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城镇小学高年级班主任运用统编版教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探析

作者

谢日梅

岑溪市糯垌镇中心小学 543200

统编版语文教材内容紧扣学生生活经验,注重语言实践、文化积淀和思维拓展,为教师在教学中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核心素养维度提供了丰富资源。而在教学实践中,班主任不仅承担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更在日常教育管理中与学生形成深度互动,其言行、指导与引领对学生素养养成具有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对于城镇小学而言,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大,个体差异显著,如何借助教材内容统整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积极表达,进而提升整体语文素养水平,需要班主任发挥课程实施者与班级文化引领者的双重作用。

一、班主任角色下统编教材教学实践的功能延展

(一)统整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构建语文育人生态

班主任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生日常行为与价值观培养的引导者。统编版语文教材以“语文素养”为中心,内容横跨语言文字训练、人文精神熏陶和审美体验,为班主任整合课堂与班级管理提供了良好支撑。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可将教材中富含情感与价值内涵的课文,引入到日常管理中,强化学生对坚持、责任、合作等价值的认知与践行。

(二)借助单元主题推进情境教学,丰富语言表达实践

统编语文教材以“单元主题”统领教学内容,每个单元围绕一个明确的语文学习目标,如“习作表达”“人物描写”“说明方法”等,形成内容与能力并重的结构。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创设与单元主题相符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开展语言表达实践。例如,在五年级下册“表达自己观点”的单元中,教师可结合“校园生活”或“家庭分工”话题,组织小组辩论或微写作比赛,让学生在表达与倾听中理解语言逻辑与修辞策略的使用。

(三)结合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价值观与文化认同建构

语文教材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统编版教材中融入了大量优秀传统文化、英雄人物故事、家国情怀等内容,为价值观引导提供了丰富素材。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应主动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将其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与文化认同。例如,通过《少年中国说》《开国大典》等课文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我心中的责任”主题征文活动或观看红色题材影片,引导学生理解家国意识。通过教学与引导的双重嵌合,班主任能够有效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逐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二、班主任运用教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方法

(一)以语言活动为依托,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能力。统编版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真实、具体、生动的语言素材,班主任可借助这些资源设计多样化的语言活动,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练习与表达。例如,在讲授《刷子李》时,可引导学生模仿文中语言进行人物描写写作;在习作课上组织“我给人物写一封信”“换个角度讲故事”等创意表达任务,鼓励学生将所学语言知识转化为实际表达能力。班主任可在班级中开展“每日一句”“班级广播站”“朗读展示角”等长期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不断地说、写、演、讲中强化语言运用能力,提升语感、逻辑与表达的整体素质。

(二)以问题探究为引领,激发学生思维发展与逻辑表达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核心素养中联系知识与能力的关键纽带。统编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表达中建构观点,班主任应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例如,在学习《将相和》时,可以设问“廉颇和蔺相如谁更值得敬佩?”引导学生在文本分析中作出判断,并支持他们通过辩论、讨论或写作陈述自己的观点。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还可设置“思辨小议题”,如“应该帮犯错误的同学保密吗?”“班规需要全部遵守吗?”等,引导学生以文本思维迁移到生活实践,提高其逻辑表达能力和思辨意识。

(三)以阅读审美为途径,培养审美鉴赏与语感体验能力

统编版教材中收录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古典诗文与文学作品,是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与语感体验的重要资源。班主任可通过“读—画—演—写”等多模态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在感受语言节奏、品味情感表达中提升阅读体验。例如,在教学第七单元《威尼斯的小艇》时,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课文描绘的水城风光和色彩细节,创作一幅“水上城市印象画”;配合录音朗读和节奏停顿练习,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语言的抑扬顿挫与情感色彩。在学习《牧场之国》时,班主任可引导学生将文中描绘的辽阔景象和富饶物产转化为旅行手账或想象写作,引导学生在语言与画面之间建立审美联结。通过这样具体可感的活动,学生不仅能提升语文阅读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还能在多模态表达中增强语言与美的融合感知。

(四)以文化主题为抓手,引导文化传承与情感认同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教学中最具人文厚度的核心素养维度。统编教材编排中穿插了大量传统文化、红色精神、家国情怀等内容,班主任应从教材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文化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层内涵,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牛郎织女》等课文时,可组织民俗文化展示活动;讲授《少年中国说》等内容时,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现实开展“少年志”主题征文或演讲。

结语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语言知识的传授,更在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人格品质的全面发展。统编版语文教材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元、系统的内容资源,而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引领者,既承担着课堂教学任务,也承担着育人职责。在教学实践中,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自身在课程实施与班级管理中的双重角色优势,深入挖掘教材育人内涵,通过整合教学与活动、情境与表达、知识与价值,落实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素养和文化认同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夏秀蕊 . 基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下旬刊 ),2020,(10):124-125.

[2] 罗 仁 云 . 依 托 统 编 教 材 提 升 学 生 核 心 素 养 [J]. 甘 肃 教育 ,2022,(09):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