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招标采购项目规范化管理研究
李爽
上海金城百通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127
引言
在国企改革推进之下,招标采购的规模持续增长。《基于文本分析和实证的国企招采管理问题研究》报告表明,2022 年度我国国有企业招标采购总额高于 38 万亿元,在公共采购市场占比较高。但采购流程不规范,投诉率相当较高。如A 公司集中采购虽节约超600 万元,可部分项目因管理不足,导致预算超标。现有法律难应对国企特殊情况,非招标采购及供应商管理缺规范,易引发合规风险。
1 研究意义
在理论来看,目前学术界对于国有企业采购特殊性的探讨尚显不足。构建一套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能够填补从政策法规至企业实际操作间的理论空白,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的理论架构。具体实践表明,某国有企业秉持规范化流程,成功降低了 40% 的投诉率。A公司所采纳的集中采购模式亦已证实规范化管理能够为企业年节省超过一千万元的开支。更为关键的是,标准化管理还有效地防范了围标串标及领导干部的不当干预。例如,某中央企业引入电子招标平台后,评标流程的透明度提高 60% ,违规行为亦明显减少。
2 国有企业招标采购管理现状与问题
2.1 管理现状分析
集中采购模式推广及其成效差异分析:A 公司采纳集中采购策略,在大宗物资及中介服务等,每年实现了超过1000 万元的成本节约,体现了规模效应的极大优势。但近期调研表明,尚有 35% 的国有企业尚未构建统一的采购平台,依然采用分散采购的方式,致使成本控制不力。信息化建设的起步与挑战同在:部分企业已启动电子招标平台的引入,例如某中央企业的“智慧招采云平台”借助区块链技术将采购周期缩短了 18 天。但整个行业在供应商资源的共享率仅为35%,这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数据孤岛现象亦十分明显。
2.2 核心问题剖析
2.2.1 制度体系不健全
规范缺乏细化,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非招标采购领域,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各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互异。例如,某国有企业针对竞争性谈判流程将其简化为“议价采购”模式,致使供应商资质审核流程出现遗漏;《国有企业招标采购制度建设研究》指出,42% 的国企还未开始供应商动态评价体系构建,每年流失 28% 的有效供应商,导致准入与退出机制的实际效力丧失。另外,制度未能及时跟上时代,例如招标文件模板未能针对不同行业特点进行定制,技术参数与商务条款的编写存在随意性,某项目因资格条件过于“量身定做”而遭受投诉,表明了制度约束力的不足。
2.2.2 流程执行不规范
自文件准备至评审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招标文件中表现出显著倾向性,例如某项工程采购要求必须采用“特定专利技术”,导致潜在竞争者的排除。在评审过程中,专业水平不足,专家库的抽取缺乏随机性,专业匹配度不高,致使争议率多于 15%。据《国有企业招标采购审计的重点及思路》论述,有 20% 的项目本应进行公开招标,却以邀请招标的形式进行,流程停留在形式上。尤为严重的是,合同执行阶段的监管不力,某些项目未按合同规定进行验收,使得设备规格不匹配,成本增加12%。
2.2.3 监督机制缺位
内部管理存在流于形式现象,与外部单位的协同缺乏。在内部审计上,通常在事件发生后核查,针对招标文件的编制及评标定标等关键流程尚未建立实时监管。在外部监管上,发展改革、财政等相关部门的协同机制尚不完善,导致部分监管盲区的存在。例如,某国有企业因监督不力,出现了“拆分标的自行采购”的问题,最终也是在审计过程中才被察觉。另外,供应商的履约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多数企业未设立黑名单制度,违规行为成本较低,所以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始终未能有效遏制。
3 国有企业招标采购规范化管理路径
3.1 制度优化
3.1.1 完善制度框架
从通用规范着手细化至行业具体细则。制定了包含招标、投标、评标、履约全过程的标准化操作手册,例如《国有企业采购操作规范》明确指出,竞争性谈判仅限于“合格供应商不足 3 家”的情形下使用,以防止滥用制度。由于国有企业的独特性质,对非招标采购的规则进行细化:单一来源采购务必遵循“专利独有”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且需董事会进行审议批准。还创建了招标文件模板库,本方案明确了工程、物资及服务类采购的技术参数编制标准,减少倾向性条款的可能性。
3.1.2 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
分级评估与动态筛选。构建“资质审核—履约评估—信用管理”流程机制。例如,A 公司便对其供应商进行了分类管理,将供应商分为战略级(占 10%)、重点级(占 30%)及基础级(占 60%),并针对供应商实施差异化管理策略。战略级别供应商具备优先参与项目的权利,而基础级别供应商须经过季度审核。《供应链视角下招标代理机构招标采购管理优化研究》一文中,建议引入包含资质、履约、创新能力等在内的 36 个维度的评价指标,对排名后10% 的供应商执行强制淘汰政策,保持年度供应商流失率少于 10‰
3.2 技术赋能
3.2.1 电子招标平台建设
区块链存证与人工智能辅助评标。借助区块链,招标文件修改、评标打分等关键信息可实时且不可更改地留存,如某央企实践,保障流程可追溯性,使投诉率降低 40%。AI 评标系统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自动识别投标文件中的偏离项并对比方案的相似度。减少人为干扰。相关著作表明,电子招标平台能够将采购流程的时间周期由的 60 天减至 35 天,亦使资格审查的工作效率达到6 倍的增长。
3.2.2 大数据辅助决策
自预测价格至预先警示潜在风险,构建采购数据中台,将历史价格、供应商履约记录等信息进行全面整合,并运用机器学习技术预测价格波动走向。某国企预算编制的准确率由65% 升为 90% 。还研发了供应商画像模型,对供应商的投标频率、报价策略、履约状况等进行分析,识别可能存在围标串标团伙。《央企国企招标采购中的采购规范化管理研究》指出,大数据技术具备实时监控“报价异常偏低”、“专家与供应商关系”等风险状况,其预警准确率为 78‰
3.3 监督强化
3.3.1 双轨监督体系
内部联动,外部协同。内部实现“采购部门、审计部门、法务部门”的联动。审计部门应提前参与招标文件的审查,确保程序的合规性;法务部门须对合同条款实施合规性审核。在外部,应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例如,某国有企业采用“内部审计 + 第三方评估”的模式,有效提升了违规问题 50% 的检出率。推广实施“阳光采购”公示制度,将招标公告、中标结果等相关信息实时同步至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以便公众监督。
3.3.2 智能风险预警模型
280 项指标与动态防控机制。建立包涵 280 项风险指标的预警系统,能够对资格审查、评标定标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例如,检测到“同一 IP 地址提交多份投标文件”的情况,自动启动预警机制;若“专家频繁在相似项目中担任评标”,会激活回避机制。《招标采购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表明,该模型的高风险项目的识别率由 60% 提为 95%,风险事件的提前处理比率达到92%。
4 案例分析
4.1 案例背景
A 公司为集团下的交通建设国有企业。自 2020 至 2023 年,进行集中采购管理,在涉及大宗物资采购(年采购金额达六亿元)及中介服务(年合同金额达 1.44 亿元)的领域,每年节省成本多于千万元。但尚存在若干问题,包括市场预测精度不足、采购流程周期过长及供应商履约稳定性欠佳等。
4.2 优化措施
4.2.1 标前策划精细化
市场调研及需求综合:组建跨部门调研小组,对该项目的建材价格及供应商的产能等信息进行搜集并构建了区域市场价格数据库。之后将各地采购需求汇总,形成批量订单。例如,将以下五项钢材需求整合,进行采购,通过发挥规模效应降低了 12% 的价格。根据《国有企业集中招标采购管理模式研究》的观点,此种做法使得采购价格相较于分散采购,价格降低了 10%-15%。
4.2.2 流程数字化改造
全线上化和节点化管理,启用电子招标系统,包括需求提报、招标文件制备、开标评标直至合同签订,均已实现线上操作。在关键环节,设置了倒计时提醒功能:例如,投标截止前 3 日,将自动向潜在投标者发送提醒;评标结果公示期满,将自动启动异议处理程序。经过流程优化,采购周期已由60 日减至35 日,效率提高42%。
4.2.3 供应商动态管理
分级评价及赋能培育,系每季度对供应商实施评估,在质量、交期、服务等方面评分,末尾 10% 的供应商将被淘汰。另外,设立了供应商赋能中心,举办技术交流会议并提供管理培训等。例如,为混凝土供应商定制配比优化策略,提升其履约优良率,从85% 增至96%。《供应链视角下招标代理机构招标采购管理优化研究》表明,动态管理使得供应商流失率由 28% 降为12%,合作的稳定性明显提升。
4.3 实施成效
规范化管理实施两年来,A 公司的采购成本降低 12%,每年节省资金高达 1500 万元;投诉率亦由 18% 降为 11%,供应商履约优良比例达 96%。另外,全面推行电子招标平台,流程透明度极大提高。此案例表明,“集中采购 + 数字化 + 动态管理”的模式在其他国有企业同样适用,尤其是项目众多、跨区域的大型集团。
结束语
实践证明,构建制度规范、技术支撑与监督保障的协同联动机制,是突破现阶段管理瓶颈的关键路径。A 企业通过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实现采购成本降低 10% 至 15%,客户投诉量下降逾 40%,充分验证了规范化管理对国有企业提质增效的推动作用。未来,技术集成与模式革新成为重要突破口。在技术融合上,应重点开发智能比对系统,运用 AI 评标技术优化决策流程,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采购周期模拟模型,并借助区块链与大数据技术提升全流程透明度。在行业协作方面,需打破组织边界,构建跨企业资源共享平台,探索 " 采购联合体" 等协同发展模式。模式创新需强化改革深度,后续研究可聚焦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构建,推动国有企业采购管理从成本管控向价值创造转型,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供应链生态体系。
参考文献:
[1] 卫沈傲 , 谢淮东 . 企业项目管理实践中招标采购的规范化管理探索——评《项目管理与招标采购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24(11):F0003.
[2] 付洁 . 企业采购项目招标管理优化方案研究 [J]. 中国招标 ,2025(1):96-98+102.
[3] 伏苗苗 , 赵银萍 . 工程项目招标采购管理中的成本控制途径研究 [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5(4):0253-0255.
[4] 张明泽 . 探究国有企业非招标采购工作的谈判降本策略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全文版 ) 经济管理 ,2025(3):083-086.
[5] 王汉宁 . 国有企业招标采购中的合规性管理与风险控制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4(11):0127-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