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女性的符号呈现与解析
肖俊逸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0 引言
国务院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了女性是全民健身工作的重点实施对象,女性群众体育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指出“女性体育运动要以女性自我的身心健康、生活康乐为核心。”[1]
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开放后,经过四十多年发展,社会和经济取得巨大进步,我国的社会结构已从生产型逐步转型为消费型,经济得到繁荣发展,极大解放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文化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在这期间,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女性增强了自主意识和独立性,女性在教育、就业等方面能够获取比以往更加丰富的机会和资源。女性对身体观念也发生明显的转变,除了护肤品、医美美容、服饰等的消费以外,健身房也成了女性消费的重要场域。女性希望通过健身运动来保持健康状态和塑造理想形体。[2]截止到 2023 年 12 月,全国健身会员为 6975 万人,健身人口渗透率为 4.89%c 。女性仍是健身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女性健身消费者占比达 55.41%,高于男性。[3] 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到健身房,健身房不再是男性的专有场域,而成为男性和女性共同的生活空间,健身房女性人数日益增高,象征我国女性地位的崛起。
1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女性体育健身发展的促进作用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作为当代思想界的重要派别,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女性解放的理论精髓。这一思潮将追求性别公正与社会主义、人类解放的理想相融合,强调女性解放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探讨性别不平等、男女权益及社会变革等议题上,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展现出其独到的分析视角。[4]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首次在理论和实践中推动了女性体育健身的发展。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在促进女性体育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提升了女性在体育领域的参与度和成就。[5]
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女性平等参与的领域之一。运动健身可以帮助女性改善身体状况的实践活动,它不仅可以提升女性的健康水平,而且女性通过规律的运动,可以显著改善心血管健康、增强肌肉力量、提高代谢率、增强免疫力、释放压力、改善情绪。在社会主义国家,体育不仅被视为增强人民体质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也被视为塑造社会主义新型人的重要途径。
2 经济自由意识的符号表达
2.1 职业女性的经济自主与健身投资
经济自由是健身房女性的显性符号。经济自由的意识使女性有了更多选择职业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可能性,职业女性实现经济独立后,拥有对财产自由分配的权利,对自身进行投资。经济独立女性将健身视为自我增值的消费选择 , 这类女性通常会更加注重健康和生活质量。健身不仅有助于保持体形,还可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风险,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2.2 家庭主妇的隐性经济自由
在健身房中也可以看到家庭主妇的影子,虽然她们的生活重心主要围绕着家庭,但由于女性地位的崛起,她们在家庭的地位也大大提高,丈夫会固定给她们家庭的开销费用和生活费“酬劳”。除此之外,她们还学会理财、短视频带货、微商带货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增加收入,使得她们在经济上不需要完全依赖丈夫,获得了一定的家庭事务决策权、经济支配权和个人生活自主权。由此,她们利用空闲时间去健身房进行健身活动。
2.3 经济自由对性别秩序的浅层重构
在经济自由的意识框架下,社会生产的需要与性别秩序的重构成为重大议题。社会生产的需要推动女性经济自由意识的觉醒。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一些北美的女性运动倡导者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应用于家务劳动分析,主张妇女应当争取家务劳动获得报酬。西尔维亚·费德里奇等学者反对此观点,认为女性应专注于推动薪酬平等,扩大女性在有偿劳动力市场中的机会,并促进家庭内部无偿劳动的平等分配。无论是职业女性通过社会劳动获得经济自主权,还是家庭主妇通过微商或短视频带货实现补充收入,其共同点在于将健身消费视为自我投资的实践。健身房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不仅为女性提供了就业机会,还成为她们塑造自我形象、挑战性别秩序的重要场所。
3 身体力量的符号颠覆
3.1 传统审美中的女性身体符号
传统审美观念中,女性身体往往被塑造成柔弱、纤细的形象,而力量健壮的女性身体则被视为不符合女性特质。在奥林匹克运动诞生之初,女性群体并没有参与体育的权利,甚至被要求不能进入运动场观看比赛。直到 1896 年第一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女性才第一次作为观众参与到体育赛事当中,1900 年第二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一次出现女性运动员的身影。很多人认为女性的身体更为脆弱,这意味着女性不应参与体育活动,因为过于剧烈的体育活动可能会损害女性的身体健康,甚至可能影响她们的生育能力。奥林匹克组委会后来只承认女性有资格参与奥运会,但限制女性只能参与那些不需要过多运动量且能展示女性体态美感的项目,例如体操、网球、花样滑冰等。直到 1928 年,才对女性运动员开放了少量的短距离田径项目。大多数女性经常被冠以、被教导为安静、温柔、贤惠,虽然女性在力量、速度、爆发力上都不敌男性,但让她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照顾家庭以及生活琐事上,这剥夺了女性参加体育运动的机会,而男性则有更多的时间和理由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这进一步增强了男性的力量,削弱女性的力量、巩固女性的柔弱的印象。这样的对比无疑对女性来说是不公平的。
3.2 女性运动员的力量符号重构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妇女解放进程的逐步加快,这种单一、刻板的审美观念开始发生改变,女性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逐渐有了保障。女性运动员的诞生,不仅是体育竞技领域的突破,更是对女性形象重塑的深刻体现。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以其强壮的体魄和卓越的竞技成绩,打破女性身体的固有认知。她在奥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成绩,不仅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更为女性树立了力量与强健的榜样。在 2024 年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上,涌现出许多“她”力量。21 岁的郑钦文为中国乃至亚洲赢得第一个奥运网球单打冠军,她充满阳光的肤色、充满力量的肌肉线条以及每球必争的信念让每个人折服。在奥运赛场上她们身上绽放的磅礴生命力和力量感鼓舞着每一个女性,鼓励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到健身房,健身房成为女性挑战性别刻板印象、追求身体自主的重要场所。
3.3 健身房中的符号多元化实践
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影响下,女性开始认识到身体的力量与自主性,从而在健身房中塑造出一种全新的女性形象。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健身房中投身于力量训练,追求健康、强壮的身体,如Cross Fit、举重等运动项目,均在女性中收获越来越多的粉丝。在这种背景下,女性审美的多样化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女性开始摆脱传统束缚,拥抱力量与健壮,展现出自信、独立的精神风貌。这种审美观念的转变,不仅有助于消除性别歧视,还为女性提供了更多元、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力量健壮的女性身体成为了一种挑战传统、追求平等的重要象征。健身房中女性形象的呈现,充分展示了女性在体育、社会等方面的崛起。
4.1 社会变迁与健身消费的兴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活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新自由主义的经济观念驱动下,健康的生活习惯被广泛提倡,这一文化趋势在大众媒体中得到了深入的传播和强化 , 使得各种运动逐步成为女性热衷追求的流行趋势。拥有健壮的体魄、端正的容貌和出色的体型是女性的关键身体素质,它们不仅是女性的外在展现,也是她们能力的核心部分,这有助于她们在劳动市场上增强竞争力。同时,公共假期的增加以及家政行业的出现,让女性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从事休闲活动,并把重心放在个人的身心调节和精神追求,而健身房正好满足了女性的休闲需求。
4.2 消费异化中的身体规训
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的膨胀不仅塑造了一种以消费为中心的女性审美观,还加剧了女性对自身形象的焦虑和束缚。随着消费主义的盛行,女性在健身房的形象逐渐被商品化。健身产业通过私教课程、装备营销等,将女性身体纳入资本规训体系。为了迎合市场口味,健身房女性往往被塑造为拥有完美身材、时尚装扮的“消费偶像”。在这种消费异化的背景下,女性在健身过程中的关注点不再是健康和自我提升,而是追求符合消费主义审美的身材和形象。诸如瘦身、塑形等健身项目、健身装备成为女性消费者竞相追逐的目标,而健身房则成为了展示和炫耀消费实力的场所。消费异化加剧了女性在健身房的形象焦虑,女性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还追求身体形象的“完美”,将自我价值物化为身体指标。这种追求使得女性在健身过程中容易陷入对身材、体重和容貌的过度关注,从而忽视了健身本身的意义。
4.3 消费异化的实践困境
精致多元的消费模式加剧了女性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地位。在健身房这一场域,女性往往需要承受来自社会和同性的压力,要在追求完美形象的过程中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不仅限制了女性在其他领域的全面发展,还可能加剧性别歧视和压迫。为了摆脱这种束缚,女性需要重新审视健身的意义,关注健康和自我成长,而非过度追求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所推崇的“完美”形象。女性才能在健身房中真正实现自我解放,走向全面发展。
5 结语
健身房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空间,女性在健身房中的消费行为不再仅仅局限于追求健康,更是对生活品质的一种追求。当代女性的健身实践具有三重社会意义:经济层面上,体现了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文化层面上,促进了性别观念的革新;政治层面上,彰显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但消费异化现象表明,真正的性别解放仍需超越资本主导的审美标准。据此,体育政策应完善公共健身服务供给,加强健身行业监管,将性别平等教育融入体育课程体系,进一步让女性实现解放。
参考文献:
[1]熊欢 . 新中国妇女体育 70 年发展的社会动力与历史经验 [J]. 体育科学 ,2020,(07):31-39.
[2]赵晗. 健身实践中女性身体的挑战与重塑[D].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2023.
[3]三体云动数据中心 .2023 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简版)[R/OL]. https://mp.weixin.qq.com/s/rMmjmjxMfocTusttNt-yeA
[4]李训涛 .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启示 [J]. 今古文创 ,2024, (10): 68-71.
[5]钟路.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从概念变迁到论域转换[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 2020, 6 (06): 9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