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智力障碍学生“141”劳动教育模式研究初探

作者

白家蓉

云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重庆  404500

历届领导高度重视教育要加强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强化实践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精神。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总要求,作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首次提出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并列为五育的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为此我校特地开展了智力障碍学生劳动教育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研究背景及意义

开展智力障碍学生劳动教育模式研究,是发展特殊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智障学生身心特点,积极探索培智学生教育课程改革,认真开展校本研发,不断完善特殊教育学校课程体系,增强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智障学生劳动教育模式研究就是根据智障学生年龄分段开展生活自理、劳动技能、职业规划等有效研究,形成行之有效的智力障碍学生劳动教育模式。

二、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研究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分段培养,探究智力障碍学生劳动教育模式,确定对智力障碍学生劳动教育分段模式建构的实践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模式方案,切实提升学校劳动教育的全面性、可操作性。

2、让智力障碍学生在实践分段模式劳动教育活动中,产生劳动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充分认识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能力,促使其劳动素养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研究内容

低段智力障碍学生的劳动教育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为主,教会学生洗头、洗澡、穿衣服、叠被子等;中段智力障碍学生的劳动教育以培养劳动适应能力为主,侧重教会学生家庭生活劳动技能和简单劳动工具的使用;高段智力障碍学生的劳动教育以职业技能和社会实践为主,侧重酒店客房清洁、面点制作、作物种植等。依托劳动教育内容研究形成可推广可反复使用的智障学生劳动教育模式。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徐洪军和姜丽君《培智学校劳技课程生活化实施与探索》、毛艳萍《生活教育视域下培智学校学生劳动教育探究》,提出“培智学校劳技课程依托课标 ,立足学生的生活需要、教育需要、发展需要,以学生个体的生命为核心,以生活为主线,选取生活化教育内容,构建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生活化劳技课程”的观点。”姚传序老师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劳动、劳动技术教育教学要求》和《中度智力残疾学生劳动、劳动技术教育教师教学用书》,认为中度智力障碍学生教育应以生活经验为中心,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兼施读、写、算知识的生活能力训练,是一种实用的生存教育。

纵观目前的研究,由于特殊教育开展劳动技能教育起步晚,在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不够系统,特别是实践研究更少。因此,我校充分借鉴吸收上述研究成果,从实践层面进行突破,积极探索智力障碍学生劳动教育的途径、内容和方法的研究,通过开发校本教材,强化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与实践,促进学生劳动技能发展。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旨在通过直接观察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和学习成效,以非干预的方式收集数据,进而分析和理解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学习和发展情况。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教师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真实表现,还能据此调整教学策略,创造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

(二)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结合理论与实践,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反思和调整来改善和提升教学效果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于探索如何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技能和价值观。 确定研究问题、设计行动计划、实施与观察、反思与评估、调整与再实施、分析总结。通过这一系列步骤,行动研究法不仅能够促进低年级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帮助教师不断优化劳动教育实践,实现教学相长。

五、研究成果--- 智力障碍学生“141”劳动教育模式

经过系列的劳动教育实践,摸清了智力障碍学生劳动技能现状及教师实施劳动技能课程现状,在实践中通过分段式培养、“四步法”探索出“141”智力障碍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模式,形成了“劳动教育课程”的系列物化成果。

我校探索出“141”智力障碍学生劳动教育模式,即根据教学对象年龄、生活实际需求和最近发展区,将智力障碍学生劳动教育分低中高三段进行,低段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为主开展劳动教育,中段也培养生活适应能力为主开展劳动教育,高段以培养职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为主开展劳动教育;初步形成“141”的劳动教育模式,“1”识物认字,“4”既 4 步劳技法,“1”既劳动安全教育。

(一)“141”劳动教育分段模式之“1”识物认字

劳动离不开劳动工具和劳作对象,所以劳动教育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识物认字”。劳动课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让智障学生从直观形象的实物认识,到图片认识衍生到汉字认识,了解劳动工具和劳作对象的基本特征,为劳

动技能学习做准备。

(二)“141”劳动教育分段模式之“4”步劳技法

智障学生普遍注意力时间短、程序记忆差、无法完成多个指令,而“劳动”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学生完全无法一气呵成掌握一个劳动技能。劳动技能课老师们通过摸索和反复验证,终于总结出“4 步劳技法”,即将一个劳动技能活动根据活动特点分成四个步骤进行。如辣椒种植分成锄地松土、种苗定植、除草施肥和采摘收获 4 个步骤,分步骤进行教学,小步骤多重复,利于学生牢记劳动步骤掌握劳动技能。

(三)“141”劳动教育分段模式之“1”劳动安全教育

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支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树立安全发展观。劳动就是生产的过程,劳动安全至关重要。劳动技能活动中涉及很多电器设备、机械工具和劳作对象,安全隐患颇多,针对每个劳动活动开展安全教育必不可少。劳动技能课老师会根据劳动活动特征设计劳动安全教育要点或者安全小贴士。

智力障碍学生劳动技能课程的构建落实了习总书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期盼,创新了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实施的思路。“141”智力障碍学生劳动教育模式将劳动教育贯穿于智力障碍学生义务教育全程,充分体现“知行合一”的理念,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注重教育实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学会第十届(2021-2023)基础教育科研立项重点课题“县特殊教育学校智力障碍学生劳动教育分段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XH2021A30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