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管理措施研究
涂佳杰
湖北大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黄石 435000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是现代化工业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装配式建筑建设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程质量,减少施工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装配式建筑以其工期短、资源利用高、施工环保等优势,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预制构件的制造与安装是关键环节,施工安装技术的规范性直接影响项目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效益。因此,掌握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显得尤为重要。
1 装配式建筑施工特点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主要是将预制构件在工厂完成生产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这种技术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保证建筑构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降低现场施工作业的难度,节省施工时间。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流程具有统一性,可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从而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装配式建筑的主要施工流程包含工厂预制构件、构件运输与堆放管理、施工现场组织安装、施工后验收等环节。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推动建筑行业向标准化、模块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符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2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2.1 构件连接技术
构件连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根据构件的材料、形状和安装环境,合理选择连接技术至关重要。在钢结构装配中,焊接是一种常见的连接方法,其具有高强度和持久性,可将构件紧密融合。然而,焊接技术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操作不当可能产生应力集中,影响结构的承载力。相较于焊接,螺栓连接适用于装配式建筑中许多不同类型的材料连接,尤其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安装中应用广泛。螺栓连接能提供较强的连接强度,并且允许后续拆卸或调整,具有较高的灵活性。随着预制构件设计的模块化发展,插入式连接和卡扣式连接等新型技术逐渐被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中,简化了现场的安装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
2.2 安装精度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构件的位置、角度和高度均需符合设计要求,偏差过大会对结构整体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安装控制需采取高精度的测量控制手段,如激光测量仪、全站仪等,实时监测构件的位置和角度。这些先进设备可以提供毫米级的精度,从而将误差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此外,施工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校准技能,能迅速识别和校正安装过程中的微小偏差。对于大型构件和高空作业中的构件安装,辅助支架和定位器可以有效提高安装精度,通过支撑构件并使其保持在设计位置上,确保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构件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多次复核,确保构件的各项参数均符合设计要求。在整体结构完成后,再次进行全面的检测,确保安装精度达到标准,为后续的工程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2.3 防水防护处理
由于构件间的缝隙及节点处在安装过程中可能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受到雨水、湿气等因素的侵蚀,因此需要对这些关键部位进行防水处理。密封胶是常用的防水材料,适用于缝隙较小的连接部位,通过填充缝隙并形成密封层,有效阻隔水分渗入。对于较大接缝或长时间暴露的部位,可采用止水带进行处理。止水带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能承受构件间的轻微位移,适用于受力较大的节点区域。防水膜作为一种新型的防水材料,在装配式建筑中逐渐得到应用,其通过形成一层保护膜将结构表面与外界空气隔绝,适用于外墙和屋顶的防水保护。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施工后应定期对防水层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修补损坏部分。
3 装配式施工技术应用中的管理策略
3.1 加强材料管理
(1)施工企业应合理选择建筑材料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材料供应顺畅无阻。具体操作上,管理人员应深入市场调研,选择市场口碑优良、产品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并对关键材料的核心性能指标进行严格评估,确保满足施工技术规格要求。(2)在材料运输环节精准把控,力求在时间与成本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施工单位应制订周密的运输计划,确保材料按时抵达施工现场,满足项目建设的紧迫需求。同时,要避免过度囤积材料,以免物资管理不善而引发现场混乱,增加建筑工程的管理成本。
3.2 应用 BIM 技术
在工程施工期间,可在预制构件拼装环节引入 BIM 技术:(1)建立工程项目的三维模型,为科学合理的拼装流程设计奠定坚实基础,通过 BIM 技术的模拟分析功能,对比多种拼装方案,并选出既安全高效又经济适用的方案,有效降低施工成本。(2)进入拼装环节,基于 BIM 模型将传统的二维施工图纸转化为直观的三维模型,方便管理人员理解与掌握复杂节点信息。借助三维模型,管理人员能轻松监控预制构件的拼装过程,确保每一步操作精准无误,从而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3)利用 BIM 软件进行碰撞检测分析,提前发现并解决预制构件与基础结构、水电系统、暖通设备等各专业之间的潜在冲突。通过模拟不同专业间的交互情况,精确识别出碰撞点,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碰撞部位进行优化调整,避免返工引起进度延误和成本增加等问题。
3.3 施工风险控制
加强施工风险控制是指施工单位要高度重视预制构件及各类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针对作业环境复杂多变的区域,落实防潮、防损措施,减少机械设备的意外碰撞。同时,科学规划物资设备的布局,设置安全间距,以维护现场施工秩序,保障物资安全。针对项目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类挑战与问题,应制订科学的应急响应预案以应对突发状况。在此基础上,持续优化施工问题处置机制,确保施工潜在风险均在可控范围内。
3.4 建立监督机制
(1)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该体系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汇聚技术精英与管理骨干,形成一个跨职能的监督团队。施工期间,对施工准备、图纸审核、构件生产、现场拼装的每个关键环节实施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确保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2)为进一步提高监督效能,施工单位引入先进的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人员、机械、材料流动情况进行 24 小时不间断监控。(3)建立监控数据反馈机制,确保收集到的信息能迅速转化为管理决策的依据,有助于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制订适宜的奖惩制度,激发施工班组的积极性,提升施工团队的整体效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为实现建筑工程行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推动现代化城市的开发建设,须重视新型建筑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当前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技术类型,可有效提升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需加强技术控制工作,确保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鲍 仙 君 . 装 配 式 建 筑 施 工 技 术 管 理 措 施 分 析 [J]. 散 装 水泥 ,2023,(02):76-78.
[2] 张莎莎 , 樊虹利 .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分析 [J]. 科技资讯 ,2022,20(16):87-89.
[3] 王 永 建 . 浅 谈 装 配 式 建 筑 施 工 技 术 管 理 要 点 [J]. 房 地 产 世界 ,2022,(10):115-117.
[4] 贺宇飞 . 装配式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措施 [J]. 科技资讯 ,2022,20(10):83-85.
[5] 张俊宝 , 郭新龙 . 装配式建筑幕墙施工技术 [J]. 绿色环保建材 ,2021,(1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