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导向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郭旭通
广州市增城区荔城中学 511300
前言:高中政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科学精神、政治认同和正确价值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有利于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探究的空间,促使学生深度思考、互动交流。因此,高中政治教师有必要探究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意义及策略,以求提升教学有效性。
1.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导向教学法的优势
1.1 有效活跃课堂氛围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导向教学法能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该教学模式下,教师针对教材内容或社会热点设置问题,点燃学生讨论热情,引导学生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和交流。学生能够在自由交流环节各抒己见,形成新的思维和见解,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这样的政治课堂更加活跃,更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学习体验,培养学生思维素养。
1.2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导向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传统政治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支架,因此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被动学习,问题驱动导向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从最基础的问题出发进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思考、分析和讨论,这样,学生就能够顺着学习支架进行自主学习和“攀爬”,从而有效激发其学习主动性。
1.3 培养学生政治综合素养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导向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政治综合素养。该教学模式下,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关心日常生活、关注时政热点、分析国际形势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寻找和发现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政治观念,时政热点中存在的是是非非,明确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其观察能力、思考分析能力、明辨是非能力均获得有效提升。问题驱动导向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政治综合素养。
2. 如何借助问题驱动教学法提升高中政治教学质量
2.1 借助启发性问题促使学生深度思考
高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和抽象性都较强的学科,这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学习困惑,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政治课程的内在逻辑,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可尝试根据教材内容将其中包含的抽象性理论知识设计成可供学生思考、探究的启发性问题,以这些启发性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交流,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将教学形式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过渡。在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分析问题,从教材中或其他延伸性材料中找到不同的答案,学生们在交流思路和答案时会启发彼此的新思路和新答案,从而扩充自身知识视野及思维广度,这有利于学生突破记忆式学习桎梏,转而建立起一种深度思考、全面串联、交流探讨、应用实践的学习意识。
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例,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布置如下启发性问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哪些因素共同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2)中国选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有哪些独特之处?(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中国或世界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这些启发性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包含的内容进行深刻全面的探索,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有效性。
2.2 借助争议性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辨
争议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辩论,为了进一步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高中政治教师可在问题驱动导向教学中借助争议性问题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辩论,培养其思维品质和观点表达能力。
争议性问题中包含一些具备矛盾的元素,会令学生产生不同的观点,促使学生产生深度学习和思考意愿,并与同学之间就不同观点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给出能够支撑自身观点的论据。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分析、比较、归纳、演绎、辨析等多种学习方式,这有利于强化其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及批判思维,全面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增强其对政治知识及政治观点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以“伟大的改革开放”为例,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布置如下等争议性问题:(1)你认为在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该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2)在改革开放中,应当如何把握对外开放尺度,应当如何在保障国家安全与促进发展两者之间保持平衡?(3)该如何在改革开放中平衡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发展?上述争议性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学生需打破非对即错的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考量。学生得出个人观点之后,还需在小组内倾听其他同学的差异化观点,思考对方观点的合理性,如果对方观点存在明显的思维漏洞则应勇敢提出质疑,当对方对己方观点提出质疑时则应当列举出能支撑己方观点的论据。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打破思维定势形成开放性思维,同时提升自身质疑精神与思辨能力。
2.3 借助生活化问题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在高中政治问题驱动导向教学中应用生活化问题,有利于为教学注入新活力,有利于拉近学生生活与政治课程之间的距离,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可将政治课程中的抽象性知识或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结合,将其设计为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从政治角度出发分析生活化问题,提升其学习实效性。
以“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为例,教师可在课堂中为学生布置如下生活化问题:(1)你家庭的主要收入渠道有哪些,这与课本中所说的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等有什么联系?(2)你身边有没有人从事兼职工作呢,兼职收入是否与教材中说的多种分配方式并行制度相关呢?(3)你认为怎样在个人收入分配中推动共同富裕呢?以上等问题均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与教材紧密相关,学生能够在分析、探讨生活化政治问题的过程中拉近与政治学习之间的距离,从而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及有效性。
结语: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导向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有效性。教师可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布置启发性问题、争议性问题及生活化问题,这些问题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深度思考,从而强化其学习能力及学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赵银香 . 问题驱动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J]. 求知导刊 ,2024(24):104-106.
[2] 齐冬妹 . 情知互助与议题驱动 : 高中生政治认同培育路径探究 [C]// 思政课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23.
[3] 吴宝传 . 问题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J]. 高考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