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析
李勇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磁州镇槐树屯学校 056500
引言
教育改革不断加深的时候,新课标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重要构成部分,它的培育走向的探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乎改善小学数学教学品质,助力学生成长全面化。现在社会背景下,数学教育不再只是知识传递这么单纯,还看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本文会从诸多方面着手去探讨新课程标准之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道路,期望能够给数学老师给予有用的帮助和参照,一同促使小学数学教育持续发展向前迈进。
1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性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能够满足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基础性、发展性和实践性三大特点。从构成方面来说,主要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这六项核心素养,它们彼此关联又有机融合,共同组成了小学数学学习的关键目标,数学抽象可以将学生从具体的情境当中提炼出数学元素,逻辑推理能够培育严密的思维形式,数学建模能够搭建起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直观想象有助于发展空间观念,数学运算可以构建基础技能,数据分析能够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这些素养的综合发展,倡导借助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意义
2.1 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记忆程度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当中,数学学科所独有的逻辑思维体系可以将那些复杂又抽象的问题巧妙地拆解开来,将其变得简单易懂,学生们在逻辑知识的引导下,能够深入了解知识内容的本质,并且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全面地理解和认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这种特殊的思维方式能很好地促使学生们自发地去探究各个知识之间隐藏着的内在联系,学生们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也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能真正地深入到知识的内核之中,进而大幅度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程度,知识在学生们的脑海中不再是散落各处的碎片,而是一块块相互联系、有序排列的整体,这给学生们牢固地建立起数学知识的基础提供了非常强大的助力,也为学生们之后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奠定了良好的道路。
2.2 利于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拿数学建模这个很有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活动来讲,学生一旦碰上复杂又繁杂的实际问题,就能快速抓住问题的关键点,马上动用所学知识,把那些现实中的问题灵巧地转变为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再用精确,专业的数学语言,对转化之后的问题作出清楚而有条理的表述,使原先模模糊糊的实际情形在数学的框架下变得井然有序,之后,学生便靠着平时学习所积累的知识储备,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数学方法与技巧,高效率地解决这些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被加强了,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以及逻辑性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不再是拘泥于在书本练习题的小范围里运用知识,而是学会了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自如地调用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3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往往都是深深扎根在批判性思维的肥沃土壤中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完全投入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之中时,教师就应该充当一个引导者,用自己教学的技巧和智慧,引导学生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教师要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索欲望被激发出来,鼓励学生勇于冲破思维定式,敢于尝试用新颖独特的方式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渐渐脱离传统模式的束缚,变得越发灵活、多样且富有创造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
3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面临的挑战
3.1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适应性
传统数学教学内容偏重知识点的机械记忆和重复练习,跟新课程标准所重视的素养导向要求有很大区别,教材安排以及教学设计常常不顾真实情境的创建,难以有效地塑造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应用能力,就教学方法而言,灌输式教学仍然占统治地位,学生主动探究的时机很少,高阶思维能力的培育受到阻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也不够紧密,学生很难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这又会妨碍学习积极性和长久理解,如此的情形非常迫切地要形成一种与核心素养培育相符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策略。
3.2 平衡学生个体差异与教学需求
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给核心素养的均衡发展带来难题,一方面有些学生基础较差,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等发展慢,另一方面好学生也需要更难的任务促进素养发展,传统统一进度的教学方式很难兼顾,容易导致“吃不饱”和“吃不了”并存,而且学生之间素养发展也不平衡,比如有的学生运算能力很强但建模能力差,有的学生正好相反,大班额教学中如何做到个性化素养培养是个难题。
3.3 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需求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提高,当前教师适应性明显不足,很多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内涵认识不深,不能很好地把握各个素养的培养重点与进阶路径,在教学实施上缺乏设计素养导向教学活动的能力,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等经验不足,评价上习惯以知识掌握程度为主,缺乏评估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工具与方法,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和跨学科视野也需提升,这些能力的缺失严重阻碍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达成。
3.4 忽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高质量、高效率开展的一种常用方式,对于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改善学生学习体验、给学生带来丰富收获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一些教师却并不重视创设教学情境,或者不创设情境而采用较为抽象的讲解,或者创设的情境脱离学生实际、无法有效承载核心素养要求等,从而影响实际教学效果。
4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
4.1 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要以素养发展为主线,重新构建知识体系,挑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学习素材,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整合跨学科内容,规划项目式学习主题,比如“校园里的几何”“家庭开支统计”等,促使知识得到综合运用,调整知识展现顺序,依照“具体 - 表象 - 抽象”的认知规律,逐步培育数学抽象能力,开发大量拓展资源,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重视数学文化的渗透,通过数学史,数学美等内容引发学习兴趣,塑造科学精神,形成螺旋上升的内容架构,做到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
4.2 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探究式、采用合作式、体验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建模能力,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开展数学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反思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几何画板、数学游戏等,丰富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实施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挑战,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类、归纳等,形成“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数学活动过程。
4.3 评价方式改革
构建多元、动态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改变单一分数评价,以成长档案袋、表现性评价等方式全面记录素养发展的过程,设计分层评价指标,精确诊断不同素养领域的达成程度,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与行为特征,制作易用评价工具,如素养观察量表、项目评价量规等,提升评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采取增值性评价理念,关注每位学生的进步情况,促使评价主体制多元化,应用自评、互评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让评价与教学深度融合,通过评促进学生学习,促使教学发生变革。
4.4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就要营造适合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投身课堂活动当中,在教学进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促使他们敢于质疑,当教师讲授数学概念的时候,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唤起学生的思考,之后安排小组讨论,让同学们在交流的过程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的引导与帮助有助于学生正确把握数学概念,而且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技能,助力他们形成对数学概念的整体认知,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为他们的核心素养构筑根基,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操作,教师可引领学生探究并感受数学概念,比如概率和可能性,让学生亲身经历,从而理解和把握这些概念。
4.5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对各种教学方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用,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也可以让教学变得更轻松更高效。教师要熟悉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点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择相应的方法,尽可能以适合学生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全面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小数除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采用了思维导图来教学,一开始教师就在黑板上画出“小数乘法”的思维导图,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复习旧知识,又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思维导图的绘制要点。之后,教师一边带领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一边结合黑板上“小数乘法”的内容来绘制“小数除法”的思维导图。有了思维导图的帮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轻松、高效的进行学习,同时补全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框架体系,学会了基本的思维导图应用方法,也进一步发展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素养。
5 未来发展
伴随着教育改革逐步深入,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也将开启崭新一页,未来或许会看见更多元更个性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出现在教室之中,来迎合各个层次学生各自的学习诉求与能力差异,与此同时科技发展脚步越来越快,数字化教学资料会被更为普遍地融入数学教学当中,从而给学生营造起愈加丰富多彩、直观形象且互动性强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内容上,未来的小学数学课会更看重知识的实用性,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起来,采用项目式学习,主题式探究这些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运用,而且,数学文化,数学史等内容的加入,也会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培育他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在未来,数学课堂上教师会更多的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学生参与性,更多的使用探究式、合作式、体验式等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思考以及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会加强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正确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的去掌握数学知识。
评价体系方面,未来的小学数学教育会形成更为全面,科学,动态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从而全面体现学生在数学素养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利用成长档案袋,表现性评价等手段,记载学生的素养发展进程,给学生给予个性化的回馈与引导,而且,评价主体也会变得越发多元,自评,互评等方法的采用,会促使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得到培育,从而推动他们全面成长。
结语
新课标指引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成了数学教育的一大目的,在教学内容、教学办法、评价办法和教师成长等许多层面执行革新与改良之后,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全面、深切而又切实的数学学习环境也许有望做到,学生既能够牢牢把握住数学知识,又能够在逻辑思维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有创造革新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放眼将来,伴随教育改良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也一直在进步中,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去期待,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会得到更为显而易见的效果,在此期间,给学生的终生学习以及全方位进步形成坚固的根基。这也会给中国数学教育甚至整个教育体系的改善发展制定出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瑾 . 浅谈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J]. 读天下 ( 综合 ),2019(12):215-215.
[2] 张蕾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J]. 天天爱科学 ( 教育前沿 ),2020(11).
[4] 妥风仓 .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设计 [C]//2019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