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 技术在水电厂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李秋荣
甘肃电投河西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省张掖市 734000
在能源结构转型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水电作为清洁且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其运行稳定性与效率的要求正不断提高。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是水电厂安全发电与精准调度的核心保障,但传统监控技术存在响应迟缓、故障排查困难等不足,难以满足现代水电厂的运维需求。PLC 技术依托循环扫描的高效控制逻辑、较强抗干扰能力及灵活扩展特性,逐步成为优化水电厂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手段。本文就 PLC 技术在水电厂的具体应用及优化办法展开分析,以期为提升水电厂运行可靠性、减少运维成本提供参考依据。
1.PLC 技术核心原理
PLC 技术的核心原理以“输入采样 - 程序执行 - 输出刷新”的循环扫描机制为核心,该循环具备周期性与连续性特征,是 PLC 实现精准控制功能的关键基础。输入采样阶段中,PLC 会依照固定顺序对全部输入端子进行扫描,将传感器、按钮等外部设备输出的开关量或模拟量信号,转换为自身内部可识别的数字信号后,存储至输入映像寄存器;此过程内输入信号状态始终保持锁定,不会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干扰[1]。
进入程序执行阶段后,PLC 根据用户编写的控制程序,从第一条指令起逐句开展解析与运算,结合输入映像寄存器内存储的数据,将运算所得结果临时存放至输出映像寄存器,且运算逻辑可依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在输出刷新阶段,PLC 会统一把输出映像寄存器中的结果,转换为外部设备能够执行的控制信号,传输至继电器、接触器等执行元件,从而完成一次完整控制循环;紧接着 PLC 会即刻启动下一轮扫描流程,以此保障控制过程的实时性与运行稳定性。
2.PLC 在水电厂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2.1 水电厂发电机组运行状态实时监控中的应用
在水电厂发电机组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工作中,PLC 技术能够发挥关键支撑作用,它通过接入电压传感器、转速编码器这类检测设备,依照预先设定的周期,采集发电机组的输出电压、转子转速、定子电流等核心运行参数,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传送至内部寄存器。借助内置控制程序对参数开展实时运算与对比,一旦发现参数偏离额定区间,便能立刻在监控界面更新状态信息,帮助运维人员动态把控机组运行状况,为预判机组潜在异常、保障发电稳定性提供数据支持。
2.2 水电厂电气设备故障检测与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针对水电厂电气设备故障检测与报警系统,PLC 技术的融入可明显提高故障处置效率。PLC 会持续扫描断路器、互感器、电缆等电气设备的运行信号,对设备的电流、温度、绝缘状态等关键指标实施实时监测。当监测到信号出现异常时, PLC 会迅速触发预先设置的报警逻辑,一方面通过声光报警器发出警示信息,另一方面自动将故障发生时间、故障类型及相关参数记录到存储模块,为运维人员后续排查故障成因、制定修复对策提供准确参考,缩短故障停机时长 [2]。
2.3 水电厂闸门与启闭机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在水电厂闸门与启闭机自动控制的场景里,PLC 技术可达成精准化、自动化的操作目标。PLC 依据水利调度的指令,结合水位传感器采集的水库实时水位信息,按照预先设定的控制算法,生成闸门开度与启闭机运行的指令。通过输出模块把指令传递给执行机构,控制闸门的升降幅度与启闭机的启停情况,同时将设备运行位置信号实时反馈给PLC,形成闭环控制。
3.PLC 技术在水电厂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的应用优化措施
3.1 兼容性优化
水电厂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新老设备混合使用的情况较为常见,不同品牌与型号的传感器、执行器和 PLC 之间,往往会出现数据交互不畅的问题,而兼容性优化正是提高系统稳定性的核心环节。实际应用中可选用带有多协议转换功能的 PLC 模块,比如支持 Modbus、Profinet、EtherNet/IP 等主流工业通信协议的扩展部件,以此实现不同设备间的协议互通,防止因协议不兼容造成的数据丢失或传输延迟。
在软件层面需搭建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平台,利用通用数据解析程序,把不同格式的设备数据统一转换为 PLC 可识别的标准格式,减少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兼容性问题。对于老旧设备存在的通信接口差异,可加装接口适配器,保证其能顺利接入当前的 PLC 监控网络。在系统升级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具有开放式架构的 PLC 产品,方便后续新增设备的无缝接入,降低设备迭代带来的改造成本,最终实现监控系统数据的顺畅传输与设备的高效协同[3]。
3.2 抗干扰优化
水电厂现场环境中,存在强电磁辐射、电压不稳定以及机械振动等多种复杂干扰因素,这些因素容易造成 PLC 信号传输出现异常,甚至导致程序运行故障,因此需从硬件和软件两个维度开展抗干扰优化工作。硬件方面,要在 PLC供电系统中加装隔离变压器与浪涌保护器,以此抑制电网电压波动及雷击产生的过电压对电源模块的冲击;PLC 的输入输出信号线需与动力电缆分开铺设,采用屏蔽双绞线并做好接地处理,减少电磁耦合带来的干扰。
软件方面,需编写冗余控制程序,对发电机组转速、闸门开度等关键信号进行多次采样与校验,剔除其中的异常数值。当 PLC 因干扰出现程序卡顿现象时,定时器可触发系统复位。在信号传输环节,采用差错控制算法,为传输数据添加校验码,确保数据接收的准确性,从而全面增强PLC 的抗干扰能力。
3.3 运维优化
水电厂PLC 监控系统的运维效率,对发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有着直接影响,所以需要借助技术手段简化运维流程、降低维护难度。具体可在 PLC 软件内部开发运维管理模块,该模块需整合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以及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一方面实时采集 PLC 及相关关联设备的模块温度、通信速率等参数,当参数超过设定阈值时自动推送预警信息;另一方面内置故障诊断数据库,记录常见故障代码及对应的解决方案,帮助运维人员快速排查故障原因。
同时构建远程运维平台,利用 4G/5G 网络或工业以太网将 PLC 系统与远程监控中心相连,实现远程完成程序上传下载、参数修改以及故障排查等操作,满足地理位置偏远的水电厂运维需求。还需建立 PLC 定期维护制度,结合设备实际运行时长与故障发生频次制定针对性维护计划,例如清洁 PLC 模块、检查接线端子紧固情况、备份程序数据等,避免因设备老化或维护不及时引发故障,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提升运维响应速度与整体管理水平。
结语
PLC 技术凭借其精准的控制逻辑、稳定的运行性能及灵活的适配能力,在水电厂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展现出关键价值,有效解决了传统监控模式下参数监控滞后、故障响应不及时、设备控制精度不足等问题,为发电机组稳定运行、设备故障预警及水利调度精准化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通过兼容性、抗干扰与运维优化,进一步放大了 PLC 技术的应用效能,降低了水电厂运维成本与安全风险。随着 PLC 与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其将在水电厂智慧化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推动水电能源高效、安全利用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 付万珊 , 周杰 .PLC 技术在水电厂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J]. 轻工科技 ,2025,41(04):119-121+129.
[2] 莫宇 . 水电厂自动化控制与智能监控系统融合技术研究 [J]. 能源新观察 ,2025,(06):92-93.
[3] 廖敏杰 . 基于 LCU 的水电厂电气自动化监控技术研究 [J]. 自动化应用 ,2024,65(16):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