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转型驱动高职课程思政一体化改革的实践探索

作者

王丹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511500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教育领域也迎来了深刻的变革。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课程思政在其中发挥着塑造学生价值观、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课程思政教学在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数字化赋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提升教师素养,从而推动课程思政一体化改革向纵深发展[1]。

1 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一体化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 机遇与挑战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课程思政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资源课课程思政提供了广阔的素材库,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便捷地获取各类具有育人价值的内容。同时,AR、VR 等沉浸式技术的出现,为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场景提供了可能,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课程思政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教学内容方面,思政教育内容单一,较为抽象和理论化,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其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是一个难题。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方法陈旧,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如何选择恰当的数字化技术平台与课程思政融合,创新教学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师资队伍方面,许多教师缺乏数字化教学的相关经验和技能,面对数字化教学时会感到困惑或无助,难以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展教学。评价体系方面,现有的评价体系不完善,不能准确衡量数字化思政教学的发展,无法为教学改进提供有效的支持。

2 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一体化改革的具体对策

2.1 赋能教学资源整合,解决教学内容数字化转型问题

针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单一、抽象和理论化问题,数字化赋能为其转型提供了有效途径。依托数字技术,能将传统优质教学资源创造性转化,比如把线下的红色教育基地资料、优秀企业文化案例的育人资源制作成电子书、图像、短视频等。以某高职的红色课程文化为例,将当地革命纪念馆的珍贵史料拍摄成纪录片,制作成VR 虚拟展馆,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就能进行云端参观和学习,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革命精神。

同时,推进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搭建教学资源建设、学习、共享和交流一体化平台。该平台可以整合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地思政资源,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上传自己开发的教学素材,也可以借鉴其他教师的优秀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学习资源,拓宽知识面[2]。

2.2 赋能教学方法创新,创新育人举措

以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优化,创新教学模式是实训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依托数字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创设沉浸式、体验式教学场景。基于AR、VR 技术和智能可穿戴交互设备,构建沉浸式教学场景。

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场域。将数字技术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将教学视频、课件等教学资源上传至平台,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则进行讨论、答疑和实践操作。混合式教学则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线上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交流,线下开展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将课程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有效发挥线上 + 线下协调育人合力,拓展课程思政教学场域[3]。

2.3 赋能思政课教学评价改革,完善育人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是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探测器和矫正器。凭借快速的计算能力、出色的存储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数字化技术能够动态记录“教”与“学”的相关情况。借助大数据平台快速地对增值评价的结果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评价结果并通过可视化方式进行反馈。例如,通过分析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长、完成作业的情况,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通过收集教师的教学资源上传情况、教学互动频率、学生评价等信息,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这些全面、系统、准确的评价结果能够帮助教师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增强课程思政铸魂育人实效提供数据支撑,激发教学内生动力。

2.4 赋能师资数字素养提升,打造思政育人队伍

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育人队伍。开展岗前培训,针对新入职教师,系统培训数字化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设立数字思政教育项目立项,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数字化教学研究和实践,对优秀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和表彰奖励。

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互动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数字化教学研讨会和培训班,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举办数字校园应用技术培训会,推广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成果,提高教职工的信息素养,带给学生更好的信息化应用体验。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突破口,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关服务平台”“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全方位、多维度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和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充分将数字技术运用在培训成效评估中,实现教师实时学、数字实时查、能力实时测,推动工作提质增效,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3 结论

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一体化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为解决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赋能教学资源聚合、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能够推进教育数字化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数字化技术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新途径、新方法,持续优化改革措施,使课程思政在数字化时代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谢幼如等。数字化转型赋能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进路与评价创新 [J]. 中国电化教育,2022 (9).

[2] 刘瑞。高校“课程思政”共同体构建研究 [J]. 思想战线,2023, 49 (1):165-172.

[3] 郭永刚。线上线下一体化高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