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中劳动教育价值的实践分析
周晔
哈尔滨市阿城区第二幼儿园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引言
劳动教育构成学前教育的关键部分,每日生活囊括用餐、洗漱、整理、玩耍等环节,是开展劳动教育最为天然的空间,和课堂学习相比,这些环节与幼儿生活经验的贴合度更高,可促进主动性与实践积极性,然而实际情况里依旧存在表面化、局部化的状况,降低教育效果,细致剖析其实践途径与意义,给出改进方案,可助力课程体系的健全,助力幼儿全面进步。
一、劳动教育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实践路径
(一)常规生活环节中的劳动教育渗透
在幼儿园每日生活的常规流程中,可借助有规划的融入达成劳动教育目的,餐食准备阶段是极具价值的劳动教育切入点,教师可让幼儿操作分发碗筷、擦拭桌子、摆放物件,使幼儿于实际操作中萌生对劳动的兴趣与责任观念,此过程既提升幼儿的生活自主能力,又增强他们对集体生活规则的认知。在幼儿盥洗过程中也存在劳动教育意义,幼儿在洗手、整衣过程中掌握基础卫生劳动技能,教师借助示范与激励,推动幼儿渐渐从“被动完成”过渡到“主动坚持”,幼儿离园前开展物品归位和环境清理,是培育幼儿规则意识和责任心的关键部分,幼儿于“自己的物品自己收拾”实践里,逐步领悟劳动和个人责任间的关联,培育正向的自我管理观念,借助这些看似繁杂的日常劳作,幼儿园可于日常教学里达成劳动教育的自然融入,让劳动成为幼儿日常不可或缺的部分,进而增强教育的全面性与实效性[1]。
(二)游戏与活动中的劳动体验实践
游戏和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关键内容,把劳动教育渗透其中,可让劳动体验更具趣味与持久度,在角色模拟游戏里,教师可设置“超市购物”“餐厅服务”“家庭清洁”等角色扮演游戏情境,使幼儿在饰演服务员、清洁员等角色期间感受劳动的流程与意义。在这一进程里,幼儿既掌握相关劳动本领,又在交流互动里提升协作意识与社会担当,户外活动与节日庆典也为劳动教育开辟丰富空间,教师可引导幼儿开展种植、浇灌、除草等活动,让他们直观体悟劳动和自然环境的联系。该种体验利于幼儿环保意识及劳动情感的培育,教师要着力引导幼儿开展反思,例如利用绘画、讲述的方式分享劳动体验,促使劳动教育从“体验”过渡到“内化”,可跳出单纯的技能训练,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塑造过渡,达成教育目标的多元融合。
(三)园所环境创设与劳动教育的融合
劳动教育可借助园所环境这一潜在载体,科学打造可提升幼儿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幼儿劳动教育常采用值日生制度,教师借助循环分派任务,像浇灌花卉、擦拭桌椅、分发学习用具,让幼儿于“当值”期间体会劳动职责,领悟集体生活的内涵,劳动教育元素可融入环境布置,教师可设置“责任角”或“劳动区”,引领幼儿周期性地整理玩具、收纳书籍、清理废弃物,促使环境维护成为幼儿自发行为。园所应践行“环境即课程”理念,借助张贴劳动标志、设定任务表单等途径,把劳动教育融入日常习惯养成,像打造节日主题墙面、整理户外玩具区域,此类集体劳动既提高幼儿劳动技能,还能增进团队合作与集体认同感。依托园所环境的系统规划,劳动教育达成从“任务安排”至“文化营造”的过渡,促使幼儿在悄然间形成对劳动的积极认识与价值肯定[2]。
二、劳动教育价值的实践效果与优化策略
(一)劳动教育对幼儿责任感与自主性的培养作
日常活动中的劳动教育能明显助力幼儿养成责任感与自主性,劳动教育提升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幼儿承担餐前、盥洗、整理等具体事务时,会慢慢形成对自身行为的约束观念与责任意识,责任感不只是局限于个人生活范畴,更渐次延展到对集体责任的认同层面。劳动教育助力幼儿自主性养成,幼儿凭借亲身体验收获成就感与自信,由此触发主动投身劳动的内在动力,幼儿若能独自完成擦桌、整理玩具等事务,会因劳动成效而萌生成就感,此情感体验会增强其自主劳动的动力。
(二)劳动教育在社会性与合作意识发展中的积极影响
劳动教育不只是对生活技能的塑造,而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渠道,日常活动里,诸多劳动工作要求幼儿彼此配合与分工,幼儿担任值日生时,分发餐具需同伴协助,清理教室时要团队协作,此类过程利于幼儿学习协调与沟通技能,合作劳动期间,幼儿逐步掌握换位思考能力,提升理解与关怀他人的水平。协作劳动可助力幼儿树立规则观念与秩序认知,在遵循集体分工并完成任务期间,能体会到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意义,增强幼儿的集体归属感与荣誉感,体会到和同伴协同劳作产生的成就感与愉悦感[3]。
(三)提升劳动教育实践效能的策略与路径思考
虽然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日常活动里已有一定成果,然而其效能还有提升空间,需强化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培养,部分教师体现出“重知识轻劳动”的趋势,需借助培训与研讨加深对劳动教育价值的认识,要对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予以优化,劳动任务要兼具教育价值与趣味性,防止出现形式化或机械性重复。能利用“劳动小挑战”“主题劳动日”等形式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要强化家园合作,把劳动教育拓展到家庭场景,让幼儿在家庭参与简易家务,如收拾书包、协助摆放餐具,与园所教育相互配合,利于劳动习惯培育。
结论
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实施劳动教育,既能培育生活本领,还可推动责任观念、协作意识与社会适应性成长,常规活动、游戏项目与环境布置为幼儿提供多元途径,助力幼儿渐成良好习性与集体归属感,实际中依旧存在形式化、碎片化的现象,需借助增强教师认知、改良内容、强化家园协作以及健全评价体系来加以改善,进而充分释放其作用,为幼儿未来发展筑牢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巧玲 .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价值及实践策略分析 [J].2023(3):166-168.
[2] 李连秀 . 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多元价值及实践策略分析 [J]. 万象 ,2023(31).
[3] 晏炜 . 实践教育哲学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分析 [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 ,2023(4):4.
作者简介:周晔(1988.10-),性别:女,籍贯:中国,民族:汉族,学历:本科,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研究