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国风筝文化展厅设计中的新媒体技术运用

作者

赵桐瑶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  102600

1 引言

中国风筝是一种充满艺术魅力的传统民俗文化,小小的风筝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本课题研究以中国风筝文化为例,研究新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当中的应用。通过在传统展示方式基础上增加新媒体技术,加强人们的体验感,用更加符合现代人审美倾向的展厅设计讲述中国风筝的文化故事。从而达到展示设计真正的目的,更好地传递信息,增强人们对风筝文化的认同感以及自豪感,使中国风筝文化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2 课题创作背景

2.1 课题主要内容

本课题围绕中国风筝文化的历史演进、地域特征与工艺传承三大核心维度,构建基于现代展陈逻辑的文化阐释体系。展厅设计采用 " 文献 - 实物 - 数字 " 三维叙事结构:静态展区通过编年史展板与地域流派实物阵列建立认知框架;动态交互区配置 VR 工艺模拟装置与沉浸式光影剧场,解码扎糊绘放四大技艺;全域空间运用参数化色彩系统强化视觉叙事,形成从器物展示到文化符号转译的梯度认知路径。通过构建多模态传播矩阵,实现观众从历史认知、技艺体验到文化认同的具身转化,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与传统文化当代性表达的双重目标。

2.2 设计目的与研究意义

中国风筝文化历史悠久,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距今已有 2000 多年。从古代纸鸢到现代多样化的风筝,放风筝已成为广受欢迎的户外活动。深入了解风筝文化,有助于我们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推动其传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青年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和宝贵财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展示设计,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展示形式,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有助于塑造中国特色文化形象 [1]。

在“云鸢说——中国风筝文化展”中,通过传统展示形式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深入研究分析风筝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传播和发展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并走向世界。

2.3 课题研究现状

在当代传统文化复兴背景下,风筝作为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的早期飞行器与民俗载体,其历史演变与功能转型具有重要文化研究价值。

当前国内以潍坊风筝博物馆为代表的专业场馆虽系统收藏了古今中外风筝文物并构建了文化阐释体系,但仍存在三大局限性:其一,地域文化聚焦过强导致历史脉络全景呈现不足;其二,展陈方式以静态平面展示为主体,数字化交互技术应用滞后;其三,传统单向传播模式难以满足公众对沉浸式文化体验的需求。基于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理念,亟需通过展陈技术创新与体验模式升级,构建符合新时代受众认知习惯的风筝文化传播体系 [2]。

3 中国风筝文化前期调研与设计思路分析

3.1 课题前期调研

风筝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历时性演进呈现显著断代特征:自春秋发轫,经汉唐工艺积淀、宋明形态分化至清代形制定型,形成以潍坊、北京、天津、南通四大流派为核心的地域化传承体系。各流派在造型范式,如沙燕、板鹞,装饰母题,如宫廷纹样、民俗符号及工艺标准层面形成差异化表达,尤以" 扎- 糊-绘 - 放 " 四大工艺体系最具范式价值,其选材规制如竹材择取、构造力学如骨架平衡与美学法则共同构建了传统风筝的技艺基因库。

针对现存展馆普遍存在的线性叙事断裂与技术呈现滞后问题,需构建 " 数字孪生 + 参数化空间叙事 " 的新型展陈范式,通过三维扫描重建历史谱系、动作捕捉解析放飞力学,结合多模态交互实现传统技艺的可视化解码,以此突破物质载体局限,达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传播。

3.2 课题思路分析

通过对现有风筝文化的博物馆的调查研究发现,现有的风筝博物馆展陈方式缺乏创新性思维,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以一种新颖的展陈形式是需要重点考虑的,要打破传统展陈方式,让展示更加具有独特性,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本次的设计思路是将整个展厅的风格定位为现代设计风格,加入沉浸式、交互体验装置、多媒体放映设施、裸眼 3D 全息投影等多种现代数字技术方式展现风筝文化,用历史时间脉络进行串联,使其发展的过程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展厅氛围主要突出文化历史感,使用符合现代审美倾向的设计,与传统的风筝文化相结合,使展厅既不会具有过于厚重的文化历史感,又不会因为过于超前导致与风筝主题脱节。

4 展示设计与新媒体技术

4.1 展示设计

展示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中较为综合性的一种艺术设计,其宗旨是向参观者传递展品的信息,展品信息是通过平面设计以及空间设计来传递给参观者,要达到与参观者之间的沟通交流,需要多方面考虑平面设计以及空间设计,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更加强调参观者的参观体验感[3]。展示设计一定要始终围绕想要传递的展品信息,在颜色、图形、文字等多方面的设计都要符合想要传达的信息内容,围绕展示内容和形式整体策划,仔细考量展厅内节奏、主次、重点以及亮点,在充分了解展题内容后进行策划。在本课题中,要将风筝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不同地域不同风筝特点、风筝的多种工艺等内容在空间中向参观者进行信息传递,使参观者更加详细充分地了解风筝文化相关的信息。

4.2 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技术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全新的艺术形态,主要是需要凭借信息化技术对设计内容进行系统且全面的分析,从而带给人们一种新颖的视觉感受。新媒体技术是一种可以对文字、图像、音频等多元化数字信息进行采集、整合、处理以及转化的现代信息技术 [4]。

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到展示设计中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展示方式,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图4—1 “云鸢说”沉浸式展厅部分

4.3 新媒体技术对展示设计的影响

4.3.1 新媒体技术让展示设计由静态转向动态

在以往的展厅中,展示手法大多都是采用展板及展柜等静态的展示方式,参观者只能从大段的文字叙述、图片以及展品进行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技术逐渐可以融入进展示设计当中,人们不再只是接受静态的信息传递,还可以通过视频、虚拟现实技术等进行一些动态的方式,让参观者仿佛身临其境。3D 技术、视觉技术和动画技术相结合的崭新形式,打破以往参观者被动接受信息,让静止的展厅动起来[5]。动态的设计效果可以起到更好的信息传递的效果,可以提升参观者的体验感,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4.3.2 新媒体技术让展示设计由真实转向虚拟

现有的传统展示设计所采用的展 及时间限制,参观者只能从展品中接收信息,而新媒体技术 过佩戴 VR 来感知虚拟世界的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 地吸引参观者进入展厅之中,使展览内容与参观者之间有 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运用科技、艺术以及文化相结 限制,使情感可以更加丰富地进行叙述,给参观者营造更加精彩的展 强大的冲击力以及互动的体验感[6]。

4.3.3 新媒体技术让展示设计由“展品”转向“大众”

在展厅的内容选择时,以往的 ,如何使展示效果更加完美,往往容易忽略参观者的感受, 观者的角度来思考展厅的设计,可以将展示设计由“展品” 要做人性化、以人为本的设计,要以参观者的需求为首要前提 不仅要从展厅中欣赏展示内容,还要在展厅中收获到一定的知识。新媒体 求, 可以满足参观者的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效果,可以将展示信息更好地传递给参观者

5 “云鸢说- 中国风筝文化展”中的新媒体技术应用

“云鸢说 - 中国风筝文化展”分为序厅、鸢·源——风筝的起源与发展、鸢·影——不同区域风筝不同特点、鸢·艺——中国风筝“四艺”四个部分。在展厅内部动静结合,在传统展示形式基础上增加新媒体技术形式,调动参观者的情绪变化,拉近参观者与展厅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从而提升信息传递与传播的效果。

图5—1 “云鸢说”序厅展题板

5.1 新媒体技术中的投影技术

“云鸢说 - 中国风筝文化展”的序厅部分选择采用投影的新媒体技术方式,整个序厅色调为深色调,将风筝相关的古诗词进行投影的处理,用古诗词模拟云朵,并添加风筝的抽象形状模拟风筝在空中的飞行动态,在整个展厅一开始就向参观者传递风筝的主题内容以及动态效果,使参观者很快地融入到展厅当中。

图 5—2 “云鸢说”序厅投影

投影技术是在展示设计中运用的新媒体技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体感技术、视觉技术以及投影技术等与不同载体进行结合从而呈现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投影的技术方式可以很好地营造展厅氛围,对唤起参观者的共鸣有着很好的艺术效果,使用投影技术可以更好地丰富所展示内容信息的层次,打破展厅的“静”,用序厅的“动”来调动参观者的情绪,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以及好奇心,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并学习所展示的内容。

5.2 新媒体技术中的沉浸式展示

图 5—3 “云鸢说”沉浸式展示部分

“云鸢说 - 中国风筝文化展”的第三部分:鸢·影——不同区域风筝不同特点,在展厅的一开始采用沉浸式展厅的设计方式,将顶部以及两侧的三面墙做沉浸式效果的处理,沉浸式体验不同地域不同的风筝样式,带给参观者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可以更好地融入展厅中,更好地感受风筝样式以及风筝色彩和纹样的丰富多彩,全方位、多感官的给参观者带来沉浸式体验。

在策划过程的资料查询中了解到 式展厅要要充分考虑到参观者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认知体验等方面,为参观者提供合理的观展环 可以更好地进行沉浸式体验的设计,要为参观者所服务。沉浸式展厅中的沉浸一方面是来 沉浸感受,在沉浸中去感知信息的传递,另一方面是来自内心的沉浸,要令参观者真正的将自己融入到其中从而达到环境与身体合一的境界。

5.3 新媒体技术中的交互体验

“云鸢说 - 中国风筝文化展”的第四部分:鸢·艺——中国风筝“四艺”使用互动的形式向参观者传递有关风筝的四大工艺的内容,加入交 让参观者可以更好地接收有关风筝工艺的相关知识内容。参观者通过对下一步选择来亲身体验风筝制 握相关知识内容,更好地体验风筝中的人文特点。在展厅内加入交互 以往的设计手法,让冗长的文字、单一的图片转变为具有乐趣、动感的视频、动画等新媒体技术, 态的展示方式, 这种新媒体技术可以使传递信息的层次更加丰富,传递的内容更加生动且具有趣味性 让整个展厅效果得到升华提高

图5—4 “云鸢说- 鸢·艺”交互体验

交互就是相互作用以及互相影响,将交互融入到展示设计之中可以让参观者进行双向的学习信息,增强参展过程的体验感,参观者的观展体验不仅是参观者与展示的交互装置之间的互动结果,也是参观者与社会条件以及展示环境下的共同收获的成果,将交互设施融入到展示设计之中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对传统展示设计不足之处的完善与弥补[7]

结 论

新媒体技术融入展示设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创新展示形式,增强展厅趣味性,更好地服务参观者并传递展览信息。设计师应紧跟潮流,注重展品与信息的有效传递,强化展厅与参观者的互动交流。通过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丰富展览语言,提升观展效果。同时,需解决展厅设计中的统一性与秩序性问题,以新颖方式满足需求,充分展现展示设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光裕.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大观(论坛),2019(07).

[2]夏颖,赵爽,顾振宇.传统文化旅游体验的创新模式——以潍坊风筝博物馆的多媒体交互技术应用为例[J].科技传播 ,2019,11(20):149-150.

[3] 张文琪 . 数字化媒体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J]. 科技风 ,2022,(36):67-69.

[4] 李雯彦 . 浅议新媒体艺术对展示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J]. 艺术教育 ,2016,(08):214-215.

[5] 王俪蒙. 沉浸理论指导下的展示空间新媒体交互设计研究[D]. 导师:傅毅. 沈阳建筑大学,2022.

[6] 杨珺然. 以沉浸式体验为导向的博物馆信息交互设计研究[D]. 导师:王红. 湖北大学,2022.

[7] 程瑶 . 浅析新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J]. 艺术品鉴 ,2015,(10):53.

姓名:赵桐瑶 出生日期:2001 年6 月 25 日 性别:女,民族:汉族 籍贯:河北省新乐市 学历:研究生在读职称: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