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幕墙门窗节能技术的应用及控制研究
刘昕怡
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甘肃兰州 730000
引言: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建筑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要求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建筑幕墙门窗作为建筑外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耗占比高,节能潜力巨大,因此,深入研究和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 选用高性能节能材料
建筑幕墙门窗作为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材料性能直接决定了整体建筑的能耗水平,在当前建筑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高性能节能材料的选用成为提升建筑能效的关键途径 [1]。低辐射镀膜玻璃凭借其独特的光谱选择性能,能够在保证可见光透过率的同时有效阻隔红外线辐射,这种材料表面的纳米级金属氧化物涂层能够将室内热量反射回室内空间,冬季减少热量流失,夏季则能反射太阳辐射热,降低制冷负荷。断桥隔热铝合金型材的应用突破了传统铝合金导热系数高的局限性,其内部采用聚酰胺尼龙隔热条将铝合金型材分隔成内外两个独立部分,形成有效的热传导阻断层,配合多腔体结构设计,进一步增强了型材的保温隔热效果。真空玻璃、气凝胶填充玻璃等新型节能玻璃产品也在不断涌现,真空玻璃内部的真空层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热传导,其传热系数可低至 0.4W/(m2⋅K) 以下。材料选择还需考虑地域气候特征,寒冷地区宜选用传热系数更低的三玻两腔中空玻璃配合暖边间隔条,炎热地区则更注重玻璃的遮阳系数,优先选用着色玻璃或热反射玻璃。型材方面,除了断桥铝合金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铝包木等复合材料也展现出优异的节能潜力,这些材料不仅导热系数低,还具备良好的强度与耐久性。节能材料的选用需要综合权衡初始投资与长期运行成本,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经济评价体系,确保材料性能与建筑功能需求的最佳匹配。
2. 优化设计与构造
建筑幕墙门窗的节能设计不仅仅是材料堆砌,更需要从整体构造层面进行系统性优化,开启扇的面积与位置布局直接影响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与能耗水平。科学的开启设计应充分利用风压与热压原理,在建筑立面的不同高度设置进风口与出风口,形成有组织的气流路径,夏季夜间凉爽空气能够顺畅进入室内,带走白天积累的热量,减少空调运行时间。遮阳系统的设计需要根据太阳高度角的季节性变化进行精确计算,水平遮阳板适用于南向立面,能够有效遮挡夏季高角度阳光,同时允许冬季低角度阳光进入室内;垂直遮阳构件则更适合东西向立面,阻挡早晚时分的低角度直射光。活动遮阳装置如电动百叶、遮阳卷帘等能够根据实际光照条件灵活调节,实现遮阳与采光的动态平衡[2]。密封系统的优化对降低空气渗透至关重要,多道密封设计成为主流趋势,外侧密封条阻挡雨水,中间设置等压腔,内侧密封条阻止空气渗透,形成完善的防水透气体系。开启扇与固定框之间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或硅胶密封条,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弹性与耐候性,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隐框幕墙的结构胶选用也需格外谨慎,确保其在温度变化下仍能保持稳定的粘结性能与密封性,构造节点的热桥处理同样不容忽视,铝合金附框与主体结构之间应设置隔热垫块,避免形成热量传递的捷径。幕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部位采用柔性密封材料填充,既能适应结构变形,又能阻断热传导路径。
3. 实施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化控制技术的融入为建筑幕墙门窗的节能运行提供了全新思路,传感器网络作为智能系统的感知层,需要在室内外关键位置布置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风速风向等多种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参数,这些数据经过中央处理单元的分析运算,生成优化的控制策略,驱动执行机构调整幕墙门窗的运行状态[3]。自动通风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室内 CO2 浓度、温湿度参数以及室外气象条件,智能判断开窗时机与开启角度。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且空气质量良好时,系统自动开启窗扇进行自然通风降温;遇到雨雪天气则立即关闭,保护室内环境。光感应调节系统则根据室内照度需求与室外光照强度,自动调整电动遮阳装置的角度,在满足采光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太阳辐射得热。智能控制系统还能实现分区域、分时段的精细化管理,办公建筑可根据不同区域的使用时间设定差异化的控制策略,非工作时间自动进入节能模式。系统具备自学习功能,能够根据历史运行数据不断优化控制参数,适应建筑使用者的行为模式,远程监控平台使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查看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调整。与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集成使幕墙门窗成为建筑节能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空调、照明、遮阳等各子系统协同工作,实现建筑整体能效的最优化,预测性控制算法根据天气预报信息提前调整运行策略,在极端天气来临前做好准备,故障诊断功能能够及时发现传感器失效、执行机构卡滞等问题,保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智能控制系统的深层价值还体现在其对建筑微气候的精准调控能力上,边界层气流模拟技术使系统能够预判不同开窗模式下的室内气流分布状态,避免局部区域出现气流死角或过强对流造成的不适感。人体热舒适度模型的引入让控制策略更加人性化,系统不再单纯追求温度数值的达标,而是综合考虑温度、湿度、风速、辐射温度等多重因素对人体感受的影响,动态调整环境参数组合。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使系统具备了更强的预见性,海量历史数据中蕴含的使用规律被挖掘出来,形成针对特定建筑的个性化控制模型。机器学习算法不断迭代优化,使系统响应速度越来越快,控制精度越来越高,云端计算平台的接入打破了单体建筑的局限,同类型建筑的运行经验得以共享,形成区域性的节能知识库,智能材料的应用为控制系统增添了新的维度,电致变色玻璃能够在电场作用下改变透光率,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通风口能够根据温度自动开闭,这些被动式响应机制与主动控制系统相结合,构建起多层次的节能防护网。
结束语:建筑幕墙门窗节能技术的应用与控制是建筑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不断优化技术方案、加强施工管理和完善监管机制,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未来,应持续关注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进一步提升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孙彪 , 李超 , 戴鹏 , 等 . 绿色节能技术在房屋建筑门窗幕墙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5,(16):107-109.
[2]马新 . 建筑节能门窗与幕墙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和技术思考 [J]. 产品可靠性报告 ,2024,(02):104-105.
[3]董帅 . 建筑幕墙门窗中节能技术的应用 [J]. 中国高新科技 ,2023,(08):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