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房建项目低碳环保施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路径研究

作者

王明明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建筑业低碳转型指明了方向。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房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垃圾产生量逐年攀升。庞大的建筑垃圾产生量带来了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破坏自然生态,而且极易造成扬尘、噪声等二次污染。另一方面,传统“采挖-生产-使用-废弃”的建造模式导致大量天然资源被浪费,建筑业碳排放量持续走高。在“双碳”目标的倒逼之下,房建项目施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已成为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通过源头减量、废物再利用,不仅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废弃物产生量,减轻生态环境压力,而且能够节约原材料使用量,降低项目生命周期碳排放。因此,探究房建项目低碳环保施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路径,对于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模式变革、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房建项目施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1.1 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全社会共识。然而,房建项目产生的大量施工废弃物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其中废弃混凝土、砂浆等无机垃圾大多被简单填埋或露天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破坏地表植被,而且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此外,雨水冲刷下建筑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大力推进房建项目施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通过先进的分拣、再加工等处理工艺实现废弃物“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能够从源头上消减废弃物的环境危害,修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助力美丽中国建设[1]。

1.2 资源节约与经济效益

在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的背景下,房建项目施工废弃物蕴藏着巨大的再生资源价值有待开发。通过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可以生产大量再生骨料,显著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同时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2]。考虑到我国每年新建建筑面积和产生建筑垃圾的庞大规模,对其进行高比例的资源化利用将取得显著成效。大力发展房建项目施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不仅能够提供可观的再生骨料供应,缓解天然石料开采压力,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还能够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降低建设项目的材料成本,提升建筑业循环经济水平。综合而言,房建项目施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方面意义重大。

1.3 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推动房建项目施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建筑业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低碳转型的客观要求。建筑业作为世界第二大原材料消耗行业和碳排放行业,其生产建造过程碳排放量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 30% 以上。传统粗放式的建造模式导致了大量建筑垃圾的产生,而随意丢弃、填埋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双碳”目标的倒逼之下,房建企业必须加快推进绿色施工、节能减排,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低碳建材,从源头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3]。同时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发先进的废弃物分类与再生利用技术,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通过“减量化 + 再利用”,最大限度降低房建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如此一来将推动行业由“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率”向“低耗能、低排放、高效率”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转变,助力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2 房建项目施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与挑战

尽管房建项目施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掣肘。(1)废弃物分类意识淡薄,大部分项目未建立废弃物分类收集体系,各类垃圾混杂堆放,再生资源难以有效提取。(2)处理技术落后,缺乏专业化处理能力,大多采用简易破碎、填埋等方式处置,资源化利用水平严重不足。(3)再生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认可度低,难以形成规模化应用。(4)园区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项目各参与方责权划分不清,管理职能交叉重叠。(5)废弃物处理设施配套不完善,再生资源回用渠道不畅,绿色金融支持政策欠缺。种种挑战昭示着推动房建项目施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亟须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多方协同发力,在体制机制、技术创新、市场培育等方面实现系统突破。

3 房建项目施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路径构建

3.1 源头减量:设计优化与施工管理精细化

房建项目应将施工废弃物源头减量作为资源化利用的首要抓手。通过推广装配式建筑体系,从建筑方案优化入手,提高预制构件设计标准化水平,采用BIM 等数字化手段精细化模拟施工场景,合理确定构件规格尺寸,最大限度减少现场湿作业产生的建筑垃圾 [4]。同时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加强材料用量动态监控,通过精细化管理控制现场加工损耗。针对模板、脚手架等周转材料,建立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系统,详细记录其规格参数、使用次数、维修情况等信息,科学安排周转次数,延长使用寿命。鼓励企业与专业化租赁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大力推行“以租代售”模式,促进周转材料社会化、集约化使用,从源头上遏制资源浪费。

3.2 分类回收:智能化分级处理体系

房建项目应建立施工现场废弃物分类回收标准,综合考虑废弃物的材质、形态、危害性等特征,因地制宜制定企业级《建筑废弃物分类技术规程》,通常可分为工程渣土、砂石料、金属、木材、塑料、玻璃等大类。在分拣环节,引入 3D 视觉识别、机器人抓取等智能化技术手段,通过自动分拣系统准确区分不同品类的废弃物,显著提升分拣效率和准确度。在此基础上,分别采取固化、破碎、除杂等方式进行分级净化处理,最大限度实现废弃物的“分质利用、分级回收”。同时,房建项目应积极应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建筑废弃物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管平台”,实现废弃物来源、数量、去向等关键信息的可视化溯源管理,为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3.3 技术创新:绿色工艺迭代升级

技术创新是房建项目施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支撑。一方面,要加大科研投入,突破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等绿色建材制备核心技术,重点攻克预拌砂浆掺量提高、再生料表面改性等关键工艺,研发出高强高性能的绿色建材产品。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类型废弃物制定差异化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如废旧木材可加工成人造板材,玻璃、塑料等可研磨制成透水砖、海绵城市基材等。同时,积极探索移动式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站的应用,采用分布式光伏发电、余热回收等低碳工艺,实现废弃物就地消纳、梯级利用。针对废弃植被,可结合土壤改良剂研发营养型再生土,广泛应用于屋顶绿化、景观修复等领域,实现废弃物的多元化、高值化利用。

3.4 商业模式:价值链重构与增值

房建项目应以系统思维审视施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在上游供应侧,应与废弃物运输公司、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密切合作,共同构建逆向物流体系,实现废弃物分类收运、集中存储、精细化处置。在下游需求侧,积极对接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等领域,拓展高附加值再生产品的市场应用,提升产业链整体价值创造能力。同时,积极参与碳普惠、碳中和等试点项目,对标《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标准》,量化施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效益,通过购买碳配额、开发碳金融产品等方式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将环境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废物-能源”的多元价值转化,构建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3.5 能力建设:组织保障与人才培育

房建项目施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强化顶层设计,健全组织保障体系。一方面,房建企业应积极开展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等关键绩效指标纳入项目管理考核体系,并设立首席绿色官(CGO)岗位,全面统筹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工作。并且房建企业还需定期发布 ESG 报告,以负责任、可信赖的形象,向社会各界披露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展和成效。另一方面,房建企业要高度重视一线产业工人技能升级,积极与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共建,开设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新兴专业方向,加快培养知识技能型复合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要创新工学结合模式,实施,广泛应用VR 模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手段,多维度、沉浸式提升产业工人实操技能,助力形成一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绿色施工队伍。

结语

综上所述,房建项目施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建筑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借由源头减量、分类回收、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建设等多维度协同发力,房建企业可实现废弃物的系统化处置与高值化利用。在“双碳”“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仅能够减轻环境压力、修复生态系统,而且有助于降低项目生命周期碳排放,提升循环经济效益。相信今后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房建项目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必将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新蓝海,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万敏 . 垃圾处理过程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策略研究 [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5,43(06):119-121.

[2] 程乐发 .“双碳”目标下建筑废弃物减排及资源化利用路径探究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5,23(11):121-123.

[3] 路佳惠 .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中的废弃物管理与资源化利用 [J]. 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 ,2025,(06):26-28.

[4] 董四平 , 陈中 . 循环经济与建筑施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实践探索 [C]//广西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联合会 . 第六届工程技术管理与数字化转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2025: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