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要点与措施

作者

王俞锋

威海舜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威海市 264400

引言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工程,以及与之配套的桥梁、隧道、排水、照明、绿化、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附属工程。由于其施工场所多位于人口密集、建筑林立、交通繁忙的建成区,呈现出显著的“开放性”和“干扰性”特征,施工活动不仅关乎工程本体目标的实现,更是一项复杂的城市管理系统工程。因此,传统的、粗放式的施工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城市建设的需求,必须转向以“精细化、信息化、人性化”为特征的现代工程管理理念,构建一套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动态、闭环施工控制体系。

1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1 施工前期准备

施工前,必须对工程区域进行全面的地质、水文、地下管线及周边环境勘察。采用雷达探测、钻孔取样等现代技术,精准掌握地下障碍物的分布、地质条件(如土质承载力、地下水位等),避免施工中因不明情况导致的管线破坏、基坑坍塌等事故。同时,必须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及建设单位进行深入的设计图纸交底与会审。施工方应彻底理解设计意图,特别是技术标准、关键节点的结构要求和特殊材料的应用说明,及时发现并解决设计文件中可能存在的错、漏、碰、缺问题,将技术难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施工组织设计是指挥施工的“纲领性文件”。其编制必须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内容应涵盖施工总体部署、进度计划(采用网络计划技术优化关键路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劳动力与机械设备配置、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质量与安全保证体系、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等。针对交通导改这一城市施工的难点,必须制定详尽的交通组织设计,通过与交管部门充分沟通,采用分阶段、分区域施工,设置清晰的指示、警告、引导标志,利用便道、便桥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干扰,确保市民出行安全与相对顺畅。

1.2 测量放样

必须根据设计图纸和测量控制网点,采用高精度全站仪、GPS-RTK 等设备,进行道路中线、边线、高程的精确放样。建立牢固的护桩,并进行多次复测核对,确保平面位置和高程控制的准确性,为后续的路基、路面施工奠定精确的几何基础。任何微小的测量误差都可能在后续工程中被放大,导致严重质量缺陷。

1.3 路基工程施工技术

路基填筑与碾压 : 填筑材料应优选级配良好的砂砾土、碎石土等,严格控制填料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 ±2% 范围内。施工中必须坚持“分层填筑、分层碾压”的原则,每层虚铺厚度不应超过规范要求(通常为 20-30cm )。碾压设备应配套(如振动压路机),遵循先静压后振压、先慢后快、由边缘向中间的原则,确保碾压均匀、无漏压。压实度是路基质量的核心指标,必须通过灌砂法、环刀法等现场检测手段,对每层压实度进行严格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上一层施工;路基排水,“十路九坏,坏于水害”。必须高度重视路基排水系统的施工。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等应线形顺畅、排水通畅,砌筑牢固,防水层到位,防止地下水或地表水渗入路基,导致路基软化、失稳,引发不均匀沉降、翻浆等病害。

1.4 路面工程施工技术

面层施工 : 严格控制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拌和时间和油石比。运输过程中必须覆盖篷布,以防温度散失和污染。摊铺前应对下承层进行清扫、洒布粘层油。摊铺机应匀速、连续不间断作业,摊铺速度与拌和能力、碾压能力相匹配。螺旋送料器应匀速转动,保证料位高度稳定,以减少离析,温度控制是生命线,摊铺温度、初压温度、终压温度必须严格符合规范要求,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组合使用钢轮压路机(初压、复压)和轮胎压路机(复压),碾压遍数、速度、轨迹重叠宽度需经试验段确定。既要保证压实度,又要防止过压导致集料压碎或沥青上浮,纵向接缝应采用热接缝,梯队作业,横向接缝应切割垂直,涂刷粘层沥青,预热后进行碾压,确保接缝紧密、平顺[1]。

1.5 交通设施工程施工技术

交通标志的基础预埋件位置、标高需准确,与路基路面施工同步预埋。标志牌安装角度、高度、反光性能应符合国标,确保视认性。标线施工前需清洁路面,保持干燥。热熔标线需控制涂料加热温度、撒布玻璃珠的量和均匀性,保证夜间反光效果。标线厚度、线形应流畅、规范。信号灯杆件安装垂直、牢固。管线预埋深度、井室砌筑符合要求,防水防渗。电缆穿线规范,接线正确可靠。随着智慧城市发展,智能交通系统(ITS)如交通流量检测器、电子警察、视频监控、可变信息标志等设施的施工日益重要,其设备安装、网络布线、系统调试需要专业技术队伍完成,并与主体工程协同推进。护栏(波形梁护栏、混凝土护栏)的基础施工、立柱安装、板件拼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执行,确保其防撞等级和导向功能。防眩板、轮廓标、减速带等设施的安装也应规范、牢固,真正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2]。

2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控制措施

2.1 精细化施工管理

现代工程施工管理已进入精细化时代。推广应用 BIM 技术,在施工前进行三维可视化模拟,进行碰撞检查、优化施工方案、进行工程量精确计算。建立智慧工地管理系统,集成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人员设备定位、安全隐患排查等功能,实现数字化、实时化的高效管理。

2.2 全过程质量控制

建立健全“企业自检、社会监理、业主管理、政府监督”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质量检测从原材料进场把关开始,到每一道工序验收,直至竣工验收,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加大检测频率,用数据说话,对不合格工序坚决返工 [3]。

2.3 绿色施工与环境保护

城市施工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扬尘(洒水、覆盖、洗车槽)、降低噪音(选用低噪设备、设置声屏障)、处理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保护周边水体和植被。大力推广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温拌沥青等节能环保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的负面影响[4]。

结束语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成功绝非偶然。它依赖于对每一个施工技术要点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控,更依赖于一套系统、科学、严格的管理、安全和环保保障措施。从施工前未雨绸缪的精细准备,到施工中对路基、路面、交安设施的精益求精,再到贯穿始终的精细化管理和绿色安全理念,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建设出更多质量过硬、安全舒适、环境友好、经久耐用的优质道路工程,从而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市民出行体验,为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真正实现“道路让城市更美好”的愿景。

参考文献:

[1] 贺维杰 .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J]. 居业 ,2025,(05):202-204.

[2] 姚国强 .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要点与措施分析 [J]. 汽车周刊 ,2025,(05):21-23.

[3] 樊祥思 .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J]. 汽车周刊 ,2025,(05):161-163.

[4] 乔静 .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要点与措施 [J]. 城市开发 ,2025,(07):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