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构建中的作用

作者

刘剑亮

福建省宁化滨江实验中学 365400

一、情境教学法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内在契合性

(一)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内核

情境教学法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通过主动建构意义实现知识内化”。其核心特征表现为情境真实性、互动性与任务驱动性:真实情境为语言运用提供载体,互动过程促进思维碰撞,任务驱动则明确学习目标,三者共同构成“感知—理解—运用”的学习闭环。在语言教学领域,情境教学法打破了“重语法讲解、轻实际运用”的传统模式,使语言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与高中英语教学中“以用促学”的理念高度一致。

(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实需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明确要求,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需培养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境和交际需求,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完成各类文体的写作任务,体现思维的逻辑性与创造性”。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常见的主题体系,当前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一是写作主题与学生生活、教材主题衔接不足,如围绕“跨文化交流”主题写作时,缺乏具体生活场景支撑,学生易陷入“泛泛而谈”;二是教学过程以“模板背诵 + 范文模仿”为主,忽视教材中“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学生写作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化表达;三是评价聚焦“语法正确性”,忽视对内容完整性、逻辑连贯性的考量,与教材中“过程性评价”要求脱节。而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契合教材主题的写作情境,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实现“以情境促表达、以表达促思维”的教学目标。

二、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构建中的核心作用

(一)定位教学目标: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育”

传统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目标多局限于“掌握书信、议论文等文体格式”“正确使用时态与从句”等知识层面,而情境教学法推动教学目标向“素养维度”升级,且与教材主题素养要求深度契合。例如,在围绕“人与社会”主题下的“校园活动策划”写作单元中,传统目标可能设定为“学会撰写活动通知”,而情境教学法下的目标则重构为:1. 能根据活动主题(如“校园文化节”)设计通知内容,体现信息完整性与针对性,落实教材中“信息提取与整合”的能力要求;2. 能在写作中融入对活动意义的思考,展现逻辑思维能力,契合“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素养目标;3. 能通过修改完善文本,培养严谨的语言表达习惯,符合教材中“语言精准性”的训练要求。这种目标定位以情境为载体,将“语言知识、思维能力、文化意识”三大核心素养融入其中,确保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教材理念高度契合。

(二)优化教学内容:从“碎片化素材”转向“情境化任务”

教学内容的碎片化是导致学生写作逻辑混乱的重要原因。情境教学法以“完整情境任务”整合教学内容,使写作素材与教材主题、真实需求紧密关联。以“人与自然”主题下的“环境保护”写作为例,传统教学多提供“污染类型、环保措施”等零散词汇与句型,而情境教学法则结合教材中“生态保护”相关单元内容,设计“给社区居委会写一封关于改善小区垃圾分类的建议信”这一完整任务:首先提供教材中“垃圾分类知识图表”、小区垃圾分类现状调查数据等素材,帮助学生衔接已有知识、了解问题背景;其次明确写作要求,如“需包含问题现状、原因分析、具体建议三部分”,呼应教材中“问题解决型写作”的结构训练;最后补充相关表达,如“environmental awareness(环保意识)、waste classification(垃圾分类)”,强化教材词汇的实际运用。通过情境化任务设计,学生能清晰把握写作逻辑,避免内容碎片化,同时深化对教材主题的理解。

(三)革新教学过程:从“单向讲解”转向“多向互动”

情境教学法推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形成“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四阶互动模式,契合教材“任务型教学”思路。情境导入结合教材主题(如“人与自我”),用多媒体(本地景点视频)衔接文本与生活,激发表达欲;自主探究依托教材支架(如邮件范文),提供工具引导分析写作要素,落实“语用得体性”;合作交流以小组讨论(如班级公约条款)完善内容,呼应“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搭建平台(校园公告栏、社区提交),体现“成果应用”,增强写作成就感与动力。

(四)完善教学评价:从“单一评分”转向“多元反馈”

情境教学法推动高中英语写作评价从“单一评分”转向“多元反馈”,契合教材“过程性评价”体系。评价主体上,除教师评价外,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参考教材“写作评价量表”,如“英语演讲稿”写作中,学生按“内容逻辑、语言流畅、情感表达”自评互评,教师结合情境补评,形成“三维合力”,落实“自主反思”要求;评价标准上,突破“语法正确率”,构建“内容适配、逻辑连贯、语言得体”三维体系,呼应教材“综合语言能力评价”,如“给笔友回信”中,从回应问题、段落衔接、语气适配度衡量质量,避免评价片面。

三、情境教学法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实践案例与反思

(一)实践案例:“校园志愿者招募启事”写作教学

以高二“应用文写作”单元、“人与社会”主题为例,用情境教学法构建模式:情境创设时,播放校园志愿者活动视频,结合教材“志愿服务”材料,布置“写招募启事”任务,衔接教材与生活;任务拆解中,引导分析启事三要素,提供教材范文框架与相关词汇;写作实施阶段,学生初稿后参照教材评价表互评修改;成果应用时,优秀作品发校公众号用于招募,获学生认可。教学后,学生写作均分提 12.3 分,“内容完整”“语言得体”指标提升显著,印证该方法成效及与教材的契合性。

(二)实践反思与优化方向

情境教学法虽显成效,但仍有改进空间:一是部分情境与学生生活、教材主题衔接不足,如“国际交流”主题下“国际会议邀请函”写作,学生缺乏体验,需挖掘教材“跨文化交际”案例,结合校园“国际文化周”设计情境;二是任务难度梯度不合理,基础薄弱生难完成复杂任务,需参考教材 “分层任务”思路,通过“基础层补邀请函信息、提升层自主撰写”适配不同学生。未来需优化情境设计与教学支架,推动其与教材理念深度融合。

四、结语

情境教学法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重构提供核心支撑,通过定位素养目标、优化教材适配的情境内容、革新互动过程、完善多元评价,推动写作从“机械模仿”转向 “真实表达”、从“知识积累”转向“能力迁移”。核心素养背景下,未来需深化其应用,加强与教材理念融合,完善“情境—认知—能力”一体化模式,助力学生提升写作素养,实现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海燕 . 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J]. 英语画刊 ( 高级版 ),2020,(28):60.

[2] 王国和 . 试论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及反思 [J]. 中学生英语 ,2018,(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