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川西高原牦牛包虫病发病原因和治疗举措
简安拉姆
理塘县觉吾镇综合服务站 四川理塘 624300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 , 是一个细粒炮线虫病幼虫人类和动物感染疾病。细粒棘球蚴频繁人类和动物的肝、脏器、脾、肺等脏器。体型大、蛋类、生命力强,它可以在生命的前六个月迅速生长。通过对这些器官的影响,它可以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棘球蚴病的具体发病机制是一旦出现,通过水、草、食物等中间宿主传播给牛羊。幼虫发育完成后,在家畜体内生长 1-2 个月,立即攻击内脏器官,牧区死亡率高。
一、牦牛包虫病发病原因
(一)发病机理
牦牛包虫病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细粒棘球蚴幼虫寄生在牦牛身上,引起牦牛感染,特别是青海牦牛,牦牛棘球蚴病的发病率在 2 岁时较高。由于区域环境差异,青海的放牧活动主要由牧羊犬和牧民管理,细粒棘球蚴幼虫极易在牲畜、犬和人之间传播。
(二)症状表现
牦牛一旦感染包虫病,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抑郁、懒惰、足部不稳、失明等症状,甚至出现一些类似疯牛病的症状。根据棘球蚴侵入量及对牦牛肝、脑的损害程度,可分为慢性棘球蚴和急性棘球蚴。慢性囊状的牛有一个小的癫痫发生率一些 , 基本上一天一次 , 有些缓慢大约 3 个月后发病死亡。牛急性棘球蚴病显示间歇性癫痫 , 发作持续 5 到 10 分钟 , 一天多次 , 伴有消瘦、精神抑郁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将会在第一次发病后的 45 天内死亡。如果牦牛感染了包虫病而转头,疾病和昆虫通常生活在被感染的牛的大脑半球。
二、牦牛包虫病治疗举措
(一)药物治疗
对于病理诊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如果症状轻微,吡喹酮可加在饲料中或在饮用水中口服。具体剂量应根据病牛的体重和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阿苯达唑的用量一般应在 50mg/kg 的基础上增减,阿苯达唑也可添加到饲料或口服饮用水中。一般在 15mgkg 的基础上适当增减剂量,两种药物均给药 1次,共12 周,连续治疗2 个月后观察病情变化。如有明显好转迹象,可注射 0.5% 黄色素溶液,剂量为 25ml/D ,每日 1 次,根据感染奶牛体重及实际情况连续注射2-3 次,建议使用甘露醇等颅内降压药物和强心药。
(二)手术治疗
如果牛有重病或药物治疗不良,可以尝试手术治疗。工作方法基于牛的疾病症状和病虫害的寄生性质 , 后杀菌牛软骨手术部位的 u 形切口通过一个小洞 ,发现洞穴的蠕虫 , 并提取囊性液体 , 囊收窄后,取出虫体,滴入少量青霉素,将骨膜压平,盖上小孔,切口缝合表面。手术中及手术后,对病牛的头部进行固定和保护。
三、牦牛包虫病的防治措施
(一)严格检疫制度
严格的肉类和食品检疫,在牦牛房屠宰季节,肉毒杆菌应严格执行无污染治疗措施,隔离肝癌等动物包虫病。建议采用集中焚烧、深基坑开挖、药物消毒、发酵、化肥生产等方法。禁止丢弃犬只,有效防止感染史。加强检疫控制,实施必要的卫生检疫措施。严格处理鼠体,切断寄生虫的生命周期,防止寄生虫的传播。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检疫制度,规范和完善现行检疫制度中的漏洞。畜禽尸体、生化废物等流行病站应严格控制,无害,防止细菌从源头扩散。防疫站应定期检查牧区、农舍、食品、饮水、牲畜数量,确保牦牛饲养安全透明,防止乱丢牲畜的发生。
(二)做好卫生工作
要加强对牦牛饮水和饲养的科学管理,确保牦牛的抗病性,定期对牦牛圈进行清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牦牛用具应经常消毒,消毒过程中可采用漂白粉、石灰乳进行消毒,注意科学饲养,定期观察牦牛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减少传染病的发生。购买牦牛后,定期喂食驱虫剂,以达到驱虫剂的目的。如果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药物,牦牛会产生耐药性。因此,有必要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轮流使用驱虫药。定期接种牛痘,预防棘球蚴病,如果牦牛有棘球蚴病,应立即对症治疗。一旦发现疫情,要及时隔离、诊断、消毒、封锁,防止包虫病大规模传播。若发生包虫病,应隔离牛只,防止寄生虫卵携带至牦牛饲养区,逐步扩大感染范围。及时用驱虫剂处理,除虫后隔离一段时间确保安全,再放回牦牛群喂养。
(三)加强防治宣传
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疾病的宣传教育,通过健康宣传,调动群众参与防治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众的集体作用,努力把疾病防治工作做到万无一失。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多元化和多元化,例如:广播、电影、图片、报纸和杂志。或者直接将包虫病防治写入当地教材,形成深入的包虫病防治宣传阵地。
本文只综述了牦牛包虫病的控制,但对牦牛其他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有效控制也具有指导意义。除了药物治疗和疫苗接种方面的一些差异外,其他综合控制计划和战略是类似的。总的来说,要坚持防控为主、治疗为辅,为保证牦牛的健康生长,应正确开展综合防治。
参考文献
[1] 索朗白姆 . 高原牦牛脑包虫病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J]. 西藏农业科技 ,2024,46(02):68-70.
[2] 让 基 卓 玛 . 牛 包 虫 病 的 危 害 和 防 治 措 施 研 究 [J]. 中 国 动 物 保
健 ,2023,25(08):3-4.
[3] 白玛卓玛 . 高原牦牛包虫病的防治探讨 [J]. 畜牧业环境 ,2023,(13):98-100.
[4] 马建成 . 高原牦牛包虫病的防控要点 [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04):98-100.
作者简介:简安拉姆(1982 年 06 月 05 日),女,藏族,四川理塘,本科,甘孜州理塘县觉吾镇综合服务站,职称:助理兽医师十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