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练:粤北山区中职生合唱团组建与训练实践探索
林文浩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512600
“以赛促练”模式通过竞赛的目标导向与激励机制,可以调动学生训练热情,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实践成效。基于这一背景,建立中职生合唱团并进行训练实践不仅是职业院校艺术教育模式上的一次创新性探索,更是促进山区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公平的一次有益尝试。
一、基于以赛促练粤北山区中职生合唱团组建原则
(一)梯度选拔原则
粤北山区中职生的音乐基础差异显着,需要建构科学选拔体系。以音准、节奏感和表现力为核心因素,制定分层选拔标准并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既吸纳具备音乐天赋的“种子选手”, 也为零基础但有热情的学生预留成长空间,形成“骨干引领,人人参与”的梯度架构,为合唱团持续发展奠定人员基础[1]。
(二)赛训融合原则
以竞赛周期为主线进行训练,把备赛的过程拆分成基础训练、技巧提升和模拟实战三个阶段。依据比赛评分标准和曲目要求制定模块化的训练方案,将日常练习和比赛需求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对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的动态调整,保证备赛期间学生合唱技能的系统升级,达到了训练和比赛的统一。
二、基于以赛促练粤北山区中职生合唱训练实践策略
(一)构建分层竞赛体系驱动日常训练强化
在合唱训练中,教师需要通过分层竞赛体系的建构,把合唱训练的目标拆分成阶梯式的任务,准确定位学生能力的差异性,调动不同层次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在体系设计上,应重视竞赛难度的梯度设置并与学生的成长节奏相匹配,通过动态的竞赛反馈促进日常训练的提质增效 [2]。
具体而言,教师依据学生的音准,节奏,表现力综合能力将合唱团队划分为基础组,提升组,精英组 3 个等级。基础组是针对校内班级合唱比赛而设立的,参赛曲目选择了节奏单一,旋律容易记忆的《茉莉花》。教师在平时训练时通过对歌曲进行段落分解,通过手势来帮助学生感知节奏的强弱,并借助柯尔文的手势来辅助学生构建音高的概念。提升组则以市级中职院校合唱比赛为导向,挑选了如《在希望的田野上》这种难度较高的作品,并由教师采用分声部轮唱的方式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在不同声部旋律线条比较中发展和声感知能力。精英组瞄准省级赛事,挑战《黄河大合唱》选段,教师设计了多维度的培训计划,比如对复杂复调段落组织学生开展一对一声部对唱演练,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和听辨,在录音回放技术的帮助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分析出自己的歌唱是否符合球队的整体情况,并适时调整歌唱状态。
(二)设计赛训融合曲目实现能力精准提升
针对粤北山区中职生合唱训练,教师要意识到曲目选择对训练效果的关键作用。为达到准确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教师要对赛训融合曲目进行精心设计。教师需要对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和潜在的提升空间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合唱比赛的要求选择或者改编出合适的剧目,在剧目当中巧妙地融入训练内容,使学生在备战竞赛的同时,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自然而然的提高。
基于此,教师选择具有本土特色的客家山歌改编合唱作品《月光光》作为训练曲目。训练时,根据作品特殊的五声音阶、装饰音等特点,教师采用模唱迁移的方法,首先指导学生摹仿山歌手演唱的风格,体会独特旋律韵味,然后循序渐进地增加多声部的训练。对作品客家方言唱词,教师请本地非遗传承人录发音示范音频供学生重复听跟,以保证咬字的清晰、准确。在歌曲情感表达的处理上,教师结合粤北山区农耕文化的大背景,以叙述客家先民劳动,生活的故事为载体,带领学生把对故乡的感受融入到歌唱之中。与此同时,根据比赛对舞台表现的需求,教师精心设计了场景化训练来模拟逼真的舞台环境,使学生们在唱歌时能够搭配上单纯的肢体动作,比如模拟采茶动作,模仿山间劳作的姿势,加强表演感染力等,让学生们在对曲目的学习和训练上,达到演唱技巧和舞台表现力双提高的目的。
(三)创设校企联动赛事拓宽实践展示平台
校企融合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架设校企合作的桥梁,准确对接企业文化活动的需要,实现合唱训练和企业实际场景的深度结合。通过定制化的赛事设计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文化内涵、锻炼合唱技能于真实表演情境、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协同培养 [3]。
因此,教师可与当地旅游开发企业合作,为景区打造“非遗文化主题合唱展演”。备课时,教师利用粤北瑶族民歌《长鼓舞歌》作为训练材料,带着学生到瑶寨进行采风,并请非遗传承人进行演唱技巧和肢体韵律的现场表演。在培训环节中,教师针对景区露天舞台声场特征,运用“声场模拟训练法”, 在校操场上布置若干音响设备,模拟景区环境引导学生调节发声力度和共鸣位置。同时考虑到商家对游客互动的要求,对合唱表演形式进行了创新设计,在对歌环节融入了具有瑶族特点的合唱段落,并由教师事先搜集游客可能会产生的歌词题材,组织学生开展即兴合唱创作实践活动,训练学生在有限的题材范围内迅速编配出合唱声部。通过这一校企深度联动赛事模式让学生既可以在现实文化传播场景下提高合唱技艺,又可以在和商家交流合作的同时,强化职业适应能力,切实做到以赛促练多元教育。
三、结语
在职业教育与美育协同发展的新征程中,“以赛促练”为粤北山区中职生合唱教育开辟了创新路径。这一实践打破了资源的限制,以科学的组建原则和系统的训练策略建构了竞赛驱动,实践引导的艺术教育模式。它在实现合唱技能和舞台表现提升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文化传承意识协同提升,并为山区职业院校的美育改革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范式,凸显艺术教育在增进教育公平,为学生全面发展赋能等方面的深层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杰 . 中职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合唱技巧的策略 [J]. 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2025,(06):165-167.
[2] 杨亚男 . 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中职音乐合唱教学的方法 [J]. 琴童 ,2024,(23):126-128.
[3] 曾日东 . 中职音乐“项目式”教学法在中职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11):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