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学习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向瑞雪
云南大学 650091
一、引言
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中职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然而,当前中职学生普遍面临学习障碍问题,严重制约着中职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从宏观层面看,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且趋于高端化。中职教育旨在为产业发展输送一线技术人才,若学生因学习障碍无法有效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将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影响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从中职教育自身发展角度而言,学习障碍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辍学率上升,阻碍中职教育规模的稳定扩大与质量的稳步提高,不利于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个体来说,学习障碍使其难以在学校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影响未来的职业选择与人生发展,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等,对其身心健康造成损害。因此,深入剖析中职学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并探寻切实有效的解决对策,已成为当下中职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对于推动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职学生学习障碍现状分析
中职学生学习障碍现象广泛存在,在多方面有着明显体现。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全面了解中职学生学习障碍的现状提供了丰富视角。王晖指出中职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主要源于教学目标单一、忽视教学过程、教师态度和手段不佳、负面情绪感染以及学生主体地位无法彰显等问题,并提出通过强调知识应用、打造宽松高效课堂和激活课堂等方式消除心理障碍 [1]。何彬从智力因素(基础知识不扎实、灵活运用能力弱)、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不足、兴趣低)和教学因素(教材枯燥、师生关系不融洽)分析了中职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并从学校、教学和学生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转化措施[2]。邓美琪、蔡丹等人则通过对比研究中职生数学学习困难(MD)、阅读学习困难(RD)、兼具两者困难( MD+RD )及学业正常(TD)学生的认知特点,发现 MD、RD、 MD+RD 组在工作记忆、抑制和计划等任务中表现差于TD 组,且各组工作记忆无显著差异。他们的研究指出,通过干预抑制和计划能力可能提升学习困难学生成绩,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思路 [3]。
从整体学习表现来看,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挂科现象较为常见。学习障碍还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低,经常出现开小差、打瞌睡等情况。长期的学习困难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形成恶性循环。综上所述,中职学生学习障碍在不同学科、不同学习环节均有体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质量和未来发展,亟待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
三、学生学习障碍成因深度剖析
( 一)社会认知的偏差
传统观念长期以来对中职教育存在误解,将其视为 “二流教育”,认为中职学生是 “学习失败者”。这种偏见导致中职学生在社会中面临诸多不平等对待,如在一些社会活动中,中职学生常被忽视或贬低。在就业市场上,许多用人单位存在学历歧视,更倾向于招聘高学历人才,对中职学生设置较高门槛,即使中职学生具备相应技能,也难以获得与学历匹配的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这种社会认知和就业现状极大地挫伤了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未来感到迷茫,从而失去学习动力。
(二)家庭环境的羁绊
部分中职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佳,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如缺乏学习资料、学习空间拥挤等。同时,一些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对孩子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缺乏科学的引导和鼓励。在家庭氛围方面,父母关系紧张、家庭氛围压抑的环境下,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压力,无法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家庭环境的种种问题,导致学生缺乏稳定的学习心态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影响学习效果。
( 三)学校教育的困境
中职学校教育面临诸多困境: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课程内容与实际职业需求脱节,理论知识陈旧且实践课程占比不足,课程之间缺乏有机整合,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增加且兴趣缺失;二是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多采用“满堂灌”模式,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缺乏互动与实际案例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降低学习效果;三是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难以传授实用职业技能和行业经验,同时教师数量不足,师生比例失衡,无法充分关注和指导每个学生,导致学习困难学生问题积累,形成学习障碍。
(四)学生自身的短板
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短板:一是基础薄弱,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欠佳,进入中职学校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难以跟上更高层次知识的学习进度;二是学习方法不当,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懂得制定学习计划、预习和复习,学习过程中多依赖死记硬背,不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三是缺乏学习动机和自律性,部分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外部压力,自律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无法保证学习时间和质量;四是心理问题较为突出,中职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学习和就业压力,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进
一步影响学习状态,加重学习障碍。
四、对症下药:有效对策全面解析
(一)革新社会观念,优化发展环境
通过媒体宣传、政策引导等多种途径,转变社会对中职教育的看法。宣传中职教育在培养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展示中职学生的优秀成果和职业发展前景。政府应完善就业制度,消除就业歧视,保障中职学生在就业中的平等权利,提高中职学生的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同时,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改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吸引更多学生选择中职教育,为中职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二)强化家校合作,共筑成长桥梁
家长要提升自身教育意识,积极参加家庭教育培训,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家庭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定期组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与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和成长方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深化学校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可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要求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增加实践课程比重,整合相关课程构建模块化体系,以项目式教学贯穿始终,提升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系统性;二是创新教学方法,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情境教学等,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企业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引进企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激励教师提升素质;四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开展技能竞赛、社团活动、文化节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培养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四)关注学生成长,激发内在动力
为关注学生成长并激发内在动力,可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学习兴趣,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兴趣点,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引入专业相关元素,开展学科兴趣小组和竞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乐趣;二是改进学习方法,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课程,传授科学的学习技巧,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提供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增强学习动机和自律性,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将个人发展与职业、社会需求相结合,通过奖励机制激励学生进步,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引导自我管理和监督;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配备专业教师,开设相关课程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对心理问题学生及时进行辅导和干预,助力其恢复正常学习状态。
五、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深入剖析了中职学生学习障碍的多重成因,包括社会认知偏差、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困境及学生自身短板,并提出了革新社会观念、强化家校合作、深化学校改革及关注学生成长等对策,以助力中职学生突破学习障碍,实现全面发展。未来,随着社会经济和职业教育的变革,中职学生可能面临新的学习挑战,如新兴技术带来的学习难题。因此,需持续关注学习障碍的新变化,深入研究对策的实施效果与优化路径,提升其有效性。同时,期待更多教育研究者、工作者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中职学生学习障碍问题,为中职教育发展贡献力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使其在未来职业中发光发热,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晖 . 职业院校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J]. 教育业 ,2013(15):100-101.
[2] 冯芸 . 中职生英语学习困难成因分析 [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1):99-101.
[3] 邓美琪, 蔡丹, 陈顺森, 等. 不同类型学习困难中职生的认知特点比较[J].中国特殊教育 ,2018(7):51-57.
姜大源 .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M]. 北京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2009: 56-78.
[4] 徐国庆 . 职业教育课程论(第二版)[M].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102-115.
[5] 石伟平 , 郝天聪 . 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思维转向 [J]. 教育发展研究 , 2019, 39(1): 1-7.
[6] 余胜泉 , 王阿习 . “互联网 + 教育”的变革路径 [J]. 中国电化教育 ,2016(10): 1-8.
[7] 赵志群. 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KOMET 理论基础与方案[M].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19: 34-49.
[8] 俞国良 , 董妍 . 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 [J]. 教育研究 , 2020,41(4): 9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