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速公路施工企业“支部建在工区”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作者

韩张家慧

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443000

1.“支部建在工区”的组织建设与运行机制

1.1 组织架构的设置与优化

工区党支部的设置并非简单复制机关模式,而是根据项目规模、工区划分、党员分布等实际情况灵活组建。通常以相对独立、承担重要施工任务或地理位置集中的工区(如路基工区、桥梁工区、隧道工区、梁场等)为单位设立党支部或联合党支部。支部委员会成员由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党员骨干担任,明确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等职责分工,确保支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同时,清晰界定工区党支部与项目指挥部临时党委(党总支)以及公司上级党委的隶属关系,建立顺畅的请示汇报、信息沟通和工作联动机制,确保上级精神及时传达、基层情况有效反馈,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组织网络。

1.2 党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针对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点多线长、人员流动频繁的特点,工区党支部的首要任务是摸清党员底数,做好流动党员的“归巢”管理。通过细致排查,将分散在各个施工班组、协作队伍中的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和流动党员纳入支部管理,及时接转组织关系或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在工区一线积极开展党员发展工作,注重从技术能手、业务骨干、优秀青年员工中培养和发展新党员,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严格落实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利用工余时间、雨天停工等契机,结合工地实际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确保党员教育管理不因施工繁忙而“掉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工区一线得以彰显。

2.“支部建在工区”的核心实践路径

2.1 强化思想引领与政治保障

工区党支部是项目一线思想建设的“桥头堡”。支部通过组织党员和职工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以及上级党委指示精神,特别是关于交通强国、质量安全、绿色发展等方面的要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紧密结合项目阶段性目标和急难险重任务,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先进典型宣传和攻坚动员,将项目建设的重大意义、面临的挑战、肩负的责任讲深讲透,有效激发全体参建人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奋斗激情。同时,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确保项目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把好关、定好向,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2.2 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深度融合是“支部建在工区”模式的价值所在和成功关键。支部工作主动嵌入施工生产全过程,避免“两张皮”。最直接有效的载体是广泛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突击队”、“技术攻关小组”,将党旗插在关键工序、难点工点。党员骨干带头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在隧道掘进、桥梁架设、路基攻坚、抢险救灾等关键时刻冲锋在前,解决技术难题、优化施工方案、提高工效。党支部积极参与工区生产调度、安全质量检查、成本分析、物资管理等环节,组织党员围绕安全生产、质量控制、技术创新、降本增效等主题建言献策、开展监督,将党组织的监督保障作用渗透到项目管理的神经末梢,实现党建工作与施工生产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3.“支部建在工区”的主要成效体现

3.1 显著提升项目生产效率与攻坚能力

工区党支部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组建党员突击队和技术攻关小组,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直接作用于施工生产最前沿。在面临工期紧张、技术复杂、环境恶劣等挑战时,党员骨干带头冲锋,优化施工组织,攻克技术难关(如复杂地质隧道掘进、大跨径桥梁架设、特殊路基处理等),有效缩短了工序衔接时间,提高了单日作业效率。特别是在应对突发险情(如地质灾害、恶劣天气)或抢抓关键节点(如通车目标)时,党支部能迅速动员、高效组织,形成强大的攻坚合力,确保重要节点目标如期甚至提前实现,整体施工进度得到有力保障和显著提升,为项目按期优质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3.2 有力保障工程安全质量与合规建设

安全与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工区党支部深度融入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组织党员带头学习并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常态化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安全监督岗”等活动,党员主动排查隐患、制止违章,显著提升了全员安全意识,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率。在质量管理方面,党员技术骨干带头执行工艺标准,严把材料关、工序关、验收关,积极参与 QC 小组活动,推动工艺创新和质量通病防治,有效提升了工程实体质量和外观品质。

3.3 有效增强团队凝聚力与核心战斗力

工区党支部成为凝聚人心、稳定队伍的核心。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党支部及时了解并尽力解决职工(尤其是农民工)在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如改善食宿条件、组织文体活动、协调工资发放、提供法律援助等),营造了“家”的氛围,极大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降低了人员流失率。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无私奉献的榜样力量,有效感染和带动了周围职工,激发了全体参建人员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显著增强。

3.4 积极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与品牌价值

“支部建在工区”的模式本身及其产生的积极效果,成为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展示自身实力、管理水平和责任担当的重要窗口。规范有序的支部活动阵地(党员活动室)、飘扬在工地的党旗、冲锋在前的党员身影、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和谐稳定的路地关系,都直观地向业主、监理、地方政府及沿线群众传递了企业的正面形象。特别是在完成重大攻坚任务、应对突发事件、履行社会责任(如抢险救灾、帮扶地方)过程中,党支部发挥的组织优势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往往成为媒体报道的亮点,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社会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这种基于扎实党建工作和卓越项目绩效形成的良好口碑,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信任、获取项目的重要软实力和无形资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品牌基础。

结论

“支部建在工区”模式是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成功实践。其一,通过组织下沉与制度保障,破解了项目一线党建“虚化弱化”难题,使党支部成为工区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其二,以思想引领、生产融合、服务群众为核心路径,实现了党建与进度、安全、质量等核心业务的同频共振,推动项目管理效能全面提升;其三,该模式不仅优化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锻造了高素质团队,更通过展现国企责任担当,显著提升了企业社会美誉度与市场竞争力。未来需进一步深化标准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与长效机制探索,为新时代工程建设领域党建引领提供持续动能。

参考文献:

[1] 张立华 . 工程项目党建与生产深度融合路径研究 [J]. 建筑经济,2022, 43(5): 45-49.

[2] 交通运输部党委 . 关于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 [Z].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