,BIM 技术通过三维参数化建模,实现了对道路、桥梁、管廊等市政设施的可视化设计,设计师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多方案比选和优化。施工阶段利用 BIM 模型进行 4D 施工模拟,将三维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相结合,直观展示各阶段的施工顺序和空间关系,有效避免施工冲突。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BIM 模型与物联网传感器数据联动,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运维管理阶段,BIM 模型作为数字资产交付物,集成了设备信息、维护记录等数据,为设施运维提供完整的信息支撑。此外,BIM 技术还支持工程量自动统计、碰撞检测、施工方案模拟等功能,显著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通过 BIM技术的深度应用,市政工程项目实现了从传统二维设计向三维数字化设计的转变,提升了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如图1。
图1 BIM 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2.2 虚拟现实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VR)技术在市政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设计阶段,VR 技术使设计师和决策者能够沉浸式体验设计方案,直观感受空间关系和尺度比例,及时发现设计缺陷。施工人员通过 VR 系统进行安全培训和操作演练,在虚拟环境中模拟高风险作业场景,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项目展示环节利用 VR 技术创建交互式的三维展示系统,使公众能够直观了解项目建成后的效果,增强项目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在运维阶段,VR 技术与 BIM 模型结合,运维人员可通过虚拟漫游方式查看设备信息和管理维护记录。远程协作方面,VR 系统支持多方异地协同评审,专家无需亲临现场即可参与方案讨论和技术决策。VR 技术还应用于应急演练,模拟各种突发事件场景,训练应急响应能力。通过这些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显著提升了市政工程的设计质量、施工安全和运维效率,推动了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如图 2。
图2 VR 技术在施工现场的应用

2.3 人工智能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市政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方式。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分析历史工程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准确预估项目成本和工期,辅助投资决策。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于施工现场监控,自动识别安全隐患、质量缺陷和违规操作,及时发出预警。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用于处理工程文档,自动提取关键信息,生成技术报告,提高文档管理效率。智能优化算法应用于施工组织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和施工顺序,提高施工效率。在设施运维阶段,人工智能系统通过分析传感器数据,预测设备故障,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知识图谱技术整合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构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为工程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人工智能还驱动着自主施工设备的发展,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施工作业。通过这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升了市政工程的智能化水平,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2.4GIS 平台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市政工程提供了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在工程规划阶段,GIS 平台整合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生态环境等多源空间数据,为项目选址和路线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地下管线管理方面,GIS 建立完整的地下管网数据库,实现管线的精准定位和属性查询,避免施工破坏。工程监测环节,GIS 与物联网传感器结合,实时显示监测点的空间分布和监测数据,支持空间分析和预警。应急管理方面,GIS 平台通过空间分析功能,快速确定受影响区域,优化应急资源调度路径。资产管理中,GIS 提供市政设施的空间分布可视化,支持设施查询、统计和分析。环境评估方面,GIS 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评估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公众服务领域,GIS 开发在线地图服务,方便公众查询工程项目信息和办理相关业务。GIS 技术的应用使市政工程管理实现了从传统模式向空间数字化管理的转变,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如图3。
图 3 GIS 平台的应用

2.5 区块链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为市政工程带来可信的数据管理和交易模式。在工程招投标环节,区块链建立透明的招标平台,确保投标过程的公正性和可追溯性。合同管理方面,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合同条款,提高合同执行效率,减少纠纷。质量追溯系统中,区块链记录材料采购、检验、使用等全过程信息,确保工程质量可追溯。支付结算环节,区块链实现自动化的进度款支付,提高资金流转效率。档案管理方面,区块链存储工程文档,确保文件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供应链管理中,区块链建立可信的供应商评价体系,优化采购决策。竣工验收阶段,区块链存证验收记录,为工程移交提供可靠依据。运维管理方面,区块链记录设施维护历史,支持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市政工程建立了可信的数字管理体系,提高了工程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2.6CIM 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城市信息模型(CIM)技术为市政工程提供了城市级的数字化管理平台。CIM平台集成 BIM、GIS、IoT 等多源数据,构建城市数字孪生体,支持宏观层面的工程规划决策。在规划设计阶段,CIM 平台进行多方案模拟分析,评估工程对城市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建设管理方面,CIM 平台监控工程进度,协调多个项目的施工安排,减少对城市运行的影响。运营维护阶段,CIM 平台整合市政设施运行数据,实现设施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智能预警。应急管理方面,CIM 平台模拟突发事件场景,制定应急预案,优化资源调度。公共服务领域,CIM 平台提供可视化城市服务平台,方便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决策支持方面,CIM 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CIM 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市政工程管理从项目级向城市级的转变,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和智慧化管理,如图4。
图 4 CIM 平台的应用

结束语
数字化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其已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从技术种类到协同应用,数字化不仅提升了工程各环节的效率与精度,还重构了传统管理模式,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管理。然而,当前应用仍面临技术标准不统一、数据安全风险、专业人才短缺等挑战。未来需加强技术融合创新,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与交互协议,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同时注重人才培养与组织变革。市政工程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政府、企业与社会各方共同推进。通过持续探索与优化,数字化技术必将为市政工程赋予更强韧性、更高效率与更优服务,助力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婧 , 王伟 , 姚爱军 , 等 . 数字化技术在市政工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5,23(04):66-75+169.
[2] 张科 , 白快 , 俞浩亮 , 等 . 市政工程数字化应用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J]. 居业 ,2025,(07):241-243.
[3] 刘文玉, 产成成. 数字化背景下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革新与发展趋势[J]. 新城建科技 ,2025,34(0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