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生物学科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

陈新青

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学

摘要: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初中生学习生物这门学科主要是培养生物学科素养。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初中生生物教学的现状问题,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提出了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推广探究式学习,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这些策略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生物课堂上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为初中生生物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这对于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生物;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教育领域中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生物这门学科在自然科学中属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今在初中具体教学上面临着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当前信息化的背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的手段。作为教育工作者,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通过探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深入分析现代教学,根据生物这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以此为初中生物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先进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的手段,也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许多初中学校建设投入,但建设的水平存在着差异,部分学校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虚拟实验室,在生物教学中,能够利用图片,视频或者是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但仍然有一些学校由于资金和技术短缺等原因,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难以满足生物信息化教学的需求。

(二)教学资源开发情况

在开发生物教学资源这方面,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许多生物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在网络平台上,可以挑选生物,实验视频以及细胞结构动画等模拟软件,帮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生物知识,有部分教育机构也专门对初中生物教学推出了信息化产品,以数字化教材或者是在线题库等方式丰富了教学的资源,但教学资源的开发还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学校中师资缺少也无法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

(三)教学模式改革进展

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引入信息技术,推动了初中生物教学的创新。许多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了学生在生物这门学科上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拥有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让教学评价更多元化,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准确地了解学生对学习的掌握情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加强探索和实践,帮助学生学习进步。

二、初中生物学科素养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一)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

初中生物学科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许多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和教师都开始注重起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将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二)教学方法与资源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讲课模式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听课接受知识,没有主动思考的机会和学习探究的机会,实验课教学资源影响着核心素养的培养,生物学这门学科需要通过做实验来深入地掌握理论知识,也能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体验。但是现在在这些方面都存在不足,现有的教学内容更新得比较慢,缺乏了新鲜素材,并不能满足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

(三)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的现状

初中生对于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不高,由于传统生物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没有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学习生物比较枯燥,因此,对生物学的认知只停留在书本表面,随着初中生的学业压力增大,学生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主科科目中,忽视了生物学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限制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脚步。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够为生物学教学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生物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优化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多搜集一些教学资源,利用教学视频动画或者是图片的形式,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可以将抽象的生物概念,复杂的生物过程以直观生动的方式让同学们记忆了解。例如,在学习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展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到,在细胞分裂的不同阶段,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增强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讲述一些有关生态环境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学习《生物2》中的第5章节《损害生物环境的因素及其防治》,教师可以讲述以“海洋污染”为主题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海洋生物受到的威胁以及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讨论污染的原因、后果以及采取的措施,学生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态意识。教师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环境观。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为学生播放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视频,通过看这种教学视频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对于生态知识了解得比较透彻,也对生物课程的开展有一定的兴趣,看完视频之后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植物激素的研究,通过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但是细胞吸收水分和养料,还能回到原来的状态,植物激素是怎样培养细胞中分裂的重要因素呢?通过实验去产生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不忽略任何细节的习惯,通过反复实验直到成功。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就可以对知识理解的掌握更深刻,然后可以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实验方式表达出来,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有了良好的启发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学科素养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能够全面地促进学生生物学科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对初中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现状问题做探讨,提出的一套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教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为初中生在之后的生物方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健.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策略[J].天津教育,2024(4):165-167.

[2]蓝艳慧.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有效融合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4(10):0057-0059.

[3]张福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周刊,2024(27):55-57.

[4]孟庆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生物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4(5):0053-0056.

本文系南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的中学生物学情诊断与教学策略优化研究》(立项编号:NG145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