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技术分析

作者

刘威

葫芦岛市海达工程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省葫芦岛市 125000

   

引言

施工组织是水利工程建设的技术经济文件,是指导现场施工的纲领;项目管理则是确保工程目标得以实现的系统工程。二者贯穿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其科学性与有效性是工程成败的核心。因此,客观审视当前水利工程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的现实图景,识别痛点、难点,并探索现代化、精细化的管理之道,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1 水利工程的独特性与复杂性

工程规模宏大:投资巨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往往涉及数十亿甚至上千亿的投资,动用成千上万的劳动力、数百台大型机械设备,其规模之大、周期之长,非一般土木工程可比;技术复杂,专业性强:工程涵盖挡水、泄水、引水、发电、通航等多种建筑物,涉及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地基处理、金属结构安装、机电设备安装等多个高技术含量的专业领域,技术接口繁多,协同作业要求极高;自然条件制约显著:工程深受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施工导流、围堰填筑、基坑排水等措施直接与江河水流对抗,汛期施工安全压力巨大,复杂的地质条件如断层、裂隙、渗漏等,常给地基处理和边坡稳定带来严峻挑战;安全质量要求极端苛刻:水利工程,特别是大坝,被称为“头顶一盆水”的工程,其安全事关下游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重大基础设施的运营。任何微小的质量缺陷都可能酿成灾难性后果,因此其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的要求近乎“零容忍”;环境影响深远,社会关注度高:水利工程建设往往伴随着移民安置、土地淹没、生态改变等重大问题,涉及复杂的利益相关方协调,社会影响广泛,公众关注度极高,这些特性共同决定了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高风险、高难度的系统工程。若没有精密的设计和万全的准备,仅凭经验蛮干,必将陷入混乱、低效甚至危险的境地。而施工组织设计与项目管理,正是应对这些挑战、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神经系统”和“指挥系统”。

2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技术分析

2.1 施工方案的选择与优化

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的灵魂是水利工程独有的、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技术,需要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枢纽布置和工期要求,选择分期导流还是一次断流围堰,并设计相应的围堰结构、导流建筑物(如明渠、隧洞)和截流方案(立堵、平堵)。方案的选定直接影响到主体工程的施工条件、安全度汛和总投资。其中包括大坝填筑、基坑开挖、渠道开挖等。需进行土石方调配平衡计算,优化挖填方案,选择恰当的机械组合(如挖掘机、自卸车、推土机、碾压设备),确定铺土层厚度、碾压遍数和含水量控制,确保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大中型水利工程混凝土方量常以百万立方米计。需设计混凝土生产系统(搅拌站规模、选址)、运输方案(罐车、皮带机、缆机、塔机)、浇筑工艺(分缝分块、温控措施)和养护方案。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防裂技术,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另外针对复杂的地基条件(如软弱层、断层、裂隙),需采用桩基、防渗墙、高压旋喷、帷幕灌浆、固结灌浆等技术进行处理,确保建筑物基础稳定。

2.2 提升项目管理的精细化与协同化水平

推行全过程成本管控,建立以目标成本为核心的成本管控体系,加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广泛应用智慧化手段进行物料管理、机械调度,减少浪费;实施敏捷进度管理,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实时跟踪进度,精准识别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强化关键线路管理,确保关键节点目标实现;构建项目协同管理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打造集成了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等多方的统一信息管理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实时共享、流程在线协同,提升决策效率和透明度。

2.3 实施动态管理

对于水利工程,工期往往直接关系到流域的防洪安全、供水保障和发电效益。项目管理通过编制详细的进度计划(如网络计划技术),动态跟踪实际进展,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纠偏措施(如优化施工工艺、增加资源投入),确保关键节点和总工期目标的实现。拖延工期不仅会增加直接成本,更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机会成本。在巨额投资面前,成本控制至关重要。项目管理通过投资分解、成本预算、动态核算和决算审计,对每一笔支出进行严格控制。它致力于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价值工程、优化设计、减少变更、杜绝浪费等手段,将项目投资控制在概算范围内,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项目管理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标准、质量控制流程、质量检验制度和不合格品处理程序。从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到每一道工序的“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再到隐蔽工程的验收,质量管理贯穿始终,确保工程实体质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打造经得起时间和自然考验的放心工程 [1]。

2.4 构建智慧化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建设“智慧工地”:通过人员定位、智能视频监控、传感器物联网、无人机巡检等技术,对重大危险源、人员不安全行为、环境异常状态进行 24 小时实时监控和自动预警,实现本质安全;深化风险管理:建立全生命周期的风险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风险预测和智能评估。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并加强实战化演练;培育全员安全文化:通过系统性的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将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筑牢安全管理的群众基础[2]。

2.5 全面贯彻绿色建造理念

将生态环保要求前置,在施工组织设计中专章编制绿色施工内容,明确环保目标、具体措施和责任人;推广应用绿色技术与材料,大力推广节能机械设备、环保工艺工法(如绿色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施工降水综合利用等,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建立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对项目的绿色施工水平进行量化考核和评价,并将其与企业信用评价、奖项评定等挂钩 [3]。

2.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积极引进具备国际视野和大型项目经验的高端管理人才;构建学习型组织,建立常态化的培训体系,鼓励员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沉淀和共享项目经验教训;鼓励管理创新与技术革新,设立创新基金,鼓励项目管理团队在组织模式(如 IPD 模式、工程总承包 EPC 模式下的管理创新)、管理流程、工具应用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4]。

结束语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是一项融合了工程技术、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复杂系统工程。传统的施工组织设计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而现代项目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正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深刻变革。同时,要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不断完善项目管理体系,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高质量、高效能、高水平地推进,为国家水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构筑更加坚固的屏障,造福当代、惠及千秋。

参考文献:

[1] 王丽娟 , 王学 .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技术分析 [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4,52(11):83-85.

[2] 张志强 . 吉林省水源地污染治理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计划研究 [D]. 吉林大学 ,2015.

[3] 罗志宏 . 疏浚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研究 [J]. 中外企业家 ,2012,(12):95-97.

[4] 彭露 . 价值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 [J]. 价值工程 ,2010,29(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