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的趣味性策略研究

作者

阿依古丽·麦合木提

和田市伊里其乡阿勒米力克小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 848000

引言

歌唱是儿童体验音乐、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好奇心强,对生动有趣的活动更感兴趣。传统的、过于强调技巧训练的歌唱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降低学习热情。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探索并实施有效的趣味性歌唱教学策略至关重要。这不仅能激发学生“想唱”、“爱唱”的内在动力,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音乐素养和合作能力。

一、游戏化策略:玩中学,唱中乐

游戏化并非简单玩耍,而是将歌唱技能训练巧妙转化为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其核心在于将音乐知识与游戏元素有机结合。以人教版《小燕子》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三个递进式的游戏环节。在节奏训练环节,教师先示范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型X X X X | X -,学生通过节奏接龙游戏进行模仿和传递。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掌握了歌曲的基本节奏结构。

音准训练采用旋律爬山的游戏方式。教师用柯尔文手势表示旋律走向,学生根据手势变化调整音高,重点练习小燕子,穿花衣这句的音准。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音高的相对关系。在歌词记忆环节设计歌词拼图活动。将打印好的歌词卡片打乱顺序,学生分组合作拼出完整歌词。演唱时加入模仿燕子飞翔的动作,使歌词记忆更加生动。最后通过小组展示,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学习成果。这些游戏设计都紧扣《小燕子》的教学目标,既保证了教学的系统性,又通过趣味化的方式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情境化策略:身临其境,情动而歌

情境化教学是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重要策略,通过创设与歌曲内容相契合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激发情感共鸣,提升歌唱表现力。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比如教师可结合《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进行情境化教学设计。首先通过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我们正走在春天的田野上,嫩绿的小草从泥土里探出头,五颜六色的野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摆,远处传来布谷鸟的叫声 ... 这样的描述能帮助学生建立画面感。接着,教师可以准备春天的风景图片,或者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春天的自然景象,同时播放鸟鸣、溪流等自然音效。这些视听元素能够营造出浓厚的春天气息,为演唱做好情感铺垫。在实际演唱环节,可以设计简单的情境表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歌曲中提到的红花、绿草、小黄鹂等形象,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比如唱到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时,扮演树木的学生可以轻轻摇摆;唱到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时,可以用手臂做出波浪的动作。但需注意,过于复杂的情境布置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简单有效的肢体动作和表情配合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互动合作策略:共享声音,体验和鸣

互动合作策略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音乐互动,来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让他们体验到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和团队协作的价值。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参与性和互动性,有助于建立积极的音乐学习氛围。在实施互动合作策略时,教师可结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进行教学设计。在师生互动方面,采用问答唱的形式,教师演唱小船儿轻轻,学生接唱飘荡在水中,通过这种对话式的演唱增强互动性。还可以运用手势指挥,教师用手势提示学生注意歌曲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这一句的渐强处理。生生合作环节设计为分组演唱活动。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第一组演唱主旋律,第二组用“啦”音伴唱,形成简单的二声部效果。演唱结束后开展小小评委活动,引导学生用具体语言互相评价,如第一组的节奏很稳、第二组的伴唱音量可以再大一些。这样的互动既培养了音乐表现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课堂最后设置音乐展示角,每个小组轮流完整演唱歌曲。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展示氛围,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具体肯定,比如你们的表情很投入、这次的音准比上次进步了。通过这样的展示机会,学生能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整个教学过程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师生互动到生生合作,再到集体展示,形成完整的教学闭环。

四、技术助力策略:简易工具,增添新意

适度运用简易、普及的教育技术工具,能为歌唱课堂注入新鲜感,提供辅助支持。以《小星星》这首经典歌曲展开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不同版本的歌曲范唱,包括教材配套的标准版本和童声合唱版本,让学生通过对比聆听感受不同的演唱风格。在学唱环节,使用音频编辑软件将伴奏调整为慢速、中速、快速三个版本,便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练习速度。接着,教师用 PPT 制作动态的星星闪烁节奏图谱,将一闪一闪亮晶晶的节奏型用闪烁的星星图案直观呈现。旋律教学时,用动画方式展示音符在五线谱上的高低变化,帮助学生理解“高高挂在天空中”这句的音高走向。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标注乐句,让学生清晰看到歌曲的结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入智能钢琴等音乐启蒙 APP。这类应用通常包含跟唱评分、录音回放等功能,学生演唱后可以立即听到自己的声音,并与原唱进行对比。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使用 APP 中的节奏游戏模块,通过击打屏幕上的星星图案来练习歌曲节奏。这些技术手段不仅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也提供了即时的学习反馈。

结语

提升小学歌唱教学的趣味性,核心在于尊重儿童的天性,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将趣味元素自然、有机地融入教学目标与过程。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化活动、生动的情境创设、丰富的互动合作形式以及恰当的技术辅助,教师能够有效点燃学生的歌唱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参考文献:

[1] 郑 燕 玲 . 小 学 歌 唱 教 学 中 的 趣 味 发 声 训 练 [J]. 黑 河 教育 ,2022(8):69-70.

[2] 叶凤燕 . 留住美的声音扣动心弦——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声音训练探究[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12):99-101.

[3] 张媛媛 . 趣味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外交流 ,2021,28(6):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