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俄朝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的理论逻辑

作者

周升

中共丹东市委党校 辽宁丹东 118000

一、俄朝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的背景

2024-2025 年是俄罗斯与朝鲜关系迅速接近的时期,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俄朝关系互动。2024 年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朝鲜并签署《俄朝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条约》,其中核心条款为“双方中哪一方受到个别国家或多国的武装侵犯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将给予军事援助”。此条约将俄朝关系由冷战后的“传统友好型”关系升格为“军事互助型”关系。俄朝双方于 11月正式通过《俄朝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朝鲜于 2024 年 12 月首次出兵俄罗斯库尔斯克战场。位于东北亚地区的朝鲜“远征东欧”本质是基于“利益交换”和“威胁制衡”的动因。

俄乌冲突后,在俄罗斯承受西方多轮制裁下,仍与受联合国制裁的朝鲜深度绑定,明显提升了地缘战略风险。俄朝是非对称性的实力关系,会加剧俄罗斯的战略成本,双方走向军事同盟,更是对共同威胁感知的制度性和现实性反应。俄朝联盟不是基于传统均势理论的制衡权力,而是面对美国战略挤压的共同反应。因为俄罗斯威胁源是美国为首的北约东扩,朝鲜威胁来源于美日韩军事同盟。俄朝突破历史合作阈值,构建具有共同军事防御关系的条约是何种动因驱使。目前,在地缘对抗和反制裁互助上的研究较多。较多研究认为,俄朝强化在东北亚方向与美日韩同盟的地缘对抗,但这无法确切解释俄朝间的深度合作,美日韩同盟确一直存在,在此之前并没有对俄罗斯造成严重的地缘压力。在经济上,俄朝之间也并没有经济依赖和很强的互补性,俄罗斯只在武器弹药供给上有一定需求,且只限于特殊战时。库尔斯克战斗结束后,朝鲜不会撤兵,会帮助开展重建,来弥补俄罗斯人力短缺的问题。1 共同的威胁感知是俄朝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逻辑,同时在非对称联盟情况下,威胁感知的变化会导致联盟的弱化甚至解体。

二、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威胁制衡论的俄朝关系构建逻辑

(一)威胁制衡论的核心逻辑与适用性

斯蒂芬·沃尔特在《联盟的起源》中提出威胁制衡论。国家在面临外部挑战时将采取结盟制衡权力行为,传统均势理论认为国家通过结盟防止某国获得霸权,维系国际体系的平衡,强调国家结盟的核心逻辑是为了制衡威胁而非单纯制衡权力。结盟来自于对共同威胁的感知。共同威胁感知驱动两国合作的深度。沃尔特认为威胁的构成主要有四个要素:综合实力、地缘的毗邻性、进攻实力、进攻意图。

综合实力:威胁方的总体资源(人口、工业、军事、技术等)越强给别国造成的潜在威胁就越严重。地缘的毗邻性:国家投送实力的能力随着距离的远近而变化。邻近国家比距离远的国家构成的威胁更严重。进攻实力:拥有巨大进攻能力的国家比那些没有能力发起进攻的国家更有可能激起联盟的建立。进攻意图:一个国家越是显示出富有侵略性或扩张性,越能激起反对的联盟。当国家面临以上四个要素叠加时,说明威胁程度越严重,易受攻击的国家倾向于寻求结盟制衡威胁。

(二)俄朝关系构建的威胁感知动因分析

1. 美国及其盟友对俄朝的四维复合威胁

在综合实力方面,俄罗斯虽直面乌克兰,但其冲突的背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资源与之作战。截止 2025 年美国援助 1295 亿美元,以军事装备为主。欧盟成员国向乌克兰援助 1380 亿美元,以军事装备、财政和人道主义援助为主。域外国家也不同程度提供援助。美日韩通过加强军演频次和各领域合作提升对朝鲜乃至东北亚地区的战略资源投入。

在地理毗邻性方面,北约东扩直逼俄罗斯边界,冷战后,波罗的海三国、芬兰相继加入北约,如乌克兰加入北约成功,俄罗斯边界将与北约接壤,北约军事力量的抵近对俄罗斯安全产生巨大威胁。美韩军事基地更是包围朝鲜半岛,且数量接近70 万。

在进攻实力方面,北约将先进的远程精准打击系统,如 ATACMS 和太空侦查系统,如星链,提供给乌克兰使用。对朝鲜方面,美韩训练“斩首”技术体系,引进“玄武4”远程弹道导弹和 F35 隐身战机演练纵深打击,对朝鲜实施威慑。

在侵略意图方面,美国充满了战略敌意和协助乌克兰攻入俄本土。美国国防部的《全球威胁评估》将俄罗斯定义为修正主义大国,需遏制俄罗斯重建帝国。美韩多次宣称颠覆朝鲜政权是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唯一问题。

2. 俄朝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制衡功能

俄朝全面合作的制衡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军事资源互助,二是美日韩同盟体系制衡。前者是俄罗斯和朝鲜均有所需,以俄罗斯较大,后者主要朝鲜需求较大。这里可以说明俄朝间是非对称性合作。

战略互助对冲压力。俄朝条约第四条规定,一方遭到武力进攻,另一方给予军事援助。朝鲜向俄提供武器装备并出兵俄罗斯库斯克助战,在解放库斯克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朝鲜也从俄罗斯获得了军事技术和能源、粮食、化肥等。朝鲜通过俄罗斯的技术转移提升防空系统,卫星侦查手段,也建造了崔贤号导弹驱逐舰等先进武器,增强了对美韩的军事对等能力。俄提供粮食能源等援助,使朝鲜缓解粮食危机,打破朝鲜受制裁无法获取能源及俄罗斯能源出口等困境。

俄乌冲突最激烈的时期,美方为向俄罗斯施加压力,在远东地区发动舆论攻势,戴维营回会谈后整合美日韩合作,从单纯性美韩合作威慑朝鲜,演变成美日韩合作向俄罗斯施加压力,让俄罗斯首尾不顾。俄朝条约签订后,朝鲜提升了军事实战和技术使用能力,对美日韩威胁进行反威慑,同时也让美韩看清,俄罗斯有介入朝鲜半岛的权利,影响东北亚权力结构,其制衡效果短期比较显著。

总结

俄朝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是 2024-2025 年地缘政治演变的重大事件。双方合作的成果凸显了威胁制衡论在地缘竞争中的适用性。然而,作为非对称性联盟,其稳定性依赖于威胁感知的持续性,未来变化可能导致联盟调整,但这一切均取决于大国博弈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徐博 , 邹松洋 . 俄乌冲突背景下俄朝合作的演变逻辑:战略观念、国家利益与国际体系 [J]. 俄罗斯学刊 ,2025,15(02):28-46.

[2] [ 美 ] 斯蒂芬·沃尔特 . 联盟的起源 [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20

作者简介:周升(1988.10.26),性别:男,籍贯:山东 汶上,民族:汉,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