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析教师的情感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作者

杨艳

瑞丽市第一民族中学 678600

(一)情感因素的定义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 表现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情感因素是指人的情感内容包括动机、态度、情绪,这些情感内容会对人的言语行为造成消极或积极的影响。良好的情感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情感常常以一种心境的形式,加强和制约着思维的强度和效率。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脑的右半脑与情感、情绪、直觉、想象等心理活动有关。显而易见,情感与逻辑思维这两种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是个统一的整体,直接影响着人的语言行为。

教师的情感因素,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时对他们的教学产生影响的情感内容。情感是教育教学的手段和目的 , 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教师教学活动的动力作用 , 直接影响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

(二)情感因素与教学

情感因素在各种教学领域里都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感因素对教学的影响通过教师表现出来,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1、情感因素对教学影响的普遍性

从哲学的范畴来说,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应,认识能够指导实践,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实践活动顺利进行;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甚至破坏性作用,使实践失败。在教学实践中,情感是教学的手段和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教师教学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通过教师的情感因素对教学的影响体现出来,情感因素对教学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任何教师的教学都受其情感的影响。

2、情感因素对教学影响的特殊性

情感因素对教学的影响具有普遍性,但也存在特殊性。教师的个体差异使得这种特殊性更为突出。教学是不同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 , 教师面对各种文化、环境差异问题会对情感造成影响,这些影响会渗透教学情绪中从而影响到教学。不同的教师在专业素养、工作经验、性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同一种情感因素对不同的教师的教学的影响不同,不同的情感因素对同一个教师的教学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1)情感因素对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的影响

对于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教学实践让他们体验了文化差异、环境差异,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教学方面,不仅具备理论的专业素养同时具备实践教学经验,理论和实践结合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对自我教学能力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对将来的教学工作有一个心理准备,这些都有利于将来的教学工作。从事教育工作时,他们的经验会成为一种优势,焦虑减少、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具备一种理性面对问题的可能性,不仅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还有利于生活。他们对工作和生活环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面对文化和环境差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和适应能力,这些外部因素给他们的情感带来的影响可能要小一些,来自这些方面的情感因素对教学的影响也要小一些,对于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对教学影响比较大的情感因素应该是来自自身。

(2)情感因素对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的影响

新教师虽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但由于没有教学的实践经验,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可能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当他们面对各种文化、环境等差异,这些差异会对他们的情感造成更大的影响,再加上来自他们内在的心理因素对情感造成的影响,这些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对情感的影响会更大、表现得更加突出,从而会对他们的教学产生更大的影响。尤其是初次从事教育教学的实习教师其身份还是学生,他们不仅要适应角色转变(从学生变为老师),而且刚刚在学校完成了专业课程的学习,教学工作是一个把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的过程,需要时间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个过程本身具有一定难度,是一种能力展现,也是一种自我挑战。对于没有教学经验的实习教师来说,可能会产生焦虑,当身临其境时这些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对他们的情感影响更为突出,由此产生的情感因素变化对他们的教学的影响也就更为突出,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

教师的情感因素对其教学的影响有积极方面的和消极方面的,虽然有些情感因素对教学的影响是消极方面的,这些消极方面的影响也是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情感因素是人的主观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有所作为来改变和完善与教学相关的情感因素,减少和避免一些负面的影响。对于教育工作的教学者来说教学能力始终是第一位,它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的整个程,它以自我教学能力认知的方式影响着教师的情感因素,自我教学能力认知是对教师的教学影响最大的情感因素,也是每位教师都必须最重视的情感因素。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好教学准备和心理准备。在初、中期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持包容的态度对待个体差异,在后期阶段必须以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在整个教学阶段中必须不断地提高教学能力,不断地自我调适,充满自信,只有这样才能高效教学;才能担负起文化传播使者的重任;才能体现出教育这个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明东、褚远辉、李天凤、施红星、郭镛:《教育学》,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年,117-118 页。

[2] 罗明东、褚远辉、李天凤、施红星、郭镛:《教育学》,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年,123 页。

[3] 泛珠三角地区九所师范大学联合边写:《心理学》第二版,济南大学出版社,2008 年 10 月,23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