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安全为先,防护为本

作者

靳维维

安徽职业技术大学  230011

引言:高职电气类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大多会从事低压配电系统运维、工业设备检修等工作。在这些工作场景中,设备长时间运行,容易出现绝缘老化、接线松动等问题,很容易引发间接电击事故。在目前的电气安全教学里,有些课程只注重讲解接地、漏电保护等单一技术,没有结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这类行业标准,也没有把工厂车间、民用建筑等真实的职业场景融入教学,导致学生虽掌握理论知识,却难以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防护技能。基于此,需以“贴近行业、强化实操”为导向,优化间接电击防护教学路径,让学生既懂“为什么防护”,又会“怎么防护”,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保障职业安全 [1]ΠC

一、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原理 + 标准 + 场景”的间接电击防护知识体系

间接电击防护涉及多种技术和标准,在教学中需打破知识点碎片化局限,围绕“防护原理—行业标准—职业场景”整合内容,让学生形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用”的系统认知,避免理论和实践脱离[2]。

例如,在教学“保护接零防护”时,可结合高职安全类专业需求,补充风险识别与监管要点:教师可先通过动画展示设备绝缘损坏后电流的走向,让学生清楚接零防护的关键在于“把故障电流引到零线,让熔断器或者断路器快速跳闸,切断电源”;再结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讲解保护接零的适用范围,(如三相四线制 TN-C 系统)、零线截面选择标准(如零线截面不小于相线截面的 50% )等关键内容,让学生明白这些标准背后保障安全的道理。最后,引入“工厂机床配电”和“住宅小区供电”这两个场景,对比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工厂机床经常启停,可选耐机械冲击的接线端子;住宅小区人多,要保证零线和相线一起敷设,防止断开。并同步讲解 “居民用电安全宣传要点”,让学生具备向用户传递接零防护安全知识的能力,为后续从事安全管理、巡检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搭建实操教学体系,强化“模拟 + 真实”的间接电击防护技能训练

高职电气安全教学要以实际操作为核心,通过“模拟仿真→真实设备→综合场景”的递进式训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会防护装置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查技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3]。

例如,在“漏电保护器(RCD)实操”教学中,教师可分三步来开展训练:第一步,利用电气安全模拟实训台,让学生练习漏电保护器的接线操作(区分相线、零线、保护线的接入端子),通过模拟“电机绝缘损坏”故障,观察漏电保护器在剩余电流达到 30mA 时的跳闸动作,理解其防护原理;

第二步,在真实配电箱上进行调试训练,指导学生使用钳形电流表测量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电流与动作时间,确保参数符合家用(30mA/0.1s)、工业( 100mA/0.2s )的不同标准;同时引入 “安全监管角色模拟”,让部分学生扮演“企业安全监督员”,检查实操学生的操作规范性(如是否戴绝缘手套、验电流程是否完整),对照《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填写《实操安全评估表》,强化安全监管意识。

第三步,设置“商场照明回路漏电”综合场景,让学生先去找故障点,判断是灯具绝缘破损了,还是线路老化。然后,选合适型号的漏电保护器进行更换,模拟故障发生时的应急流程,(如先断开总电源、验电后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 “此次漏电事故暴露的安全管理漏洞”(如日常巡检未覆盖照明回路、保护器未定期校验),制定《商场电气安全整改方案》,提升应急处置与安全管理方案制定能力。通过从模拟到真实的实操训练,学生能熟练掌握漏电保护器的使用技能,从而应对未来工作中间接电击的风险。

三、优化教学评价,建立“过程 + 能力”的间接电击防护综合评价机制

传统电气安全教学评价,大多靠理论考试,难以全面考查学生的防护技能和安全意识。因此,可构建“过程性评价 + 能力性考核”的综合体系,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操技能以及安全素养,让评价既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引导学生重视实践应用。

例如,在完成“接地装置安装”教学后,教师可将过程性评价贯穿全程:通过课堂提问考查学生对接地电阻作用的理解,通过实操记录评估接地体(镀锌角钢)的埋设深度(不小于 0.8m )、接地导线的压接规范性,同步检查学生“安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如是否正确佩戴绝缘靴、安全帽),并记录在《实操安全过程表》中;能力性考核设置“建筑工地临时用电接地系统搭建”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接地体安装、接地电阻测试(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确保阻值 ⩽4Ω )、故障模拟排查,评委从“接线正确率”“参数达标率”“安全操作规范(如有没有戴绝缘手套、用验电笔)”“故障处置效率”这四个方面打分。另外,还可增加“安全意识”方面的隐性评价,如观察学生是不是先验电再操作,实操完有没有及时清理现场的工具杂物,是否主动向同组同学提醒操作风险,全面考查学生的安全职业素养。

四、结束语

总之,间接电击防护是高职电气安全教学的关键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安全,以及行业生产的安全。以“安全为先、防护为本”的理念,通过“整合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实操训练强化技能、多元评价保障效果”的教学策略,能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变成职业能力,树立“安全第一”的职业意识。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实操场景,让间接电击防护教学始终符合职业需求,为培养“懂安全、会操作、善防护”的电气技术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史书元 . 浅谈电击基本知识与防护措施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1,(21):230-232.

[2] 苏 鹏 飞 . 电 气 线 路 安 装 实 训 教 学 的 探 讨 与 实 践 [J]. 河 北 农机 ,2021,(04):102-103

[3] 车娟 . 高职机电综合实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以“电气柜接地线路的安装与检测”为例 [J]. 装备制造技术 ,2020,(10):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