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观指导下的呼吸系统保健方法
张荣弟 白丽萍
宣威市中医医院 云南宣威 655400
呼吸系统关系生命活动,其健康直接影响机体抵抗力。现代社会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及生活压力,使呼吸道疾病高发。中医认为“肺为华盖”,主气司呼吸,并与脾胃关系密切。养护呼吸系统应遵循“未病先防”的养生观,从调息、饮食、运动、穴位、情志及环境等多方面入手,以保持肺气充盈、气机顺畅,从而减少疾病复发,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一、中医养生观对呼吸系统的基本认识
中医认为“肺为华盖”,居于五脏之上,主气司呼吸,具有“朝百脉”的特性,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其核心功能在于宣发和肃降:宣发可将清气布散全身,抵御外邪;肃降则将浊气下行,维持气机顺畅。若肺气充足,机体卫外之力强盛,能够有效抵御风寒、风热等外邪侵袭;反之,肺气不足,则表现为易感冒、咳嗽、气短、倦怠等症。若痰湿阻滞,气道不畅,则常见胸闷、咳痰、气喘等症状。
同时,中医强调整体观,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胃运化水湿不及,易生成痰湿,上犯于肺则阻塞气道,加重咳嗽痰多。由此可见,呼吸系统的养护不仅要直接调理肺脏,还需兼顾脾胃,使水谷精微正常输布,避免痰湿内生,从根本上减轻肺系负担。
此外,中医养生观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于呼吸系统健康而言,这意味着通过日常生活的饮食、起居、运动与情志调养,保持肺气充盈、脾胃健运,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复发。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养护肺脾二脏、协调气机运行,才能真正提高机体的整体防御能力。
二、呼吸系统的日常调养方法
1. 调息养肺
呼吸训练是养护肺气、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手段。 ① 静坐调息法:取舒适坐姿,闭目养神,意守丹田,舌抵上腭,呼吸缓慢而深长。吸气时胸腹同时扩张,呼气时全身放松,保持呼吸匀和。此法既可养心安神,又能增强膈肌活动,改善肺泡通气,对缓解气短乏力、紧张焦虑尤为有益。 ② 晨练吐纳法:清晨空气清新之时,于庭院或公园内缓步行走,配合“呼长吸短”,即呼气略长于吸气,帮助排浊纳清、调畅气机。中医谓之“吐故纳新”,可使肺气得宣,正气得充。适度调息训练,不仅能改善肺功能,还能协调心神,使机体在动静之间恢复平衡。
2. 饮食调护
饮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环节。康复与保健期饮食宜清淡适度,避免辛辣、过咸或油腻厚味,以免助火生痰,加重呼吸道负担。 ① 润肺食材:梨、枇杷、蜂蜜、百合、银耳,能养阴生津,缓解咽干、燥咳;②健脾助肺:山药、薏苡仁、莲子,健脾运湿,从根源上减少痰湿生成,间接改善肺气; ③ 温补之品:红枣、桂圆、羊肉、核桃,适合体质虚弱或寒冷季节,以助温阳益气、增强体力。在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上述食材,不仅补充营养,更能调和脏腑、改善体质,从而提升肺系健康。
3. 四季顺应
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认为人体应与自然节律相协调,方能维持肺气充足。 ① 春季:风邪多发,重在防风护阳。饮食上可适量食用葱、姜、蒜以祛风散寒,同时避免贪凉,以护肺气。②夏季:气候湿热,易损伤脾肺。饮食应清淡少油,适当增加绿豆汤、冬瓜、苦瓜等,有助于祛湿清热。 ③ 秋季:气候干燥,最易伤津耗液。宜多食润肺之品,如梨、百合、芝麻、蜂蜜,以养阴润燥。 ④ 冬季:寒冷易伤阳气,肺脏更需温养。可食羊肉、核桃、红枣、枸杞等温补食材,并结合适度运动,增强抵御风寒的能力。顺应四时变化,及时调整饮食、起居与锻炼,不仅能提升呼吸系统的抗病能力,还能整体促进身心健康 [1]。
三、传统中医保健方法
1. 经络穴位调护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经络通畅则气机条达”。适当刺激特定穴位,可调和气血、扶助肺气。 ① 常用穴位:肺俞(背部第3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中府(肩前外上方)、太渊(腕横纹桡侧)、足三里(小腿外侧)。②操作方法:每日选择 2~3 个穴位进行按揉,每穴持续 5~10 分钟。按压时可采用环形或直线按压,以酸胀感为度。
2. 运动养生
中医讲“动则生阳”,合理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气血运行。 ① 八段锦:如“两手托天理三焦”可伸展胸廓,促进肺气宣发;“五劳七伤往后瞧”可舒筋活络,调畅气机。 ② 太极拳:动作柔和连贯,呼吸绵长,可改善心肺耐力、平稳情绪,尤其适合中老年人。 ③ 散步慢跑:在空气清新环境中进行,运动量以不感到气促为宜,贵在持之以恒。中医认为“动静结合”,运动需适度,过劳反而伤气。适合“轻—中等强度、长时间、规律性”的运动模式[2]。
3. 外治与辅助
外治法是中医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温热、芳香或外部刺激来改善肺气功能。①艾灸:秋冬寒凉时,于肺俞、膻中等穴位施灸10–15 分钟,可温阳散寒、增强抵抗力。对畏寒、反复感冒者尤宜。②药枕与香囊:将菖蒲、薄荷、艾叶、藿香等芳香药材制成药枕或随身香囊,具有化湿醒脾、芳香避秽的作用,有助于呼吸道畅通。 ③ 熏蒸疗法:取桉叶、薄荷、藿香等煎汤,趁热熏蒸鼻口部位或室内环境,既能缓解鼻塞咳嗽,又可改善空气质量,适合呼吸道康复期使用。
四、情志与环境的调养
中医认为“肺主气,气和则心安;肺主悲,悲则气消”。若长期处于焦虑、忧思或抑郁之中,气机郁滞,肺气无法宣降,容易出现胸闷、气短、咳嗽等不适。保持情志舒畅,调和心境,是呼吸系统养生的重要一环。
1. 情志调养
① 心态调整:应以乐观豁达为本,学会释放负面情绪。 ② 养心怡神的方法:可通过书画、音乐、静坐、冥想、太极等活动,使心神安宁,气机条达。 ③ 社交与陪伴:适度交流、与家人朋友相处,可减轻孤独与悲伤感。现代心理学研究亦表明,积极的情绪能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增强免疫力,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3]。
2. 环境调护
良好的生活环境是保养肺气的重要保障。 ① 空气清新:居室保持通风,每日开窗换气,避免灰尘、烟雾等有害气体。②湿度适宜:空气湿度保持在40%~60% ,可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放置清水容器,以防止干燥引发咽干、咳嗽。③ 避开污染:长期在雾霾或粉尘环境下工作、生活的人群,应佩戴口罩,必要时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减少呼吸道损伤。 ④ 自然调养:多亲近自然,选择空气清新之地散步、练功,既有助于肺气舒展,也能安定心神[4]。
结语:
呼吸系统是人体气机运行的重要枢纽,关乎生命健康。中医养生观强调“肺为华盖”“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调息养肺、合理饮食、顺应四时、经络调护、运动锻炼、外治辅助以及情志与环境的综合调养,能够有效提升肺气、改善体质,从而增强抵御外邪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呼吸道疾病频发,更需借鉴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将养生保健融入日常生活。若能长期坚持科学调养,不仅可减少疾病的发生与复发,还能促进身心平衡,实现健康长寿。
参考文献:
[1] 张红梅 , 张志雄,刘伟涛,等 .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 [J]. 中医临床研究(连续性电子期刊),2023,15(12):63-66.
[2] 沈熠 , 苏鑫 , 姚斌彬 , 等 . 雾霾相关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认识与治疗 [J].世界中医药 ,2023,12(8):1949-1953.
[3] 严红 . 益气健肺保健按摩法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的影响 [J]. 现代 诊断与治疗 ,2021,28(24):4527-4528.
[4] 梅国仙 . 保护呼吸系统 , 我们应该怎么做 [J]. 家庭医药 ,2025,1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