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
包龙康 高俊霞
宕昌县阿坞九年制学校 岷县清水镇郭哈村幼儿园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国家与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不再只是单一学科的教育,而是育人的教育是素养的教育,所以当前阶段教学正在逐步的由单一学科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科融合的方向转变。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到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而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具的学科不仅仅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载体,更是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的纽带与桥梁。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探索语文与历史、科学、数学、艺术等其他学科领域的融合路径让学生能够在多维学科的融合中实现思维的发展,进而有效地助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跨学科教学理论内涵与时代要求
跨学科教学所强调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上的交叉,还要求教师去主动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新的思维模式,以更新的价值理念引领学生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应知识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在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实现多元与全面的发展。
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课时教学为例,在教学的前期阶段,教师首先可以对课文进行针对性讲解,让学生感受“济南的冬天”。例如“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通过课文讲解将学生引入到“济南的冬天”中,以更沉浸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指导,例如提问学生“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是没有风声的这究竟是文学的夸张,还是真实的地理现象?”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地理方面进行探索,让学生利用地理学科知识,从济南的地形、纬度位置、气压带和风带等角度,科学分析济南冬天“温晴”的气候成因。通过这样的学科融合,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济南冬天的“温晴”,还能让学生知其“美”,更知其“所以美”,更好的推动学生发展。
二、多维赋能的课堂模式与活动策略
跨学科教学不仅仅是需要教师将两个学科或者多个学科进行内容的整合,更需要探索多维的教学模式。让教学能够在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同时实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内化与理解,进而助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以《纪念白求恩》课时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提炼文章的核心,即引导学生理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在引导学生理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历史学科介绍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使学生认识到白求恩精神的现实意义。例如通过短视频的形式为学社提供当时抗战的艰辛,生活条件的艰苦,让学生通过历史背景更深刻的去体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内涵与精神。之后,教师可以拓展视角,将白求恩精神与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事迹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写演讲稿,并上讲台进行演讲发言,这样不仅仅能够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内化理解责任与担当,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更好的助力学生成长。
三、多元互动的项目教学与作业设计
在做好了课堂的多维探索之后,教师还需要将教学视野扩展到学生的课后生活当中来。通过多元互动的项目教学引导学生去主动地进行作业实践,这样不仅能够突出教学的开放性、综合性与探究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学科整合的多维情境中实现所学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以《最后一次演讲》课时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我的演讲”的主题项目,引导学生以语文为基础开展综合性学习。学生首先需要研读课文,理解闻一多先生演讲中传达的政治智慧与人道精神。之后,教师需要结合历史学科查阅相关背景,梳理演讲的历史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现代影视作品的片段,既是让学生通过影视片段理解文章,同时也是让学生在影视作品的对比中加深印象。最后,教师可以开展学科融合的作业设计。例如让学生模仿影视作品演讲,并通过视频的形式上传到班级群组中。或者是通过海报、手抄报、PPT 设计“宣传稿”,通过这种跨学科的项目化作业,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还在合作探究中锻炼了表达与创造力,使语文学习真正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探索当中以跨学科为基础进行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创新的必要路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师所做的不仅仅是理论的引领,还需要做好课堂的赋能,让学生能够“以语文之道,通学科之理”,让语文成为学生综合发展的广阔舞台,为学生之后的学习与人生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积春 . 新课标视域下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J]. 学周刊 ,2025(23).
[2] 杜更生 . 跨学科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J].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18):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