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慧勘查理念下地质矿产工作模式优化

作者

王登伟

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  830000

一、引言

地质矿产勘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于保障资源供给、支持国家建设具有关键作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地质矿产工作模式面临诸多挑战。智慧勘查理念融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地质矿产工作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机遇。通过引入智慧勘查理念,能够实现地质矿产工作各环节的智能化、协同化与高效化,从而提升勘查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深入研究智慧勘查理念下地质矿产工作模式的优化,对于推动地质矿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传统地质矿产工作模式的不足

2.1 数据采集与处理效率低

传统地质矿产勘查的数据采集主要依赖人工实地测量和样本采集,过程繁琐且耗时。例如,在野外进行地质填图时,工作人员需徒步穿越复杂地形,逐点记录地质信息,效率较低。同时,数据处理多依靠人工分析,面对海量数据,不仅速度慢,还容易出现人为误差。像在分析地球物理数据时,人工解读图表不仅耗时费力,还可能因主观因素导致结果偏差,难以快速准确地为勘查工作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2.2 勘查流程协同性差

地质矿产勘查涉及多个环节,如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各环节之间往往缺乏有效协同。不同专业团队各自为政,信息沟通不畅,导致工作重复或衔接不畅。例如,地球物理勘探成果未能及时反馈给地质调查团队,使得地质调查工作无法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更精准的分析,从而影响勘查工作的整体进度和质量。

2.3 决策缺乏科学性

传统勘查决策主要基于经验和有限的数据,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在确定勘查靶区时,往往依赖专家的个人经验和少量的勘查数据,未能充分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例如,对区域地质背景、矿产成矿规律以及潜在资源量等因素分析不够深入,导致决策存在一定盲目性,可能错过一些有潜力的勘查区域,或者在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区域投入过多资源。

三、智慧勘查理念下地质矿产工作模式优化策略

3.1 数据采集与处理智能化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在勘查区域部署各类传感器,如地质传感器、地球物理传感器、地球化学传感器等,实时采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源数据。例如,通过在岩石中埋设地质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岩石的应力变化、温度等信息。借助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获取大面积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为地质解译提供丰富信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高效处理。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海量地质数据进行分类、聚类和模式识别,自动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如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析,识别地层、构造和矿化异常等信息。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数据间的潜在关系,为勘查工作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建立地质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共享和可视化展示,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查询和分析数据。

3.2 勘查流程协同化

构建一体化的勘查协同平台,将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各环节纳入统一平台管理。各专业团队在平台上实时共享数据和工作成果,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交互。例如,地球物理勘探团队在平台上发布勘探数据,地质调查团队可立即获取并结合自身工作进行分析,及时调整调查方向。通过平台进行任务分配和进度跟踪,明确各环节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勘查流程有序推进。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各专业团队提供虚拟协同工作环境。在 VR 或 AR 场景下,工作人员可以共同查看和分析勘查数据,进行虚拟勘查模拟,提前发现问题并优化方案。如在确定勘查钻孔位置时,各专业人员可在虚拟环境中根据地质、地球物理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模拟操作,确定最佳方案,提高勘查工作的协同性和效率。

3.3 决策支持智慧化

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能决策模型。综合考虑区域地质背景、矿产成矿规律、勘查历史数据等多源信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训练模型,使其能够预测矿产资源的分布和潜力。例如,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矿产预测模型,对勘查区域进行资源潜力评价。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为决策提供直观的信息支持。通过 GIS 平台,工作人员可以直观地看到各种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其与矿产分布的关系,辅助决策。引入专家系统,将专家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数字化表达,与智能决策模型相结合。当面对复杂的勘查决策问题时,专家系统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例如,在判断某一区域是否具有进一步勘查价值时,专家系统可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结合当前勘查数据给出综合评价和决策建议。

四、智慧勘查理念下工作模式优化的预期效果与挑战

4.1 预期效果

通过智慧勘查理念下工作模式的优化,预期将显著提高地质矿产勘查的效率和精准度。智能化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够快速获取和分析大量数据,为勘查工作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减少不必要的野外工作时间。勘查流程的协同化可避免工作重复和衔接不畅的问题,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决策支持的智慧化将使勘查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提高矿产资源勘查的成功率,有效降低勘查成本。同时,这种优化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更精准的勘查,合理规划资源开发,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4.2 面临挑战

在实施智慧勘查理念下工作模式优化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新兴技术的应用需要专业人才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目前地质矿产行业此类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不容忽视,大量敏感的地质数据在采集、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存在数据泄露风险,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此外,不同部门和专业之间的数据标准和格式存在差异,数据整合难度较大,需要统一数据标准,提高数据的兼容性和共享性。

结语

智慧勘查理念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工作模式,正在为地质矿产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全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该理念通过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地质勘查业务,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到分析处理的全流程智能化升级,构建了多方协同的勘查工作体系,并依托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种系统性的变革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勘查模式中存在的效率低下、信息孤岛、决策依赖经验等突出问题,从而显著提升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精准性、可靠性和整体效益。虽然当前在专业人才培养、数据安全保障、多源异构数据整合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持续突破,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协同推进,智慧勘查理念指导下的新型地质矿产工作模式必将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这不仅将为地质矿产行业的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也将更好地支撑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战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怡璨. 陕南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2024.

[2] 胡婕 . 国土空间概念下的滏口陉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研究 [D]. 河北工程大学 , 2024.

[3] 王浩宇 . 探地雷达和激光雷达融合的综采面煤层三维模型构建技术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 , 2024.

[4] 张娟 . 内蒙古煤勘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D]. 内蒙古财经大学 , 2023.

[5] 王珏 . 地质灾害大数据与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 [D]. 成都理工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