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在糖尿病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策略
白影
重庆市九龙坡区陶家镇卫生院 401328
在临床上,现代西医护理强调针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药物管理、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基础护理工作。然而在实际护理中,该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却忽视了患者的整体状况和主观感受。由此,临床反馈需结合传统中医护理中所强调的整体观念和辨证的角度,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气血平衡,再改善患者病状,这样的护理模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当前护理更注重从注重中西辨证施护,强化内科护理理念、融合中医元素护理,提升内科护理能力、中西协同发展护理,注重并发症状调理等方面展开具体探讨与实践。
1 注重中西辨证施护,强化内科护理理念
糖尿病内科护理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专业的治疗过程,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焦虑的心态,也能够提升当前内科护理质量。常规西医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评估时,仅局限在血糖谱、BMI、HbA1c、并发症筛查等几项基础护理项目上 [1]。然而,实际临床中需融入中医“望、闻、问、切”的评估方法,这样能够从更加综合、系统的角度对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随之,护理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类型,制定差异化的护理计划,这样才能够高质量进行中西辨证施护,强化内科护理理念,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例如,对于一名 52 岁的男性糖尿病患者来说,其被诊断 2 型糖尿病五年,近期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波动在 9~11mmol/L ,被诊断为 2 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在护理中,护士收集该患者的血糖日记,并且计算其每日摄入的食物热量。中医护理则是通过“问”了解到该患者常感到口干舌燥、心烦失眠、手足心热等;护理人员通过“望”了解到该患者舌头红少津;护理人员经过“切”了解到该患者脉细;继而护理人员判断该名患者为“阴虚热盛证”。随后,护理人员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为该患者进行护理,为患者讲解严格控糖、定期足部检查的重要性,同时,还向患者解释“阴虚内热”的体质特点,及该体质需要避免食用辛辣、油炸等热性食物。此外,护理人员还借助中医护理中的穴位按摩,为患者进行睡前按摩。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患者的状态变好,也对护理工作给予了认可。
2 融合中医元素护理,提升内科护理能力
内科护理中的食物交换法和运动处方等与中医的“药食同源”理论及保健运动相同。由此,中西医结合起来根据患者的体型和行为推荐相应的食疗和运动方式,能够达到针对性护理的目的,也能够实现融合中医元素护理,提升内科护理能力的目的 [2]。
如对于一名 65 岁的女性糖尿病患者来说,该患者体型偏胖,气短乏力、食少便溏。护士在对其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为其制定了每日 1500 千卡的低 GI饮食方案,并且建议该患者每周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像是快走、慢跑等中等强度的运动。中医则根据该患者的具体情况,判断其为“脾虚湿困症”,随之结合内科护理的具体实验为该名患者制定了相应的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由此,能够将普遍的饮食运动方案转化为具体个性化且中西医护理君认可的方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执行乐趣。
3 中西协同发展护理,注重并发症状调理
并发症是伴随糖尿病患者的一种情况,像是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等 [3]。在严格执行西医预防指南的基础之上,护理人员也应当结合中医外治法等技术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护理。
对于一名 60 岁的男性糖尿病患者来说,该患者已经有 10 年的糖尿病史,具体表现为双下肢麻木、冷痛等,已经被医生诊断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通过西医护理,该患者需要每日检查双脚,并且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像是甲钴胺,同时还需要穿着宽松的棉袜,防止压迫。对于中医护理来说,则判断该患者为“气血瘀阻,脉络不通”。通过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实践,中医护理引导该位患者每日需要药物泡脚,确保水温低于 37 度,在防止烫伤的前提下,指导患者使用活血通络的中药材泡脚,如黄芪、红花、鸡血藤等,每日一次,每次 15 到20 分钟。这样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促进高敏患者感受到局部血液循环,继而缓解患者麻木、冷痛的病症。在中西医互补的情况下,患者能够得到更具针对性且有用的护理方案。
结束语:
总之,高质量的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不是简单地将中医和西医的护理措施进行叠加使用,而是要求护理人员在整体观念以及考虑到患者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将中西医的护理方式有机地整合与创新,并且需要依据患者个人的反馈进行相应调整。这样能够更为专业地丰富内科护理的内涵,提升内科护理的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邱瑞虎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J]. 人人健康 ,2025,(20):31.
[2] 范秋杰 . 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 [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23(03):202-205.
[3] 沈雪贞 , 钟宝珠 . 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在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护理满意度、用药依从性中的作用分析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13(17):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