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工需求的国有企业思想教育与宣传工作优化路径
刘明寰
河北交通投资集团衡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河北省衡水市 053000
引言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经济与社会责任。在市场化和信息化背景下,职工队伍多样化,价值观念与心理诉求差异显著。传统统一化、灌输式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与互动性,难以触达真实需求,导致参与度低、认同感不足。新时代要求思想教育从“要我听”转向“我要听”,从“统一布置”转向“因人施教”,发挥职工主体作用,构建双向互动、共建共享格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精准分析需求、创新宣传手段和优化内容提供条件,使思想教育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从单向传播到多维互动的转变,从而凝聚共识、提升执行力,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思想与文化保障。
一、职工需求视角下国有企业思想教育与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从职工需求出发开展思想教育与宣传工作,是新时代国有企业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职工不仅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参与者,也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者与传播者,职工的思想状态、价值观念和精神面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职工需求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收入和福利,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尊重、关怀、成就感与归属感。思想教育与宣传工作如果能够立足职工的多样化需求,既关注政策理论、形势任务等宏观导向,又重视职业发展、心理健康、家庭生活等个体关切,就能形成与职工内心共鸣的价值认同。相反,如果忽视职工需求,宣传内容空洞、方式单一,就难以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甚至可能造成“形式主义”的负面印象。随着企业改革深化和市场环境变化,职工思想观念的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对思想教育与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做到内容与需求精准匹配,语言与情感贴近实际,形式与渠道灵活多样,真正实现思想引领与情感交流的统一。
二、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教育与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国有企业在思想教育与宣传工作中不断探索新方法,但在职工需求导向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一是需求调研不够深入,部分企业缺乏对职工思想动态、兴趣偏好和心理诉求的系统化分析,调研方式多停留在不定期问卷或简单访谈层面,缺乏长期跟踪与数据沉淀,宣传内容多依据上级指令或经验判断,缺乏个性化、差异化和精准化。二是内容设置偏宏观而轻细节,理论宣讲多而与职工日常工作、职业发展、家庭生活等紧密结合的内容少,导致教育内容与职工切身利益之间存在距离感,难以引发共鸣与主动参与。三是传播方式依旧传统化,过度依赖会议、文件、板报等单向渠道,忽视短视频、互动直播、企业内网社区、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平台的作用,信息传播的效率、覆盖面和吸引力受到限制。四是互动机制不健全,职工缺乏畅通表达意见、参与讨论和提出建议的有效渠道,宣传工作缺少来自生产一线和基层部门的动态反馈与改进依据,闭环不足,难以实现内容优化的正向循环。五是评价体系不完善,多以活动次数、参与人数、资料发放量等形式性指标衡量成效,缺乏对思想认同度、行为转化率、实际影响力等实效性指标的科学评估与动态调整。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思想教育与宣传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停留在“做了”而非“做好”,不仅影响了思想引领作用的发挥,也削弱了其在塑造企业文化、激发职工积极性方面的长效价值。
三、基于职工需求的思想教育与宣传工作优化原则
要实现国有企业思想教育与宣传工作的有效优化,必须坚持以职工需求为核心的原则,并在理念、内容与形式上同步创新。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职工主体地位,保障其在思想教育中的参与权、表达权与选择权,使职工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并在过程中形成自我认同和内在驱动。其次,强化需求导向,将思想教育与职工的职业晋升、岗位成长、技能提升以及生活关切紧密结合,确保内容不仅有理论高度,更具实用价值和可落地性,真正贴近职工日常关切。再次,注重融合创新,将党的创新理论、企业发展战略与职工个体诉求有机结合,借助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分析和多媒体互动手段,丰富宣传载体和传播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品牌传播的深度融合。同时,要突出分层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年龄层、岗位类型、专业背景以及地域差异的职工群体,设计差异化、精准化的教育内容与传播方案,避免“一刀切”和资源浪费。此外,优化工作需坚持开放共享,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与外部专业机构的协同与资源整合,推动思想教育与宣传工作向系统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化方向发展,形成覆盖全员、联动高效、可持续改进的工作格局。
四、基于职工需求的国有企业思想教育与宣传工作优化路径
优化路径的核心在于通过数据化、精准化和互动化手段,让思想教育与宣传工作更贴近职工、更符合需求、更富有成效。第一,建立常态化职工需求调研机制。依托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在线平台留言等方式,实时掌握职工的思想状态和关注焦点,形成结构化数据库,为内容策划和方式选择提供数据支撑。第二,打造精准化内容供给体系。结合职工调研结果,将党的理论政策、企业战略目标与职工关心的职业发展、技能提升、福利保障、家庭生活等内容有机融合,形成既有思想高度又有生活温度的宣传素材。第三,拓展多元化传播渠道。在传统渠道基础上,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企业 APP、短视频平台、直播互动等新媒体,形成全覆盖、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矩阵,同时注重图文并茂、音视频结合,增强内容吸引力与感染力。第四,构建双向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线上论坛、职工沙龙、主题座谈会等方式,鼓励职工表达观点、分享经验、提出建议,并将有价值的意见吸纳到宣传策划中,形成闭环反馈。第五,引入科学化评估体系。在效果评估中引入思想认同度、参与互动度、行为转化率等量化指标,并结合职工满意度调查和长期跟踪分析,不断优化工作方案,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这些优化路径的实施,将有效提升思想教育与宣传工作的亲和力、实效性与影响力,使其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激发活力的重要力量。
五、结论
基于职工需求开展思想教育与宣传工作,是国有企业提升治理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需求调研、精准供给、多元传播、双向互动和科学评估,可解决内容空泛、方式单一等问题,实现思想引领与职工发展的契合。未来应坚持原则、创新方式,运用新技术构建高效有温度的教育体系,促使职工认同、共鸣并付诸行动,推动企业与职工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世莉 . 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J]. 中国产经 ,2024,(24):86-88.
[2] 马达 . 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工会工作 [J]. 办公室业务 ,2024,(24):133-135.
[3] 桑迪 .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干部职工思想引领的实践与探索 [J]. 中国有色金属 ,2024,(S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