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作者

钱心怡

芦墟实验小学 江苏 苏州 215200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优化策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实素养的培养,需要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多维度展开教学引导。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导向语文阅读教学,正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深度转型,在此过程中,迫切需要阅读教学方式的创新。而整本书阅读教学非常契合该教育理念,为这一转型提供了创新路径。那么,如何将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深度融入整本书阅读教学全过程,并实现相应学习任务群的有效构建,成为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内在关联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主要包含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四个维度。而整本书阅读则是一种以完整文本为载体,突破单篇课文教学的割裂弊端,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提供了创新路径,二者存在深度契合的内在逻辑。具体而言,在语言构建上,整本书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连贯、系统的语言体系,促使学生能够在持续阅读过程中,实现丰富词汇、句式的积累,对语言运用规律予以逐步掌握。在思维发展上,整本书阅读能够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整本书的情节脉络、任务关系、主题思想,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的锻炼提升。在审美与文化上,很多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不仅蕴含着多元化美的形象与情感,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论语》(节选)传递儒家思想,《中国寓言故事》蕴含传统智慧,《西游记》(青少版)既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美,也能传承 “勇敢、正义” 的文化精神等。学生通过整本阅读不仅能够从中品读、鉴赏文本作品之美,还可以触摸文化根脉,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笔者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快乐读书吧” 推荐书目《昆虫记》(节选改编版)作为教学实践案例,结合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合理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具体教学实践过程如下:

(一)教学目标:锚定核心素养,明确阅读方向

中年级现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智能发展呈现多样化特征,教师可以结合该阶段学生学习特点实际,以建构主义与多元智能理论为核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教学目标的科学设定:

1. 语言构建与运用。积累书中描写昆虫外形、行为的语句,并通过布置观察与记录昆虫活动的实践作业,鼓励学生撰写昆虫观察日记,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准确的词语进行观察对象的精准描述,实现对学生语言智能与科学表达能力的培养。该教学过程符合建构主义 “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的理念,也有效落实了对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核心素养的培养。

2. 思维发展与提升。基于构建主义“协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不同昆虫生活习性对比活动,来进行昆虫行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的深入分析,实现对学生比较思维与逻辑分析能力的有效培养,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昆虫与环境”的认知体系,落实对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的培养。

3. 审美鉴赏与创造。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可以进行 “语言品鉴”“名片设计”等教学实践的设计与实施,在活动实践中,能够让学生感受法布尔“以文学语言写科学” 的独特美感,并鼓励学生进行“拟人化昆虫名片”的设计,实现 “科学认知与审美表达” 的融合。在此过程中,即实现对学生空间智能与语言智能的锻炼与培养,也落实了对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培养。

4. 文化传承与理解。在组织学生探究法布尔科学精神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严谨观察、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了解“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的现代文化理念,并让学生在参与自主探究活动实践中,进行科学文化认知的构建,并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理论引领,深化探究体验

1. 课前准备环节

依据建构主义 “基于真实问题学习” 的理念,教师设计发放给学生昆虫观察记录表,向学生布置了观察实践作业。课前先让学生对校园花坛、劳动实践基地中或者校外田野中的昆虫进行观察,并将自己所观察的昆虫名称、外形特征、昆虫行为等进行详细记录填表。并尝试着进行提出疑问,如,观察蚂蚁时,可以提出“蚂蚁为什么总是排队走?”的疑问。同时鼓励学生课下预习环节进行自主阅读思考,初步感受文本语言风格,搭建“已有生活经验与文本认知” 的连接,从而为课堂探究教学环节奠定基础保障。课前准备环节通过两项预习任务的布置,契合 “主动建构知识” 的学习逻辑。

2. 课中探究环节

学生在课前准备环节通过对昆虫的观察记录实践活动以及《昆虫记》节选文本的自主阅读,已形成了初步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基于建构主义 “协作会话” 与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进行“分层探究”教学任务的科学设置。在分层任务的层层递进引导下,能够逐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参与到课堂实践探究活动中,整体感知文本,达到对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学科核实素养目标的培养落实。具体课堂探究实践过程如下:

(1)任务一:“昆虫小侦探”活动

教师以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设计并组织 “昆虫小侦探” 活动。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形式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自主筛选描写 “蝉” 与 “螳螂” 的语句,这一过程既锻炼学生提取文本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强化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成为文本解读的主动参与者。小组探究中,引导学生针对提取的 2 种昆虫描写的文本内容,对比分析两种昆虫的外形特征、食性差异,并用表格梳理呈现结果。此环节要求学生结合文本细节验证信息准确性,有效培养核实素养。并在对比分析与表格梳理的过程,能推动学生逻辑思维、归纳思维的发展,实现思维发展核心素养的锻炼。最后,教师抛出问题 “法布尔为什么能发现这些差异?”,引导各小组围绕问题交流探讨。学生在协作会话中碰撞思路、共同推导答案,逐步建构 “细致观察是科学发现的基础” 这一认知,既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也进一步凸显小组合作探究与自主思维发展的教学价值,契合语文素养培养的核心目标。

(2)任务二:“语言品鉴会”活动

聚焦语言感知与审美体验设计设计并组织了“语言品鉴会”活动。老师向学生布置“摘录一句最欣赏的昆虫描写语句,并能够说出分享理由”的学习任务,如,有的学生摘抄了“萤火虫的尾部像挂着一盏小灯笼”这句话,并表述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句,让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学生们完成欣赏语句分享后,由教师做出总结,向学生细致讲解 “科学语言的准确性” 与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特点以及如何融合应用技巧,让学生在多元表达中深化对语言美的理解,落实对学生 “语言建构与审美创造” 素养培养。同时,教师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向学生布置创意表达作业任务,以尊重学生多元智能差异,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如,可以布置绘制 “昆虫文学插画”学习任务,要求将文本中的文学化描述转化为画面,采用简笔画的形式,将所摘抄的语句内容尝试着画出来,由此可以实现语言描述与视觉呈现的结合,更利于学生对语句美的深入品鉴。如,学生可以根据 “螳螂举着镰刀般的前足,静静潜伏在绿叶上”的语言,绘画出螳螂在绿叶上潜伏的实际场景,并在画旁标注对应的文本语句,来深入理解和品鉴语句。也可以布置撰写 “昆虫小散文”,用文本积累的科学语言与自己的观察感受相结合的形式,描写昆虫的 “一天”情境。如, “清晨,蝉在树梢舒展翅膀,它的‘嘶嘶’声像在唤醒校园,正午阳光最烈时,它反而停歇在叶片背面,仿佛懂得躲避炎热”。

(3)任务三: “昆虫博览会” 实践活动

教师基于建构主义 “知识应用与拓展” 的理念指导,在课后设计并组织开展了“昆虫博览会”实践活动。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制作的 “观察日记” 和 “拟人化名片”向同学之间进行相互展示,也可以邀请其他班级同学参与到 “昆虫博览会” 实践活动中,增加组织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昆虫记》完整版中的“蜜蜂”章节进行阅读,实现课后学习扩展。“昆虫博览会” 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展示,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阅读兴趣,向学生推荐《昆虫记》完整版书籍课后阅读,实现了对学生学习的深入拓展,为学生学习构建了 “知识建构 ——应用——拓展” 的完整学习闭环。

(三)教学评价:多元理论融合,全面量化素养

传统阅读评价多以 “是否读完”“读后感字数” 为标准,在本教学实践中,主要以建构主义 “关注学习过程”、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评价” 为指导,通过多元评价方式,来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全面衡量。

学生自评。学生可以对照“观察记录表”,从观察细致程度、日记语言准确性以及疑问提出质量等维度,实现自我评价,这个过程,有利于对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符合建构主义 “自我监控学习” 的要求。

小组互评。围绕“昆虫对比表格” 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从分析结论合理性、小组合作效率、倾听与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组间互评,该过程中,将注重对学生协作能力与逻辑思维发展的评价,对应了“思维发展” 核心素养目标。教师评价。教师可以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从语句摘录质量(语言智能)、名片创意(空间智能)、探究活动参与度(人际智能)等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给出具体改进建议,实现对学生语言建构与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观众评价。在组织开展的 “昆虫博览会” 活动中,可以由参观同学对展品进行打分,实现从他人角度进行成果展示能力的评价,并让学生在反馈中进一步优化表达。此过程符合建构主义 “在互动中完善认知” 的理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是 “以理论为指导、以文本为载体、以素养为目标” 的育人实践,实现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有效融合。教学实践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以部编版教材为依托,通过精准设定目标、设计分层活动、优化多元评价,让整本书阅读从 “泛读” 走向 “深读”,从 “读书” 走向 “育人”。在今后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持续探索文本与素养的结合点,让整本书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亚蓉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J]. 智力 , 2025, (18): 113-115.

[2] 王秀云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J]. 智力 , 2025, (12): 87-89.

[3] 林国芳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J]. 语文新读写 ,2025, (06): 63-65.

[4] 杨小艳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讨 [J]. 嘉应文学 , 2025, (05): 171-173.

[5] 金凡.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 [J]. 求知导刊, 2025, (0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