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及管理方法研究

作者

李端

泰安高新科创集团有限公司,271000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推广。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将构件在工厂预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大大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减少现场施工粉尘、噪声等环境影响。然而,由于构件预制、运输、吊装及现场拼装环节的复杂性,如果管理不当,容易产生接缝不严、构件损伤、安装偏差等质量问题。因此,建立系统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与管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流程及质量管理关键环节分析,探讨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及施工管理策略。

2 装配式建筑施工特点分析

2.1 构件预制化

装配式建筑的核心特点是构件预制化,即建筑构件在工厂按标准化设计进行生产,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和拼装。由于现场施工主要以安装为主,构件本身的精度直接决定了最终建筑质量。因此,构件生产过程中的尺寸控制、材料检验、生产工艺和质量验收环节显得尤为重要。严格的工厂预制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现场施工误差,保证安装顺利进行。同时,预制化还能够减少现场施工的湿作业量,降低施工现场粉尘、噪声及安全风险,提升施工效率,为实现高质量装配式建筑奠定坚实基础。

2.2 施工周期短与工序集中

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工序相对集中,主要包括吊装、拼装及连接作业。由于施工周期短,施工组织和进度管理必须高度精细化。施工现场的作业班组需要协调统一,确保各环节顺序合理,避免作业冲突和等待时间。施工计划需要充分考虑构件到场时间、吊装机械调度以及施工空间布置,通过科学调度提高作业效率。集中化施工不仅缩短了工程总周期,也降低了现场管理成本,同时对施工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在质量、进度和安全之间实现精准平衡。

2.3 对施工精度的高要求

装配式建筑施工对精度要求极高,包括构件的水平度、垂直度及连接精度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整体结构性能与安全性。在现场安装过程中,任何偏差都可能导致结构应力不均、接缝松动或美观度下降。因此,质量控制必须贯穿施工全过程,从构件生产、运输到安装,每一环节都需要严格验收和监测。采用水平仪、全站仪等测量工具进行精确定位,确保拼装精度符合设计要求,是保证装配式建筑结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2.4 信息化管理的依赖性

装配式建筑施工高度依赖信息化管理技术,包括 BIM、物联网及施工信息化系统的应用。BIM 可在施工前进行三维建模与施工仿真,优化构件安装顺序和现场布置,减少施工冲突。物联网技术可实时监测构件位置、吊装角度、施工环境等数据,辅助施工人员进行精确操作。同时,施工信息化系统可对进度、质量、材料及机械能耗进行实时管理,实现施工过程可视化和可追溯化。信息化管理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还保障了质量可控性,为高质量装配式建筑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3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3.1 构件生产质量控制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首先应从构件生产环节抓起。构件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并预留合理安装公差,以确保现场拼装顺利进行。工厂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质量检验程序,包括钢筋加工、模板浇筑、养护及构件尺寸检验,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设计要求。材料检测也是关键环节,对混凝土、钢材及连接件进行批次检测,确保原材料性能稳定且符合标准。通过严格控制设计、生产工艺及材料质量,能够有效降低现场施工偏差,为装配式建筑整体质量提供坚实保障,同时减少后期维修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3.2 运输与吊装质量控制

构件从工厂到施工现场的运输与吊装环节也是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的关键。运输过程中需采用专用运输工具,防止构件碰撞、挤压或变形,确保构件完整性。吊装阶段应使用水平仪、全站仪等精密测量工具进行定位,严格控制构件的垂直度、水平度及间距偏差,保证结构安装精度。连接环节同样重要,对螺栓连接、焊接及预埋件进行严格验收,确保接缝严密、承载可靠。运输与吊装质量控制能够有效防止结构偏差和安全隐患,为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3.3 现场安装与拼装质量控制

现场安装和拼装环节要求施工工序高度规范化,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节点操作,避免临时改动导致质量偏差。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应进行质量验收,并形成详细记录,确保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整改。对于拼装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应进行动态监测,并采取必要的校正措施,保证整体结构符合设计要求。通过规范施工工序、严格验收和偏差控制,可以有效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精度和使用安全性,同时为工程质量管理提供可追溯依据,实现高质量施工目标。

4 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方法

4.1 施工组织管理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管理是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的核心。首先,应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明确各施工班组的职责、任务及关键节点,确保每个环节有人负责、责任到位。施工顺序和吊装顺序需合理安排,通过优化工序衔接和作业流程,减少施工等待时间,提高现场作业效率。对关键施工节点如楼板安装、高层构件吊装等,应实施重点监控,结合施工监测数据进行实时调整,确保施工精度和安全性。精细化施工组织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还能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为高质量装配式建筑施工提供保障。

4.2 信息化管理应用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重要手段,通过 BIM、物联网和施工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施工全过程的数字化和可视化管理。BIM 技术可在施工前进行三维建模,模拟构件安装顺序及现场空间布置,优化施工方案,避免施工冲突。物联网与传感器可对构件位置、吊装角度、温湿度等施工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保证安装精度。施工进度与质量管理系统可记录施工信息,实现数据追踪与可追溯管理,及时发现施工偏差并进行调整。信息化管理不仅提升施工效率,也为质量控制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精细化施工与智能化管理。

4.3 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是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应覆盖构件生产、运输、吊装及现场安装全过程。首先,应建立全流程质量管理制度,明确每一环节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其次,设置质量责任追溯机制,明确责任人及整改要求,确保质量问题能够及时定位并解决。此外,定期培训施工人员,提高施工操作规范性和质量意识,使施工团队熟悉标准作业流程及质量要求。通过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可实现质量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高质量完成提供制度保障。5 结论

装配式建筑因其高效、环保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重视,但其施工质量控制涉及多个环节,管理难度较大。通过构件生产、运输、吊装及现场安装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结合 BIM 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可有效提升施工精度和工程质量。完善施工组织和质量管理制度,强化责任落实与人员培训,是保障装配式建筑高质量施工的关键措施。未来,随着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将更加高效、精细,为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谭征文 . 总包项目中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与评价研究 [J]. 中国住宅设施 , 2024, (S1): 102-104.

[2] 王永岗 . 装配式建筑施工浇筑工艺与质量控制 [J]. 城市建筑空间 , 2024,31 (S2): 247-248.

[3] 沈彬彬 .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及质量控制 [J]. 居业 , 2024, (11):246-248.

[4] 宋洪臣 , 宋树志 .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策略 [J].中国品牌与防伪 , 2024, (11): 148-149.

[5] 高东宇 , 宁晓阳 , 陈忠宝 , 王玉利 . 装配式建筑中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施工技术研究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 2024, (21): 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