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实践
符爱萍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225400
1 引言
在“双减”与高考综合改革的叠加背景下,高中阶段成为学生价值观定型与心理危机高发并行的关键期。传统德育侧重规范灌输,心理健康教育聚焦情绪调适,二者往往各自为政,难以回应学生“成长痛点—价值困惑—情绪失控”交织的复杂需求。本研究基于系统论视角,提出德育与心育不是简单相加,而应通过课程重构、活动共创、辅导协同、评价整合实现生态融合,以形成立德树人与心理成长的互促机制,为高中育人方式变革提供新范式。
2 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2.1 德育的定义与目标
高中德育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价值塑造和品格养成的教育过程,其核心在于回答“成为什么样的人”。目标层面,德育既强调国家层面“四个自信”的价值引领,也关注个体层面“自律、责任、同理”的品质生成;通过课程、文化、实践三维路径,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由“认知—认同—践行”的跃迁,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健全人格与公共精神。
2.2 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与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指运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问题、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高中阶段的具体目标包括:认知维度——提升自我概念与学习效能;情绪维度——学会情绪识别与调节;人际维度——发展共情与合作;生涯维度——建构目标与决策能力。其最终指向是培养心理韧性,使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身份冲突和未来不确定性时,能够主动适应、积极成长。
3 高中生心理特点与需求
3.1 心理发展阶段
高中生处于“形式运算期”后期,认知能力已能支撑抽象逻辑与未来想象,但前额叶皮质的持续成熟使得自我调节远未稳定。埃里克森视角下,此阶段核心任务是“身份同一性 vs 角色混淆”,他们急于回答“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价值观在同伴比较与成人期待之间剧烈摇摆,情绪体验深刻而极端,极易因一次考试、一段关系而重新定义自我。因此,心理教育需为其提供安全探索的空间与多元身份模板。
3.2 常见心理问题
调查显示,约 28% 的高中生存在中度以上焦虑,抑郁、强迫、进食障碍呈上升趋势。学业挫败、亲子冲突、同伴排斥是三大触发源。焦虑多表现为“考试未至、恐惧先到”的灾难化预期;抑郁常以“无意义感”潜藏,成绩骤降或社交回避是其外显信号;自伤行为则成为情绪调节失败的极端出口。早期识别与分级干预已成校园心育的迫切议题。
3.3 情绪管理与人际关系
高中生情绪两极化明显,易陷入“全或无”评价。人际方面,同伴地位成为自尊主要来源,“小团体”排斥可瞬间放大孤独感。情绪管理训练需聚焦“识别—命名—调节”三步骤:借助情绪 ABC 表帮助学生区分事件与信念;通过呼吸、正念、写作等方式降低生理唤醒;同时开展同伴辅导与冲突调解,重建支持性社交网络,减少情绪外溢为行为问题。
3.4 学业压力与适应能力
升学竞争与家庭高期待叠加,使学业压力成为高中生最大应激源。压力并非绝对有害,关键在“挑战—资源”匹配度:当学生具备清晰目标、有效策略与情绪调节技巧时,压力可转化为动力;反之则产生耗竭。适应能力培养需整
合时间管理、认知重评与成长型思维训练,同时通过生涯规划课程将“高考”嵌入更长远的自我叙事,降低单一评价的压迫感。
4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
4.1 融合教育内容的设计
围绕“价值 - 心理”双线目标,重构德育与心育共用的主题模块:将生涯规划、生命教育、社会责任嵌入思政必修单元,用真实案例引出道德两难,再借心理剧、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情绪与决策冲突,实现价值认知与情绪调节同步成长;配套微课、任务单与评价量表,形成可复制的校本内容包。
4.2 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
建立“德育导师 + 心理教师 + 学科教师”学习共同体,每学期完成 30 学时跨界研修:德育骨干学习基本心理辅导技术,心理教师掌握价值澄清方法,学科教师融入情绪识别技巧;通过课例研磨、督导沙龙,形成统一话语系统,确保融合教育在课堂、辅导、活动全场景落地。
4.3 家校合作模式
打造“云家长学校”:线上推送情绪教养微课与德育故事,线下开设亲子平行工作坊;家长以成长伙伴身份参与班会、心理剧排演,教师定期反馈学生德行与情绪雷达图,实现家庭教育理念、策略与学校同频共振,降低家校期待落差带来的次生压力。
4.4 创新活动与实践案例
开发“校园微公益 + 心理剧”项目:学生围绕环保、助老自选议题,完成调研、筹款、行动,并用心理剧呈现冲突与解决过程;活动后通过情绪温度计、利他行为量表即时评估,既深化社会责任感,又训练情绪表达与同理心,形成可推广的融合活动范式。
5 结论
德育与心育的深度融合,将价值引领与心理支持从“两线并行”转为“同频共振”,有效降低学生焦虑、违纪率,提升亲社会行为与学业效能。未来需持续优化内容模块、强化师资跨界研修、深化家校社协同,才能让立德树人与心理健康在高中校园真正一体化落地。
参考文献:
[1] 杨乐廷 . 以心育德,以德养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策略探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5,(11):175-177.
[2] 雷喻童. 以心育德:运用心理辅导技术提升班级德育工作实效例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5,(09):73-75.
[3] 康灵敏 . 以心育德以德养心——浅析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J]. 新智慧 ,2025,(08):62-63.
[4] 石心 . 跨学科视域下心育与德育协同共促学生素养发展——以“我心中的班风”为例 [J]. 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2025,(04):31-3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