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孙正
身份证号码:370781199212317538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高层房屋建筑凭借其土地利用率高、空间承载能力强等优势,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主流趋势。地基基础和桩基础作为高层房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建筑的根基,直接决定着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与使用寿命。
一、高层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概述
1.1 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作用与分类
在高层房屋建筑中,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是保障建筑安全稳定的核心要素。地基作为承受建筑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需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防止建筑因地基沉降、滑移等问题发生倾斜甚至倒塌,基础则是连接上部结构与地基的重要构件,不仅传递荷载,还能协调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变形,确保建筑整体受力均衡。地基基础类型多样,条形基础适用于多层砖混结构建筑,通过连续的带状基础将荷载均匀传递给地基,筏板基础如同倒置的楼板,整体性强,常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弱或上部荷载较大的建筑,箱形基础由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和纵横交错的隔墙组成,具有良好的空间刚度和抗震性能,适用于对沉降要求严格的高层建筑。桩基础则是通过桩身将荷载传递到深层地基,预制桩具有质量稳定、施工速度快的特点,灌注桩可根据地质条件灵活调整桩长和直径,适用于复杂地质环境。
1.2 施工特点与要求
高层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具有显著特点。施工过程复杂,需综合考虑地质勘察数据、建筑结构形式、周边环境等因素,合理选择施工工艺,施工多在地下进行,隐蔽性强,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后期修复难度大、成本高。且施工涉及深基坑开挖、大型机械作业等,风险性高,易引发坍塌、滑坡等安全事故。因此,施工前需开展详细的地质勘察,准确掌握土层分布、地下水情况等数据,为施工方案设计提供依据。施工工艺选择应契合地质条件与建筑需求,如软土地基采用深层搅拌法加固,岩石地基选用钻孔灌注桩。
二、高层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分析
2.1 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处理是对地基承载能力进行增强、改良地基工程性质的基本途径。换填垫层法是通过挖去浅层的软弱土或不良土,换填砂石、灰土等强度较高的材料并压密,达到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目的,常用于浅层软弱地基的处理,强夯法是利用重锤从高处自由下落产生的冲击力使地基土发生密实的加固方法,常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等多种地基的处理,可提高地基强度和压缩模量;深层搅拌法是利用搅拌机械把水泥、石灰等固化剂与地基土强制地拌和在一起,形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柱状加固体,常用于软土地基的加固,高压喷射注浆法是利用高压射流切割土体并与水泥浆液混合凝固成桩的注浆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粉土等软弱地基的处理,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止水防渗。
2.2 地基基础施工工艺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程序主要涉及土方开挖、钢筋绑扎和支模与浇筑混凝土等。土方开挖程序中,按照地基与基础特点,确定相应的土方开挖方法,考虑土层地质情况,采用放坡或支护方法,避免土方边坡坍塌,同时也要注意排水,防止出现地下水渗漏情况;钢筋绑扎程序中,对钢筋的规格尺寸、间距以及焊接点等要严格加以控制,确保钢筋骨架的牢固性;支模、浇筑混凝土程序中,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需要保证模板的平整性和密闭性,避免出现浇筑混凝土时,浆液出现漏浆情况;施工中的支撑牢固可靠,并能够承受浇筑混凝土时的荷载。
2.3 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施工问题方面。地基不均匀沉降使得房屋出现歪扭、裂纹,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地基勘察工作,适当选用地基处理技术以及基础类型,合理设置沉降缝以预防房屋地基发生不均沉降等;地基出现不均沉降后,可采取地基加固或回顶纠偏措施进行解决。基坑出现坍塌现象将危害房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安全,要对基坑支撑系统进行设计后再开挖,保证开挖深度与坡度符合要求,在工程施工期间认真做好支护系统及周边的监测工作,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加固措施。
三、高层房屋建筑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分析
3.1 预制桩施工技术
预制桩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可控性强,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运用。预制桩是指在预制厂或者施工现场预制而成的,如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预制桩在施工前需要做好场地的平整工作,而且在施工前对桩位进行放线,需要保证其准确度,并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误差中。锤击沉桩是将桩压入土体中施工,主要的施工方式包括锤击和静压,在施工过程中锤击沉桩需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桩锤质量和落距,防止桩身压坏以及发生土体隆起的现象;同时也需要对打桩的顺序进行合理的安排,防止打桩的过程中,发生挤土现象而影响先期已打桩的质量。
3.2 灌注桩施工技术
灌注桩是在施工现场成孔后,向孔内灌注混凝土形成的桩体,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地质条件。钻孔灌注桩 利用钻机在地基中钻出桩孔,清孔后放入钢筋笼,再灌注混凝土成桩,成孔过程中需控制泥浆比重和孔深,防止塌孔,沉管灌注桩 通过锤击或振动将钢管沉入土中,然后灌注混凝土、拔出钢管形成桩体,要注意防止缩颈、断桩等问题,人工挖孔灌注桩 则由人工开挖桩孔,浇筑护壁保证施工安全,成孔后安装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该方法适用于无水或水量较少的地质,需严格做好孔内通风和安全防护,灌注桩施工时,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浇筑速度及充盈系数控制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桩体的强度和完整性。
3.3 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
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是确保工程安全的关键环节。低应变法 通过在桩顶施加激振信号,检测桩身的完整性,根据应力波反射情况判断桩身是否存在断裂、缩颈等缺陷,高应变法 能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通过重锤冲击桩顶,分析桩土体系的响应,评估桩的承载能力,声波透射法 在桩内预埋声测管,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特性,检测桩身内部的密实度和缺陷,静载试验 则是最直接、可靠的检测方法,通过在桩顶逐级施加荷载,观测桩的沉降情况,确定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多种检测方法相互补充,可全面、准确地评估桩基础的施工质量,为高层房屋建筑的安全奠定基础。
结语
本研究系统探讨高层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明晰各类施工技术要点,提出常见问题应对之策。研究成果对规范施工流程、保障工程质量与建筑安全意义重大。随着建筑技术革新,需持续关注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深化对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技术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推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王 文 强 . 高 层 建 筑 地 基 基 础 和 桩 基 础 土 建 施 工 技 术 分 析 [J]. 陶瓷,2024,(08):180-183.
[2] 张辉 春. 高层 住宅 建筑 地基 基础 和桩 基础 土建 施工 技术 研究 [J]. 居舍,2024,(19):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