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我教《白鹅》

作者

谭永焕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二小学 510800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就是丰子恺先生笔下的雪白的“大鸟”——白鹅给我们留下的印象,这个句子也是全文的中心句。美国认知语言学“框架理论”提出者查尔斯 • 菲尔墨认为认知结构(框架)所承载的知识是词语表达概念的先决条件,把框架与认知这两个成分联系起来,通过语言可以激活框架内的知识,进而达到辅助人们识解语言的效果。(1)依据这一理论,《白鹅》一文的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为学生提供了文本解读的认知框架,学生通过对文本依序描述的“鹅的叫声 - 鹅的步态 - 鹅的吃相”的细节品读,自然便可完成对“高傲”概念的具象化建构。”

那么,如何结合语言学“框架理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细节化的语言感悟鹅的“高傲”形象,并在进入到作者丰子恺的语言与情感世界的基础上不断丰盈语言实践体验和经验?

一是抓准“文眼”,以“文眼”牵动全文教学。“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白鹅的特点、作者的情感全蕴含其中了。再加上一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我引导孩子们在书中“漫游”: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到白鹅的高傲?请找出来好好读一读,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鹅的叫声,音调郑重,似厉声呵斥’这句话让我好像看到一个傲慢的官老爷在发威。”“‘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里的‘大模大样’让我感受到白鹅是多么傲慢呀!”……在学生对白鹅的高傲无比、架子十足有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让他们再来好好揣摩这句“文眼”的另一要义——表面好像是在批评,实质却洋溢着丰子恺先生对白鹅的喜爱之情。然后再顺着这思路,让学生在文中再次“寻寻觅觅”,从那些生动的语句间仔细体味作者对这只“大鸟”,对这只“厉声叫嚣”“大模大样”“三眼一板”“架子十足”的“鹅老爷”的无限喜爱。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笔者不仅仅是在引导学生读懂《白鹅》一文如何围绕“文眼”来展开叙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以此篇带此类:大凡有中心句的文本,都可以由“中心句”开始,然后“顺藤摸瓜”,循着文章脉络去学懂一篇文章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去进行具体生动的买描述和表达真挚的情感,最终达至“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2)的目标。

二是关注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再跟语言文字的亲密接触中悟情、会法。语文课程的魅力就在于语言文字本身,而语言文字不与学生的口、耳、心进行一番亲密的接触,便无法真正感受到其魅力。也就说要让语言文字琅琅于口,娓娓动听于耳,有滋有味于心。所以不管是重点段落还是关键词句,我都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情感美、形象美。譬如课文中有一句话:“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我就是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朗读,读着,听着,还思考着,学生自然就对“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等词语的内蕴,对白鹅的“高傲”便真切感受到了。语文课程要达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境界,“以读为本”可以说是必由之路。学习《白鹅》应如此,学习其他情感表达丰富的文章也当如此,学语文,就应当让学生在充分地、尽情尽兴地跟语言文字“亲密接触”——这也是需要让学生习得的阅读策略。

三是重视语言积累,充实学生的语言储存。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积累意识,并且要把语言积累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课外让学生撰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把积累语言落实在占据语文教学相当大比重的阅读教学中。当学生的脑海里塞满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养成了自觉积累好词好句甚至段篇的习惯的时候,他们便会腹有诗书气自华。除了朗读句子外,我通过让学生通过反复读词、边读边画、摘抄等方式,对“左顾右盼”“郑重严肃”“大模大样”“架子十足”等四字词语进行强化积累。大凡经典文本,都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积累文中有价值语言材料的重要性,并持之以恒积累之。

四是讲究深度解读文本,教出“真我风采”。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外,还离不开教师对文本的深刻解读,这既是教师从事阅读教学的基础,又是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有效引领。其实,一个语文教师能否出类拔萃,对文本的解读不但要理解到位,更要理解“出位”,即是要自己的独特见解,而不拘泥教学参考书的条条框框。譬如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我曾听别的老师上课时对于学生提出可以把其中的“大模大样”换成“大摇大摆”表示赞同,我不以为然。因为“大摇大摆”表现出来的形象就如同上海滩上的小瘪三,有失那高傲“鹅老爷”的体统,毫无“从容”之意。再如文中另有一句——“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我觉得其中的“堂倌”值得做点文章。在学生了解到“堂倌”就是古时饭馆的店小二,当今宾馆的服务员之后,我让他们当堂倌对自己侍候的主人说几句话。第一个孩子站起来就说:“白鹅,你快点吃呀!再不吃,狗就会来抢你的,到时可就活该了!”我赶快引导纠正:“请联系一下上下文,想一想这‘堂倌’能这样说话吗?”马上就有孩子出来“论说”了:“白鹅可是被称为鹅老爷的,一个小小的堂倌怎么敢这么大胆了。他应该小心翼翼地说,鹅老爷,你可要吃好喝好呀,小心别噎着。”这样,学生也可理解到:“大模大样”比“大摇大摆”更显出白鹅的高傲。既重文本,又得超出文本,语文教学当引导学生做深层次的文本理解。

五是加强堂上小练笔,以读促写。动物一向是小学生喜爱的事物,而名家的作品又为如何写好动物,尤其是如何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具体提供了范例,所以应该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在堂上动动笔,促进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有效整合。所以在课文学完后,我安排了十分钟的小练笔,让学生写写自己喜爱的动物。仅仅十分钟,竟有不少孩子写出了二百左右的文字,而且能够围绕着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还蛮有真情实感的。引导学生写出内容具体,而且能将主观情感融入到自己所描写的人事物景中的习作,这是语文教师毕生皆需努力实现的课程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 叶红红 . 探析框架理论下的隐喻翻译技巧 [J]. 英语教师 ,2017,17(02):9-11+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M].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 2025 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重大课题《基于新课程、新教材的“真心五道”习作法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2025DQJK1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