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詹贤明
湛江市麻章区第三中学
年轻人,神采奕奕、意气风发、眼中有光、心中有梦!
刚从学校毕业的她像所有年轻人一样,带着对教育的满腔热情怀揣梦想,踏上了从教之路!那年的她只有18 岁……
还记得当她走进新单位,映入眼帘的是偌大的光秃秃的依稀看得出模样的运动场和两幢只有两层楼高的教学楼。走进一看,周围墙壁已经斑驳脱落。朴素而热情的校长把她带到老师们集中办公的地方,是一间非常简陋的办公室。一张张陈旧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作业本,生满铁锈的报架上挂满了报纸,发黄的天花板上隐约可见的蜘蛛网,这些小可爱又向着发出微弱桔光的两只灯泡进攻……听到有新教师入职,埋头批改的老师们纷纷抬起了头。是一张张并不年轻的脸,严谨且严肃。听完校长对她的介绍,那一张张脸上都露出期盼与慈爱。有一位刚刚用蜡笔和刻板出完习题,正拿着木刷蘸着浓稠印油准备油印的老师,激动的紧紧握住了她的手,嘴里重复说着:“能来就好,能来就好,来了就好。”印油汁顺着这位老师的手滴到了她的手上……
之前的英语老师请了产假,她接手了四、五、六三个年级五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每天忙忙碌碌。别看她才刚入职,课堂掌控能力好像与生俱来,授课环节无缝衔接,能歌善舞,英语口语表达信手拈来,就靠着一只粉笔和一本课本玩转课堂。她的学生们觉得英语老师更像魔术师!殊不知她每晚每晚对着课本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一笔一画地绘制并裁剪不同的教具,不断地对着家里的墙壁一遍又一遍地模拟教学。在备课资源匮乏的年代,她只有像魔术师般自导自演、自我调整、自我模拟,认真而艰难地打磨每一节课。为了能接近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孩子们,她常常带着一把手电筒骑着自行车,利用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对她所任教的孩子们进行走村串户的家访。记不清走访了多少户家庭,只依稀记得那时候月朗星稀、虫鸣鸟叫,家长们会陪着她走出村子,也会往她的自行车后架塞点自家种植的花生、甘蔗或采摘的瓜果。有时甚至也把自行车骑上,
直接陪她回到学校。
教书育人工作在日复一日地进行着……
那年,学校希望她能把整个教学工作带起来,不仅仅是教学质量!从那时起,她便成了副校长!舞台更宽广了,可肩上的责任却更重了!推门听课、评课议课、质量分析、学习交流、带出去引进来,忙的不亦乐乎!办公桌面上总有老师们偷偷帮带的早餐和孩子们塞的糖果。
后来,全省教育布局调整,计划撤掉教学条件严重落后村级小学的五、六年级,把五、六年级合并到乡镇中心小学。她所在的乡镇被作为全省示范点(中心校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学校再一次沙场点将。于是,跟着校长走村串户便成为她那段工作的主旋律。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借鉴,老百姓都想着各种方法保住完小的办学规模。嘴皮起泡、声音嘶哑、披星戴月是常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有的放矢,这套方法被不断地重复,只不过对象由学生变成了老百姓……终于,高年级的孩子们顺利进入中心小学就读了!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多了,身上的衣服干净了;看见教室的多媒体平台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活泼乱跳,好不开心!看到这些,她笑了!
再后来,由于工作和家庭的需要,她调离了那个看着她一步步成长的故乡和学校,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再一次回到了一线课堂!看着时尚漂亮的校园、绿草如茵的运动场和宽敞明亮的教室,作为新老师的她,又一次由衷的笑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