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段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陈露露

昆山市民办珠江学校 215300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段大单元教学核心价值

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段大单元教学具有的核心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则可得知,其核心价值具体表现如下:

1、突破知识壁垒,推动学生系统化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小学数学高段教学工作中,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合理引入与应用,能够在学科核心概念的指引下,实现对于不同数学知识、技能内在联系的精准明确,并通过对原本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处理的方式,构建起具备系统化、结构化特征的学科知识体系,从而帮助学生正确掌握不同知识之间存在的深层联系,以便达到完善学生学科知识框架的良好教学效果[1]。

2、以真实问题为核心,助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大单元教学本身属于新型教学模式的一种,其能够以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育人理念为指引,通过明确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依托真实问题的合理设置,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对于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并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增强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段大单元教学实践

(一)依据课程逻辑划分大单元主题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段大单元教学实践中,需以学科知识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为基础,科学划分大单元主题,以便确保学生在大单元教学期间能够精准把握学科本质,并获得知识掌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在划分大单元主题时,需依据领域整合等多项原则,做好课程内容领域的划分工作,并依据学科核心概念,针对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关联性进行明确,最终依据小学高段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切实保障单元主题划分的科学性、合理性。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期间,教师可根据教材涉及的课程知识内容,将其合理划分为五个大单元,并在大单元划分中,切实保障知识逻辑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之间的契合性。如,通过针对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科学构建以数的拓展与运算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体系,以便帮助学生在大单元教学实践中正确理解并掌握数的拓展逻辑与小数四则运算规则等数学知识内容;又如,通过针对多边形的面积、校园绿地面积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构建以图形测量与面积应用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体系,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真正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可借助所学知识内容实现对于实践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归纳推理思维能力提升的良好大单元教学实践效果[2]。

(二)科学设计情境、任务、活动为一体的教学流程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知识学习、应用与真实情境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段大单元教学实践中,依托真实情境的科学创设,能够在具体任务的指引下,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整合等多种方式,实现对于真实情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对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进一步提高大单元教学质效,教师便需从情境、任务、活动等方面出发,完善大单元教学流程,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的作用下,正确认识数学知识学习具有的实际意义,进而确保学生能够在情境与任务的共同驱动下,深化自身对于所学数学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层次,最终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在“数的扩展与运算”大单元教学实践工作中,教师可通过在课堂中为学生构建“超市运营管理”这一真实情境的方式,并借助“进出货量、库存量等数据记录”等核心任务的提出,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的作用下,逐渐掌握运用数学方法展开数据记录与计算活动的正确方式,并深化学生对于“数的扩展与运算”大单元现实意义的理解层次。

在此期间,教师还需做好真实情境下核心任务的细化分解工作,以便确保学生能够在突破知识学习难点的同时,深入理解并掌握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如,“负数的初步认识”课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超市货物库存表,组织学生针对面包进货30 箱、销售20 箱、缺货10 箱等数据进行记录,帮助学生在数据记录中逐渐认识到仅依靠正数的运用难以针对进货与缺货数据进行有效区分,并以此确保学生在真正情境中,正确认识负数具有的本质含义,最终为学生负数表示与应用能力的提升及负数概念理解层次的深化打下坚实的基础[3]。

(三)合理设置差异化单元活动

不同学生在成长发展期间往往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化特征,而多元化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则可在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同时,为其知识理解与掌握水平的提升做好铺垫。对此,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落实小学数学高段大单元教学工作时,需从多样性、层次性等视角出发,做好大单元活动设计工作,并通过针对活动内容进行基础、提升以及拓展等层次划分的方式,充分契合不同层次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技能提出的具体学习需求。

例如,在基于多边形的面积、校园绿地面积等课程的“图形测量与面积应用”大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在“校园内部绿地面积测量”这一大单元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基础层、提升层以及拓展层”等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首先,基础层活动设计中,教师需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测量工具,并通过自身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确保学生在测量实践中能够针对草坪等规则图形绿地的长、宽等重要数据进行精准测量与记录,并带领学生在回顾长方形面积共计等数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测量与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效培养。

其次,提升层活动设计中,为充分契合中等生学习需求,教师需将学生测量重点由规则图形绿地转移到组合图形绿地方面,并带领学生通过“分割法”

的合理应用,尝试针对组合图形进行分割处理,使其能够转化为长方形、正方形等规则图形,在此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分割处理后各部分图形长宽高等数据信息的测量活动,并依据测量结果对绿地面积进行计算,从而在图形测量与面积应用单元教学中,实现对于学生图形拆分、综合计算等能力素养的高效培养。

再次,拓展层活动设计中,为满足学习能力较强学生提出的具体学习需求,教师则在基础层、提升层活动的基础上,针对活动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并结合“针对不规则空地进行改造处理,使其转化为梯形绿地面积,并借此实现对于绿地面积的进一步增加”等活动任务,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任务的指引下,通过针对所学知识的整合与应用,并结合自身问题探究能力的充分发挥,在有效完成活动任务的同时,获得探究推理等学科核心能力素养的提升 [4]。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段大单元教学实践的核心在于依据核心素养培养要求,通过知识整合,结合真实任务的科学设置对教学实践模式进行全面创新,以便在精准把握学科逻辑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明确,从而依托小学数学高段大单元教学实践活动的有序实施,为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洪玲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高段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探究 [J]. 理科爱好者 , 2024, (06): 200-202.

[2] 刘艳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中高段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施——以“倍数和因数”教学为例 [J]. 新课程 , 2024, (21): 139-141.

[3] 张雪. 小学高段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行动研究 [D]. 青海师范大学, 2024.

[4] 王红丽 . 基于大单元的小学高段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研究——以“圆柱和圆锥”一课为例 [J]. 教师 , 2023, (27): 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