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德育融合路径研究

作者

刘媛媛

包头市九原区 内蒙古包头市 014000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国力持续性增强,文化实力也逐步上升。当前时代,中职的德育工作正发生着深刻的改革与创新。如何能够正确开展德育工作,积极探索德育工作开展途径,是当前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只有将上述问题进行彻底解决,才能够有效提升德育工作开展的效率,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

一、课程思政与德育的关系

五育并举的要求下,德育的发展是重中之重。在广义的维度上,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思想品德教育,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与影响。德育教育工作与道德教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二者之间具有相互渗透的作用,德育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高他们的责任感与道德感,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利用课堂,有效地影响学生的三观,促进德育工作目的的达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道德品质也能够得到有效熏陶与培养。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助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个人成长

中职院校作为培养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战场,承担着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与使命。在中职院校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德育教育是其一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多维度,如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品质,使得他们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把握好定位,朝着正确、清晰的目标扬帆起航。

(二)推动中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应当在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中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与渗透,帮助中职院校在校园内营造良好和谐融洽的文化环境,促进中职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学校的整体环境与氛围和谐融洽地发展。

(三)促进中职教育模式创新与学生素养提升

为了促进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品德教育,学校与教师应当探讨良好的指导方法,摒弃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注意力,以此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规范与品德素质。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德育的渗透特征

(一)目标性与导向性

在开展思政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才能够使得课程思政得到有效渗透。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而言,这意味着要将德育目标与会计职业素养培养紧密结合。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简单灌输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条文,而应结合具体会计业务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客观公正”“诚实守信”等德育要求在会计工作中的现实意义。例如,在讲解存货计价方法时,可通过案例让学生思考不同计价方式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讨论故意选择不合理方法操纵利润的行为违背了哪些会计职业道德,以及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会计工作中的德育准则。

同时,教师需积极带动学生参与会计社会实践,如组织学生到企业财务部实习,让他们在真实的会计核算、审计监督等工作中,观察资深会计人员如何坚守职业操守处理复杂经济业务 —— 面对利益诱惑时如何保持廉洁自律,面对数据矛盾时如何坚持实事求是。学生通过实践积累的会计实操经验与德育感悟,经整合分析后,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不做假账”不仅是行业底线,更是个人道德品质的体现,进而主动提升自身的德育品质与职业素养。

(二)创新性与间接性

在会计专业的德育教学中,由于德育教育与会计专业知识传授的侧重点不同,其无法通过强制要求学生背诵职业道德规范来实现,而需以渗透式、长期性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可利用会计学科的特点,采用创新性教学模式,比如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引入“会计伦理案例研讨会”,选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分组扮演会计师、审计师、企业管理者等角色,围绕“如何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坚守道德底线”展开辩论。这种将德育要求融入会计案例分析的方式,既避免了说教式德育的枯燥,又让学生在趣味互动中体会到德育对会计职业的重要性。

四、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德育融合路径

(一)强化中职会计专业学生道德培养

在当今的社会中,道德需求是人们对某种道德准则与行为准则所拥有的一种内在需求。因此德育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将激发学生的道德需求作为前提,这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大量真实的企业会计与财务的案例,这些案例在选取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蕴含复杂的财务处理,也需要蕴含着丰富的道德问题。例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某企业会计人员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而进行财务造假,导致个人道德受损、企业遭受严重损失,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道德准则的重要性,感受到遵守道德准则对于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促进他们内心对正确道德行为的渴望与趋近。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案例讨论的活动,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3~5 人,每小组共同探讨一个案例,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对案例中存在的道德问题进行探究剖析,深入理解其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

(二)将道德规范融入会计专业知识教学

教师在讲解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道德规范。例如,教师在讲解会计工作原则时,需要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可靠,同时要求学生在进行会计工作时必须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在企业中,会计人员必须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不能为了自己或他人的既得利益而扭曲、歪解事实。通过案例与理论相互讲解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刻明白专业知识与道德规范的相辅相成,促进学生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学校应当组织学生参与会计实习、模拟实习等实践活动。在实习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应当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与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强调自身的规范性。教师需要定期进入企业观察学生的实习情况,了解学生的作风与表现,对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教师需要及时发现与纠正,尤其是针对学生的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教师需要认真看待,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坚守职业道德的底线与准则。

(三)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学校应当在校园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可以通过设置道德宣传栏,展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优秀会计人员事迹等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各个角落都能够接触到会计职业道德的知识,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例如,在宣传栏内可以添加一些国内外会计影响力较大的人员,帮助学生立足自身的实际,感受会计专业的规范与道德,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以此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同时,会计专业教师不仅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也需要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学校应当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教师可以参与学术研讨会、同行交流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融入教学的过程中,以自己的良好道德形象不断影响学生。

五、结束语

基于上述分析能够看出,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德育融合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探索与坚持,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思维,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立足学生实际,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会计专业的道德规范,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素养,以此为时代培养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梁晓梅 .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21(7):133-134.

[2] 张俊锋 .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税收基础》教学实践研究 -- 以 JT 学校为例 [D]. 浙江 : 浙江师范大学 ,2023.

[3] 谢欣兴 , 李名扬 , 王胜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J]. 知识经济 ,2023,662(34):129-131.

[4] 唐鸿英 .“大思政”视域下会计专业践行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20(19):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