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作者

郭静波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钓艚学校  317600

一、引言

农村初中数学教育在整体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受教学资源、师资水平等因素限制,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面临一定挑战。大单元教学模式以其整体性、关联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模式强调打破教材章节界限,将相关知识点整合为有机整体,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二、农村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构建基础

(一)基于教材特点的知识整合

人教版与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均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为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良好基础。以浙教版教材为例,其“数与代数”领域涵盖有理数、实数、方程、函数等内容,这些知识点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例如,有理数的运算为后续方程的求解奠定基础,而函数则是对变量关系的深入探讨。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可打破教材章节顺序,将“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整合为“数的运算与方程求解”“函数与变量关系”等大单元,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脉络,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人教版教材同样具有类似特点。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通过“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与坐标”等章节,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变换规律。教师可将这些章节内容整合为“图形的性质与变换”大单元,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变换与图形的性质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图形变换的本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契合农村学生认知特点

农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更依赖直观、具体的学习方式,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大单元教学模式通过将相关知识点整合为有机整体,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情境和更连贯的学习思路,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师可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描述”“概率初步”等内容整合为“数据的分析与概率探究”大单元,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统计案例,引导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这种整体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统计与概率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农村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生活资源,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在“一次函数”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农村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如某农户种植某种作物,已知该作物的产量与施肥量之间存在一次函数关系,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分析施肥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并预测在不同施肥量下的作物产量。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动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几何图形”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农村建筑、农田等实际场景创设情境。如引导学生观察农村房屋的形状、结构,分析其中包含的几何图形及其性质;或者让学生测量农田的面积,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和性质,提高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二)整合多样化教学资源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资源相对有限,但教师可通过整合多样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和活动,挖掘其潜在的教学价值,进行拓展和延伸。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一元二次方程”章节的例题和习题涉及面积计算、增长率问题等多个领域,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些例题和习题进行分类整理,总结一元二次方程在不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构建“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大单元。

另一方面,教师可借助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例如,在讲解“图形的旋转”时,教师可利用动画演示图形旋转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理解旋转的性质。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观看数学教学视频、参与在线讨论等,拓宽学习渠道,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农村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模式中的重要实践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方程与不等式”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如让学生分组探究不同类型的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并总结解题规律。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通过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在“几何证明”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分组证明几何命题。在证明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和证明方法,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交流机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证明能力。同时,教师可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四)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大单元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在农村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形成性评价可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例如,教师可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观察、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大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终结性评价则可通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整个大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评价能力。在大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制定改进计划。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互评活动,让学生相互评价学习成果,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

四、结论

农村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是适应农村教育实际需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基于教材特点的知识整合、契合农村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以及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整合多样化教学资源、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和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实践路径,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灵活运用大单元教学模式,为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周桂莹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研究 [J]. 数理天地( 初中版 ),2025,(03):148-150.

[2] 张雪飞 . 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反思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04):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