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
王丽丽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实验学校 河北省邯郸市 056600
一、引言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随意性大、针对性不强、启发性不足等问题,导致提问效果不佳,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设计缺乏针对性
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问题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匹配。有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回答,缺乏挑战性;有的问题则过于复杂,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问时机把握不当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过于频繁或过于稀疏,没有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提问的节奏。在讲解重点和难点知识时,没有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而在学生正在认真思考或回答问题时,又突然打断,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连贯性。
(三)提问方式单一
多数教师习惯采用传统的“师问生答”的提问方式,缺乏多样化的提问形式。这种单一的提问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降低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教师在提问时往往只关注少数优秀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导致课堂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四)评价反馈不及时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没有及时给予准确的评价和反馈。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只是简单地给予“对”或“错”的判断,没有深入分析学生回答的优缺点,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有的教师则对学生的错误回答采取批评或指责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不敢再积极回答问题。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
(一)精心设计问题
1.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确保问题能够直接指向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设计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是如何验证的?”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定理。
2. 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和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学习信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设计以下不同层次的问题:
基础题: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
提高题: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拓展题:小明吃了这个苹果的,小红吃了这个苹果的,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
3. 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避免提出过于封闭和单一的问题,多设计一些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有多种答案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设计问题:“除了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你还能想出其他方法吗?”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二)把握提问时机
1. 在新课导入时提问 :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没有数字的钟表,然后提问:“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样的问题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2. 在重点和难点知识讲解时提问 :在讲解重点和难点知识时,教师要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当讲解到小数点对齐的原理时,可以提问:“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如果不对齐会怎样?”这样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提问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思维受阻时,教师要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例如,学生在解决“一个长方形花坛,长 8 米,宽 5 米,要在花坛周围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这个问题时,可能会忽略长方形有两条长和两条宽,导致计算错误。这时,教师可以提问:“长方形有几条长和几条宽?计算篱笆长时应该怎么算?”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重新审视问题,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三)改进提问方式
1. 采用多样化的提问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直接提问、间接提问、反问、追问等,增加提问的趣味性和灵活性。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先展示一组加法算式:,然后间接提问:“你能用更简便的方法表示这个算式吗?”在学生回答出乘法算式后,再追问:“乘法算式中的和分别表示什么?”通过多样化的提问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鼓励学生自主提问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
(四)及时评价反馈
1. 给予准确的评价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准确的评价。评价要具体、客观,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又要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例如,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可以说:“你的思路很清晰,回答非常准确,继续保持!”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但这里出现了一点小错误,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通过准确的评价,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努力的方向。
2.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教师评价能够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自评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互评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结论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提问时机,改进提问方式,及时评价反馈,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变化,灵活调整提问策略,使课堂提问更加科学、合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