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

作者

白薇

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 北京市 100176

“双减”政策出台,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校内作业负担和过重的校园学业辅导负担,推动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作业设计不能再采用传统的题海战术,而是要提质增效,促进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发展生物综合素养。笔者结合生物教学实践,从设计实践作业、思维型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等层面提出具体的作业设计策略。

一、设计实践型作业,培养学生生物应用意识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后作业要创新形式,不能采用传统的以纸面作业为主的作业设计模式,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关注生活,关注生产及社会,把已学的生物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分析和解决一些生活、生产及社会中的问题,是生物课教学的目标之一。设计并布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后实践性、应用性作业,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设计初中生物课后作业时,要注重作业的实践性,使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过程中培养应用意识。教师在设计实践型作业中,需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生物学习情况,发掘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生物知识分析这些生物现象,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发展科学探究精神和生物应用意识。

具体而言,教师在“被子植物一生”章节教学之后,为了使学生意识到生物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其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可设计与章节有关的生活实践作业。例如,教师为学生创设“种植与观察”实践作业,要求学生找一个大小合适的盆,添加适量的泥土和水分,种植 1-3 颗绿豆种子,观察绿豆的生长情况。学生在种植和观察绿豆生长情况过程中,需依据绿豆长势人为改变植物生长的条件,如浇水、施肥和给予充足的关照等,并观察在不同条件下绿豆的生长情况。在观察过程中,学生还要记录绿豆的叶片数量和高度,必要时拍摄照片。在种植结束之后,学生需对种植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绿豆萌芽和生长所需的自然条件,如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足够的空气等,通过实际行动验证教材中种子萌芽所需条件这以知识点。通过给学生设计“种植与观察”实践作业,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教材知识点,还培养了学生生物应用意识,发展了学生了动手实践能力。

二、设计思维型作业,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生物知识点,还要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设计课后作业时,不仅要设计知识型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要设计思维型作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探究。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而言,教师在“动物的运动与行为”章节教学之后,为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向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情景:“同学们,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例,在草原中羚羊和狮子是一对天敌,狮子是狩猎者,而羚羊是被捕食者。狮子为了抓到羚羊会采用团队协助的形式,发起进攻,使羚羊无处可逃,而羚羊为了躲避狮子的追捕,发展了迅速奔跑的能力,请你们分析狮子和羚羊行为对于他们生存的意义”。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需查阅资料和自主探究,结合所学的动物行为类型、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等知识,来对狮子和羚羊的行为进行分析。通过给学生设计思维型作业,使学生从全面角度思考问题解法,在思考过程中逐渐发展创新意识和逐步培养分析实际问题能力。

三、设计个性化作业,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生物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往往采用标准化的作业设计设计模式,只关注到了学生的共性,而忽略了学生个性,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生物学习需求。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考虑学生在生物知识基础、生物学习兴趣和生物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生物课后作业,减轻学生重复作业负担,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生物作业的设计上要有梯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让全班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情况的作业。教师在作业设计之前,可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三个层次,并分析每个层次实际的生物学习需求,开展分层作业设计。

具体而言,教师在“人体的营养”章节教学之后,为了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的趣味性和提高生物学习效率,可采用分层作业设计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生物作业。例如,针对基础层的学生,教师可设计章节知识梳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以“人体的营养”为中心,延伸出人体所必须的六大营养物质,再填充细节知识点,使学生巩固课堂知识;针对提高层的学生,增加作业难度,要求结合营养均衡和营养搭配知识,选择易获得的食物,设计一日食谱,培养对生物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针对提高层的学生,教师可设计“特殊人群”科学饮食计划,要求学生结合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物质知识和结合特殊人群实际如糖尿病人缺乏胰岛素等,写一份详细的饮食计划报告,发展其综合应用能力。通过针对不同生物学习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生物作业,使学生在完成生物作业过程中,感受生物学科的趣味性,增加生物学习信心,实现个性发展。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后作业设计不能采用传统的题海战术,而是要创新作业设计形式与作业内容,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从具体的作业设计策略来看,教师可从设计实践型作业、思维型作业和个性化作业三个层面入手,促进生物综合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恩莉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J]. 新智慧 ,2025,(11):13-15.

[2] 董鑫玲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学多元化作业设计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10):117-119.

[3] 崔新洁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与优化路径 [J]. 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2025,(0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