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市政道路管网工程检查井预制施工工艺研究

作者

臧丽丽

江苏新纪元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引言

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政道路管网工程规模扩大,检查井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施工质量关乎管网安全运行。传统现浇施工存在周期长、质量难控等问题,而预制施工因标准化高、质量可控、效率高等优势,成为主要发展方向。当前预制施工面临构件精度、接缝防渗、运输安装等技术挑战,不同地区条件也提出更高要求。因此,研究其技术要点和质量控制方法,对提升工程水平意义重大。本文将分析核心技术,探讨优化策略,为实践提供指导。

1. 检查井预制施工工艺概述

检查井预制施工工艺是指在工厂或专门的预制场地内,按照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制作检查井构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的一种施工方法。该工艺涵盖了从原材料准备、模具制作、混凝土配制、浇筑成型、养护脱模到运输安装的完整技术流程。预制施工工艺的核心在于通过工厂化生产实现检查井构件的标准化制作,确保构件尺寸精度、结构强度和外观质量的一致性。与传统现浇施工相比,预制施工能够有效避免现场施工环境对构件质量的不利影响,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时,预制施工工艺还具有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现场作业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等显著优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预制施工工艺需要统筹考虑设计标准、材料选择、生产工艺、质量检验、运输方式和安装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协调配合,确保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得到有效落实,最终实现检查井工程的高质量建设目标。

2. 检查井预制施工技术要点

2.1 模具设计与制作技术

模具设计与制作是检查井预制施工的基础环节,其设计合理性和制作精度直接决定预制构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质量。模具设计应充分考虑检查井的结构形式、尺寸要求、脱模方式和重复使用性能等因素,确保模具具备良好的刚度、稳定性和耐用性。在模具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井筒、井底、井圈等不同部位的几何形状和连接方式,采用分体式设计便于脱模操作,同时通过合理的加强筋配置提高模具的整体刚度。模具材料选择应优先考虑钢质材料,以保证模具的强度和使用寿命,模具表面需要进行防锈处理和平整度加工,确保预制构件表面光滑平整。模具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焊接工艺控制、尺寸精度检验和表面质量处理等环节,需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执行,确保模具的几何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2.2 混凝土配比与浇筑工艺

混凝土配比设计对检查井预制构件的强度、耐久性和防渗性至关重要。需依据使用环境、荷载及耐久性要求,合理选择水泥、骨料、外加剂及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强度与工作性能。优先选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骨料控制级配、含泥量等以提升密实性和抗渗性,外加剂按需选用以改善性能。浇筑工艺需控制顺序、振捣方式和成型质量,分层浇筑结合机械振捣,避免过振或漏振,同时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预埋件位置。养护采用标准或蒸汽养护,严格把控温湿度和时间,确保混凝土达设计强度。

3. 检查井预制施工质量控制

3.1 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质量是保证检查井预制构件质量的基础条件,需要建立完善的原材料质量控制体系,从源头确保预制产品的质量水平。水泥质量控制应重点关注强度等级、安定性、凝结时间和化学成分等关键指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进场检验和复试,确保水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建立水泥供应商评价体系,优选质量稳定、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实施批次管理和质量追溯制度。骨料质量控制需要严格检查粒径分布、含泥量、压碎值和有害物质含量等技术指标,建立骨料堆存和使用管理制度,防止不同规格骨料混杂和污染。钢筋材料应按照设计要求选用相应等级的钢筋,严格执行钢筋进场检验制度,重点检查钢筋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和外观质量,确保钢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外加剂质量控制应重视产品质量证明文件的审查和性能指标的检验,建立外加剂使用效果跟踪评价机制,及时调整外加剂用量和配合比例。

3.2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确保检查井预制构件质量稳定的核心环节,需要建立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建立健全的生产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明确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质量标准,确保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配料环节应严格按照经过试验验证的配合比进行计量配料,建立精确的计量系统和配料记录制度,定期校验计量设备的准确性,确保配料精度满足要求。搅拌工艺控制需要严格控制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投料顺序,建立搅拌质量检查制度,通过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等指标监控搅拌质量。浇筑成型过程应严格执行技术规范要求,加强对振捣质量、模具密封性和钢筋位置的检查,建立浇筑质量记录和问题处理机制。养护过程质量控制需要严格执行养护工艺要求,建立养护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确保养护条件符合技术要求。脱模工艺应严格控制脱模时间和脱模方法,建立脱模质量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脱模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建立完善的生产质量记录体系,详细记录各个生产环节的关键参数和质量状况,为质量追溯和持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3.3 成品质量检验与评定

成品质量检验与评定是检查井预制施工质量控制的最终环节,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检验体系和评定标准,全面评价预制构件的质量水平。外观质量检验应重点关注构件表面平整度、尺寸精度、裂缝控制和色泽均匀性等方面,建立详细的外观质量检查标准和评定方法,采用目视检查和量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检验。尺寸精度检验需要采用精密测量工具对构件的关键尺寸进行检测,包括井筒内径、外径、高度、壁厚等主要尺寸参数,确保尺寸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强度检验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采用回弹法、超声法或钻芯法等无损检测方法,必要时可采用破坏性试验方法验证强度指标。防渗性能检验是检查井质量评定的重要内容,应采用水压试验或渗透系数测定等方法检验构件的防渗性能,确保满足设计要求。建立分级检验制度,对不同质量等级的构件实施差异化的检验标准和使用要求,建立不合格品处理和质量改进机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录每批构件的生产信息、检验结果和质量评定情况,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为后续的质量监控和改进提供依据。

结束语

市政道路管网工程检查井预制施工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预制施工工艺关键技术环节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模具设计制作、混凝土配比浇筑和质量控制体系是影响预制质量的核心要素。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应进一步完善预制施工工艺技术标准,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推动检查井预制施工向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同时,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评价机制,确保预制构件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为城市管网工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张志伟 . 谈市政道路综合管网高效率建设管理 [J]. 山西建筑,2023,43(07):226-227.

[3] 湛楠 , 谭名燕 , 何海波 , 等 . 市政道路管网工程检查井预制施工工艺研究 [J]. 城市建筑 ,2024,(S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